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80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团长!”秦坚起身回答:“如果真要生产,我们能造出来,问题就是这质量……”
    于是王学新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晋造火炮的质量不过关。
    果然,秦坚接着解释道:“团长,咱们工厂生产的火炮用的还是较落后的丝紧身管,这种身管技术水平不高容易生产,但有许多缺点,比如容易炸膛、还有炮管易弯曲等等!”
    “是啊,团长!”罗光健补充道:“咱们也不怕揭自个的丑,当年忻口战役时,咱们的火炮就出现过打了几十发炮弹炮管就变弯的情况,这要是给炮兵用没啥大问题,但如果用在坦克上……”
    王学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给炮兵用就算炸膛损失也相对较小,虽然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但总比没炮可用好!
    坦克炮就不一样了,坦克炮是装在坦克上与敌人近身作战的,如果打几十发炮弹炮管就弯曲甚至炸膛,整辆坦克包括坦克兵在内都要赔进去,还有可能搭上不少步兵。
    “别人用的是更先进的技术?”王学新问。
    “是的!”秦坚回答:“现在用丝紧身管的已经不多了,大多用筒紧身管,包括鬼子也是。咱们太原兵工厂之所以还在用这技术……是因为咱们生产的火炮是给伪军用的,聊胜于无!”
    王学新皱了皱眉头,考虑了一会儿就问:“我们不是从毛熊那进口m30榴弹炮吗?毛熊用的应该是筒紧身管技术,到时咱们学会可不可以转移到咱们的火炮上来?”
    秦坚等人一听,觉得是这个理,于是就很肯定的说道:“如果咱们也有筒紧身管技术,生产坦克炮应该就不会有问题!”
    第1468章 滑膛炮
    跟秦坚几个详细讨论一番后,王学新才明白此时火炮身管的制作分丝紧身管、筒紧身管和自紧身管几种。
    其实王学新是知道一些这方面知识的,现代华夏坦克炮就用了“单壁自紧”这种技术,“单壁自紧”应该就是这时代所说的“自紧身管”。
    不过叫法不一样同时王学新也不知道它的发展过程和分类,一时没把它们联系起来。
    听秦坚的解释,就是火炮炮管这玩意在使用中容易出现裂痕继而炸膛。
    这倒不是因为膛压……虽然膛压是炸膛的因素之一,但炮管需要用“丝紧”、“筒紧”和“自紧”,却是因为热胀冷缩。
    炮管通常会有一定的厚度,而且口径越大厚度越厚,这样才能承受开炮时带来的膛压。
    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堆钢铁增加炮管厚度却起不了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原因是火炮开火时炮管内圈因为炮弹的磨擦以及火药的爆炸产生大量的热量短时间会受大量的热迅速膨胀,这时温度甚至还没传到外圈。
    更要命的还是,想要保持外圈与内圈同步膨胀的话,应该是外圈受热更多内圈受热更少……因为同样的角速度下外圈的周长会比内圈大得多。
    炮管受热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它内圈受大量的热外圈却几乎不受热。
    于是每打一发炮弹内圈膨胀的力量都会在撕扯外圈,时间一长炮管就会出现裂纹,裂纹会在使用中不断扩大最后突然破裂……这就是炸膛。
    为了避免这种因为内外圈受热膨胀错位造成的炸膛,人们就发明了“紧缩炮身”技术。
    原理很简单:炮管内圈不是会受热膨胀吗?那就先把内圈进行某种程度的挤压,这样就可以抵销一部份膨胀带来的影响!
    丝紧炮身就是在炮管上用钢丝或钢带一圈圈的用力缠绕挤压。
    不过因为它是用钢丝一圈圈缠绕上去的,所以它在纵向没有得到加固,炮管容易受自重的影响而弯曲。
    筒紧身管就像老套筒一样用一个炮管套另一个炮管,区别只是外圈炮管的内径应该稍小于内圈炮管……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套不上去,但如果给外圈炮管加热使其膨胀,就可以“勉强”套上去,等外圈炮管冷却后就实现了对内圈的挤压。
    很明显,筒紧身管同时能实现纵向的加固会比丝紧身管稳固,但实现起来却更困难。
    自紧身管就是直接在炮管内部增压使其内壁与外壁密度不一样从而达到内圈自紧的目的。
    这三种工艺“自紧身管”难度最大,以八路军现有工业水平想要实现不太现实,“丝紧身管”虽然已经实现但已经落后……
    秦坚对这方面了解颇多,他介绍道:“丝紧身管技术是日不落发明的,他们的战列舰主炮现在还在用这种技术,听说鬼子战列舰上的主炮也有部份使用这种技术,它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战场需求了!”
    对此王学新可以理解,日不落被汉斯用潜艇战封锁搞得物资奇缺,鬼子在资源方面也没得省着用,所以就还留着“丝紧身管”技术凑和着用。
    鹰酱这土豪就不一样了,它用在战列舰上的主炮不仅是用“筒紧身管”而且一门炮还给套上十层,就是一层层炮管往上套最后才成形,不仅如此还在百余根炮管里挑出几根好的来用……
    这让其它还在用“丝紧身管”的国家情何以堪!
    “我们要做好学习的准备!”王学新说:“学会了‘筒紧身管’技术后马上生产自己的火炮!”
    秦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