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113节(2/3)
么问题、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也可以,本宫说了不能也是一种结果,到那时同心协力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办法就好了。”
“但是绝对不能一问三不知,尚书自己都不清楚,还要去问侍郎,侍郎再去问具体负责的主事。那样的话,你每日来和本宫讨论什么政事呢?倒不如让主事来。”
众人一听,后背开始流汗。太子果然是不好糊弄。
朱厚照才不管他们,让他们舒服了,天下百姓就难受,“……所以,务实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本宫个人的习惯了……”
其实他想讲执行力,但现在这个年头应该还没这个词,想来想去,
他说道:“第二点,是每一样事情都要有个结果。你们各位手中负责的事情,除非本宫关注不到,只要它入了本宫视线,本宫是一定盯着你给出一个结果。譬如说……刘阁老。”
“臣在。”
“弘治十一年时,圣旨曾经明言,要在京营之中挑选兵勇,重新整军,这事儿现在如何了?”
刘健执礼回话,“启禀殿下,此事自弘治十一年始,就已经在开始了,经挑选、合并,重新整训了振武卫、宣武卫、兴武卫、英武卫四卫士卒,共计两万两千名。”
“刘阁老不愧内阁首揆,数据翔实,进展清楚。但京营有几十万兵马,最终却只能挑出两万士卒?这……又是为何?”
几位阁臣和尚书面面相觑,不知要怎么说。
“怎么了?”朱厚照看他们表情怪异。
“启禀殿下……这事儿和李广有些关系。”李东阳回话,他想说的婉转些,“李广诱导陛下大肆营造,因为款项不足,便借了京营之兵。此例一开,如今京营中……有一万多人正在修建万春宫,五千人修神乐观,八千人在为寿宁伯和建昌伯建房子,还有一万多人在兴济修建崇真宫……”
兴济,就是张皇后的老家——北直隶河间府兴济县。
这个原因也的确怪不到这些大臣,事关皇家自己的事,他们能咋办?寻常人也不敢和皇帝提。
“好了,那这便是问题所在。”朱厚照问道:“你们以为要如何解决?”
“殿下,这个问题似乎并未有多复杂……只需殿下给个旨意……”
朱厚照打断了都御史戴珊的话,“本宫当然知道怎么解决。但本宫在问你们,要如何解决。”
能怎么解决?把那些人都召回来啊。但是这种事涉及的都是自己的‘亲戚’,所以不能他这个太子起头说要怎么办。
至少得是这个屋子里的人共同的意见。
这样就可以拿出去说:组织已经决定了……
到时候谁要反对,是要把这一屋子的人都给反对了,
而这,可不容易啊。
第一百三十二章 在大明搞996
京军占役是弘治年间的一大弊政,但其实也不是就从弘治或者李广开始的,早在成化年间就有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弘治确实在频率和规模上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开始有逃兵的现象发生,这可是京师啊,不是什么偏远地方的军队。
朝中一些监察御史以及刘大夏等人早就向皇帝提出过这个问题。
但皇帝架不住张家人求情,
寿宁伯、建昌伯等人,弘治皇帝也批评教育过,但光动嘴没用啊!
现在好了,太子露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苗头。
几个大臣也都是聪明人,这个机会是要抓住的,不就是就此事表态么?朝中官员不知道表了多少回了,没什么可怕,而且这事本就于国有利。
本来么,要给朝廷打仗的士兵凭什么都去给张家人盖房子?
至于得罪张家人,大明的大臣就没怕过这些外戚……你搞得狠了,我们就给你来个外戚乱政,看看谁搞得过谁。
“殿下!”吏部尚书屠滽一看有这种光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马上就凑上前,“微臣以为,京师乃天下之根本,京营又是京师之根本,京营士兵岂能作为苦力而不系操练?微臣听说京营中有‘惮忠’、‘效义’两营军舍一万五千多间,本是供官军调遣操练时居住,但是近十年来从来没有人用过,且军士逃亡现象也日益增多。因而,微臣支持殿下停止京军占役,重新挑选壮勇以为操练!”
“臣附议!”
“臣附议!”
……
屠滽说完其实其他反应略慢一些的大臣们也都领悟到了殿下的意思。
说起来,
这本就是文臣们要干的事情,现在有太子愿意去拿建昌伯、寿宁伯开刀,他们是夹道欢迎的。
而对于朱厚照来说,
在左顺门之变时,文官是他的敌人。但在此事之上,形势又变了,文官变成了他的朋友。那么便要联合他们。
其实哪有什么朋友不朋友的。
主要是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红旗下长大的人,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三位阁老呢?”
