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33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是干教育的,王学新说的这话其实跟他平时教学生也有些类似……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提高平均分尚且不容易,全军几十万人又哪里说是给个目标短期之内就能做好做全的?
    因此,战场上往往是简单的、容易的、看起来平凡无奇的东西才真正实用。
    因为打仗是全军的事,稍有点难度而且还是在战场那种紧张状态,绝大多数的战士都无法完成。
    无法完成就相当于没有,于是就不如简单的实用有效。
    带着这样的想法,谢保林再次翻看了一下训练计划。
    这一回果然就看出了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在夜里互相模拟渗透,部队内用各种暗号识别,还有一旦开战所有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准乱跑,否则格杀勿论等等。
    一边看谢保林一边暗暗点头。
    这些全都简单易行,常规部队演练几回很快就能做到,而且很明显这些能起到作用。
    比如所有人都呆在自己的岗位不能乱跑,黑暗中凡是看到会动的人影就开枪射击……
    这实际上就是对敌我的一种很好的甄别。
    这时渗透进来的鬼子有两种选择:要么动要么不动。
    动,马上就会遭到八路军的火力打击。
    不动,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呆在原地翻不起大浪。
    接着谢保林又问:“王营长,鬼子要是进攻和封锁补给线,或者像军火库这些重要的位置呢?”
    这些定点进攻作战就与渗透战不太一样。
    渗透战是混进敌人部队制造混乱,定点进攻就是集中精锐部队强攻,这就没有“动”或“不动”的问题了。
    王学新又拿出另一份草拟好的文件递给谢保林,说:“简单,地雷!”
    “地雷?”谢保林好奇的接过文件,翻了翻,说道:“王营长,这需要的地雷可就多了啊!”
    原来,王学新对于这些要点防守的战术就是地雷封锁。
    这同样也是简单易行,要做的就是体力活,把部队放出去在驻地周围全都埋上地雷,只留下几条公路、山路进出,人为的制造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
    “地雷的数量方面,咱们可以用子弹雷!”王学新说:“咱们兵工厂可以生产子弹,一发子弹做一个地雷,各部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要普及应该不是难事!”
    谢保林没有说话。
    这的确没问题,但是……
    “子弹雷杀伤力小!”谢保林看着文件说:“而且也比较容易拆除,再加上我们这么布雷……”
    听到这,王学新就明白谢保林还是不太理解特种作战。
    王学新解释道:“谢营长,鬼子的目的是快打快撤,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我军包围甚至歼灭。”
    谢保林“哦”了一声恍然大悟:“所以,这些地雷的目的,就是让鬼子无法快打快撤?”
    “是的!”王学新点了点头。
    谢保林这下算是心服口服了。
    王学新这一系列看起来有些“笨”的操作,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时间去堆而没有什么“高明”可言的方法,实则上是大智若愚一个个都是在针对敌人的作战的特性。
    接着谢保林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王营长自己也在训练一支山地作战部队,这应该是与鬼子同性质的部队。
    正因为这样,他才知道这样的部队有什么弱点吧!
    第584章 看穿
    这些其实不是王学新自己想出来的战术,而是他在现代时就知道的战术。
    要说特种作战,最频繁、最成熟、最残酷的莫过于十年老山战争。
    是时,敌人没有能力也不敢大规模的进攻,华夏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华夏其实是用老山轮战练兵,一批批派上去实战并借此改掉部队的一些陋习并实现军队现代化。
    (注:华夏百万大裁军就是在老山轮战期间)
    在这特殊的情况下,敌我双方都是互派小部队骚扰、偷袭、渗透,还有潜伏、摸洞、狙击等无所不用其极,前后整整打了十年。
    在这十年里,华夏身为大国是越打越强越打越富,敌人则根本耗不起……一个能将鬼子、高卢、鹰酱一个个耗出去的国家,却被华夏耗得只能主动求和。
    当时华夏对付渗透战的战术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用地雷封锁阵地,就像撒豆子似的往阵地外布雷,这使老山一带在战后成为全球地雷密度最大的地方,以至于战后排雷都成了大麻烦。
    王学新则直接把这些战术用到了中条山对付鬼子,之后再让山地部队站在鬼子的角度上去寻找这些防御的漏洞,于是就十拿九稳了。
    谢保林与王学新讨论后马上就与总部联系。
    首长问的话很直接:“你觉得小东北这些战术能否实现?实现后是否有效?”
    谢保林回答得比较保守:“首长,小东北的这些战术都是能短时间迅速实现的。至于是否有效,我不敢肯定,这要经过实战的检验。不过,我们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首长跟参谋长商量一番,觉得谢保林说的有道理。
    参谋长还补充了一句:“如果连小东北都找不出更好的方法,也许就只有这些笨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