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430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道心,只是我也说不明白,就勉强称为道心吧。你们三人中,独去非略了解我的心事,却不能完全了解。去非是最早跟随我左右,看到了我这几年的变化,也理解这变化中的含义。我们宣抚司的官僚设置,除得之外,去非出力犹多。但是去非的性子,有些懒散,尤其不善于处理日常政务。我安排他去收集民间典故,绝不是为他的性子安排一个闲职,而是因为他的性子而安排的职位。”
    说到这里,王宵猎正色道:“我们说天子是代天牧民,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问题。只要天子也知道,他是代天,来管理百姓的。天虽不言,无所不在。天子就要合理的推断作为天的儿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作为天子,我想、我愿意怎么做。这中间的差别,不可以道里记。”
    “我说我们在扮演着一个角色,是因为事情放到自己身上,和放到角色身上,天差地远。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首先强调的,是君,是父。如果舍弃了君父,后边的也就不存在了。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如此理解,才是孔子的本意。”
    春秋战国的时候,圣贤讲话,极少有忠君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道能不能得到施行,自己的理想能不能实现,来决定做不做一国的臣子。君主要想臣子有臣子的样了,自己要先有君主的样子。
    叹了口气,王宵猎道:“现在的问题,就是天子认不认为自己是天的儿子,承认这虚无缥缈的天了。”
    三人对视一眼,都不敢说话。
    拿出手诏,放到面前的石桌上。王宵猎道:“官家手诏,宣我到襄阳面圣。我是该去,还是不该去呢?”
    三人暗暗摇头,闭紧了嘴巴。
    王宵猎道:“作为臣子,得到手诏,应该二话不说,遵诏而行。但是,那应该是天子的手诏,如果官家不认为自己是天子了,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下了这么一道手诏,我应不应该遵从呢?”
    王宵猎看了看三人,道:“遇到这种事,你们确实不好说话。一方面你们是我的手下,另一方面呢,你们还是大宋的臣子。作为大宋的臣子,不能讨论君上的心思,而只要遵令而行就好了。作为我的手下,又要考虑我的安危,去了襄阳能不能平安归来。我犹豫不决,只好问你们的意思了。”
    第1021章 大嫂回来了
    汪若海苦笑道:“无故猜忌君上,臣子所不敢为。”
    王宵猎道:“不是不敢为,而是不能当着别人的面猜忌君上。没办法,皇帝的权威太重,重得别人在背后都不敢抬起头了。你们想说就说,想不说就不说。我心里自会判断,你们是倾向于我,还是倾向于皇帝。”
    陈求道道:“有什么不敢说的?按理公断即可!靖康之后,今上四处辗转流离,包括宣抚在内的众英雄竞起。有的确实如流寇一般,四处作乱,如李成、孔彦舟之流。但还有如宣抚这般的好汉,一心只打金兵。官家带的官军打不过金人,宣抚只好自成一派,与金军连年征战。到了今日,宣抚坐拥三十万大军,那又如何?如果官家猜忌宣抚,甚至想除之而后快,那就说明他不适合做天子!如果没有,才值得宣抚拥护。宣抚若要问我支持谁,因为官家还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来,当然支持天子。只不过引起大臣防范,我支持宣抚。总而言之,现在明面上,宣抚与官家的目的还是一致的,两个都支持。如果官家要收拾宣抚,我则支持宣抚!”
    陈与义道:“我与得之想法一致。”
    汪若海看看两人,道:“我的想法又有什么区别?现在难的,是官家没有说出要对付宣抚的话,而要宣抚面圣。去还是不去?去则宣抚危险,不去又得罪君上。”
    王宵猎淡淡地道:“你们认为我必须去襄阳,无非是襄阳太近,推托不得。有什么推托不得的?我只要托言公事繁忙,不便前去,官家还派人来绑了我去?”
    听了这话,三个人都是一愣。是啊,王宵猎坚持推托,赵构又如何?给赵构一千个胆子,也不敢撕破脸。
    王宵猎道:“二月初,得之代替我走一趟襄阳吧。到了襄阳,记住万事少开口,不会有什么大碍的。”
    陈求道拱手道:“多谢宣抚信任!”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