“臣还记得,殿下说过,达延汗狼子野心,将来必定再犯大明。既如此,更应该恢复京营操练,以养军队锐气,待来日之变。”
刘、李、谢三人都这么说了。
“但是绝对不能一问三不知,尚书自己都不清楚,还要去问侍郎,侍郎再去问具体负责的主事。那样的话,你每日来和本宫讨论什么政事呢?倒不如让主事来。”
众人一听,后背开始流汗。太子果然是不好糊弄。
朱厚照才不管他们,让他们舒服了,天下百姓就难受,“……所以,务实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本宫个人的习惯了……”
其实他想讲执行力,但现在这个年头应该还没这个词,想来想去,
他说道:“第二点,是每一样事情都要有个结果。你们各位手中负责的事情,除非本宫关注不到,只要它入了本宫视线,本宫是一定盯着你给出一个结果。譬如说……刘阁老。”
“臣在。”
“弘治十一年时,圣旨曾经明言,要在京营之中挑选兵勇,重新整军,这事儿现在如何了?”
刘健执礼回话,“启禀殿下,此事自弘治十一年始,就已经在开始了,经挑选、合并,重新整训了振武卫、宣武卫、兴武卫、英武卫四卫士卒,共计两万两千名。”
“刘阁老不愧内阁首揆,数据翔实,进展清楚。但京营有几十万兵马,最终却只能挑出两万士卒?这……又是为何?”
几位阁臣和尚书面面相觑,不知要怎么说。
“怎么了?”朱厚照看他们表情怪异。
“启禀殿下……这事儿和李广有些关系。”李东阳回话,他想说的婉转些,“李广诱导陛下大肆营造,因为款项不足,便借了京营之兵。此例一开,如今京营中……有一万多人正在修建万春宫,五千人修神乐观,八千人在为寿宁伯和建昌伯建房子,还有一万多人在兴济修建崇真宫……”
兴济,就是张皇后的老家——北直隶河间府兴济县。
这个原因也的确怪不到这些大臣,事关皇家自己的事,他们能咋办?寻常人也不敢和皇帝提。
“好了,那这便是问题所在。”朱厚照问道:“你们以为要如何解决?”
“殿下,这个问题似乎并未有多复杂……只需殿下给个旨意……”
朱厚照打断了都御史戴珊的话,“本宫当然知道怎么解决。但本宫在问你们,要如何解决。”
能怎么解决?把那些人都召回来啊。但是这种事涉及的都是自己的‘亲戚’,所以不能他这个太子起头说要怎么办。
至少得是这个屋子里的人共同的意见。
这样就可以拿出去说:组织已经决定了……
到时候谁要反对,是要把这一屋子的人都给反对了,
而这,可不容易啊。
第一百三十二章 在大明搞996
京军占役是弘治年间的一大弊政,但其实也不是就从弘治或者李广开始的,早在成化年间就有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弘治确实在频率和规模上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开始有逃兵的现象发生,这可是京师啊,不是什么偏远地方的军队。
朝中一些监察御史以及刘大夏等人早就向皇帝提出过这个问题。
但皇帝架不住张家人求情,
寿宁伯、建昌伯等人,弘治皇帝也批评教育过,但光动嘴没用啊!
现在好了,太子露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苗头。
几个大臣也都是聪明人,这个机会是要抓住的,不就是就此事表态么?朝中官员不知道表了多少回了,没什么可怕,而且这事本就于国有利。
本来么,要给朝廷打仗的士兵凭什么都去给张家人盖房子?
至于得罪张家人,大明的大臣就没怕过这些外戚……你搞得狠了,我们就给你来个外戚乱政,看看谁搞得过谁。
“殿下!”吏部尚书屠滽一看有这种光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马上就凑上前,“微臣以为,京师乃天下之根本,京营又是京师之根本,京营士兵岂能作为苦力而不系操练?微臣听说京营中有‘惮忠’、‘效义’两营军舍一万五千多间,本是供官军调遣操练时居住,但是近十年来从来没有人用过,且军士逃亡现象也日益增多。因而,微臣支持殿下停止京军占役,重新挑选壮勇以为操练!”
“臣附议!”
“臣附议!”
……
屠滽说完其实其他反应略慢一些的大臣们也都领悟到了殿下的意思。
说起来,
这本就是文臣们要干的事情,现在有太子愿意去拿建昌伯、寿宁伯开刀,他们是夹道欢迎的。
而对于朱厚照来说,
在左顺门之变时,文官是他的敌人。但在此事之上,形势又变了,文官变成了他的朋友。那么便要联合他们。
其实哪有什么朋友不朋友的。
主要是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红旗下长大的人,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三位阁老呢?”
“臣还记得,殿下说过,达延汗狼子野心,将来必定再犯大明。既如此,更应该恢复京营操练,以养军队锐气,待来日之变。”
刘、李、谢三人都这么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