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275节(2/3)
己来说。”
“而且,开海以后,浙江、福建两地的商业会更加繁荣,百姓是需要有些余财的。等到有了实实在在的效用,往后的事情也才好做。所以倒也不是完全的爱护百姓,这一节你们先记住。”
梅可甲点了点头,他知道皇帝的作风,就是做什么事情会超前谋划。
“另外,浙闽总督府和浙江巡抚联名给朕来了奏疏,说要请求拨银扩建这几处城池,朕是会同意的。现在有了多了两百四十万两银子,朕是底气十足。对于你们两位来说,也就是杭州织造和梅记,也可以关注关注宁波府的建设。”
梅可甲心领神会,“陛下是说,这两年京师在做的营造?”
“不错。开海以后,内外交流必定频繁,人聚财也聚,作为朕来说,总希望杭州、宁波这些城池都越发的繁荣才好。”
“微臣明白了。”
其实本质上还是皇帝想要展现的开海的成果。
只有出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皇帝的威信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
大明的弊病那么多,朱厚照当然是想要越改越容易,而不是越改越费劲。
江南这片土地,怎样都是商业繁荣,也只有商业繁荣才能慢慢催生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至于说到底能不能真的产生资本主义,或者即便产生了是好是坏,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朱厚照只是记得以前读书时看到‘明末资本主义萌芽’这句话觉得很可惜。
那时候对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背后的文化等等种种因素都不了解,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我们这个民族真的差一点。
所以没能当成列强。等到有实力了,和平与发展又成了主题。
而眼下的正德年间,
西方也就刚刚开始大航海。
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财富其实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人类科学技术在这几百年突飞猛进,他想要那些知识传进来。
所以大明也要参与大航海。
“你的造船厂,如今怎样了?”
梅可甲答说:“也是开海令之后,好些大商户都需要添置船只出海,只可惜海禁多年,会造船的工匠很少。说起来,好些人是求着微臣交船,但微臣实在无船可交啊。”
说到这个朱厚照也只能叹气。
这就像后世的一些产业衰败一样,重建起来难度最高的就是如何再培养出相当数量的产业人才。
只要人在,恢复起来相当快,譬如二战后的德国、日本;要是技术人才都不在了,那光有钱、有政策其实也很难,譬如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技术人才大量流失,自己的东西坏了自己都修不好。
可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朝廷禁海以后,造船产业无非就是造些大运河上的船只,没有那么大的‘市场’,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人。
“以往朝廷长期海禁,就是工部眼下想必也不会有很多会造船的工匠。不过多几年培养总归是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的。朕心里希望,有一天大明能够再造出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说是长一百多米,真的开出来就是古代航母。而嘉靖年间记载,明朝使臣出使琉球国,所乘的“封舟”长仅45米,宽10米。
船队出现也会促进火炮的发展,因为海上有争端肯定还是要靠炮去打,你不可能射箭,鱼都射不到,不要说人了,更不可能提着刀去砍。所以海上的武装力量一定是火炮更加方便。世界上第一艘侧舷装火炮的战舰就是在目前这个年代,由英国人建造的。
大明一定要参与这个进程,哪怕是引来了战争也要参与。因为极端的来说,战争也是技术交流和融合的一种形式。
谷大用和梅可甲走后,
朱厚照一个人又想了很久。
没有开海之前,他想着就是开海。等到真的开了海,他就在幻想着大明的海上无敌舰队。
刘瑾劝了他几次就寝没成,后来还是秋云过来,因为夜太深,实在不能够多熬。
三日后,
朝廷发生了件较大的事,大同传来军报。
周尚文领兵八千,与鞑靼在草原上进行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战斗,这次战斗有一百四十多名士兵战死,但斩首敌军三百多人。仅从战损比上来说,明军算是胜了。当然,明军还是退守大同,国境线不会有任何改变。
看起来像是白白牺牲,而且都是对精锐骑兵的损耗,但报到京师里以后,皇帝没说什么,就是照例给以抚恤。
周尚文这个人和杨尚义还是不同,杨尚义原先驻守大同就是以守为主,当然也会有巡边,但是巡边就是一个小队,真的给逮到了,损失也不大。
而周尚文就会率领稍微有些规模的骑兵到长城之北寻机接敌,这次是一次,弘治十八年的九月也有一次。
朝中的大臣有些微辞,觉得周尚文用兵草率、急于立功,实在是不够稳重。第一次就前出八十里,这次直接走了一百八十里。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给人埋伏了一下,那还得了?
但这些个奏疏到朱厚照这里是被挡住的。
他情愿周尚文这样,养这些兵是拿来用的,不是供起来当祖宗的。一支军队在这种主帅的带领下
“而且,开海以后,浙江、福建两地的商业会更加繁荣,百姓是需要有些余财的。等到有了实实在在的效用,往后的事情也才好做。所以倒也不是完全的爱护百姓,这一节你们先记住。”
梅可甲点了点头,他知道皇帝的作风,就是做什么事情会超前谋划。
“另外,浙闽总督府和浙江巡抚联名给朕来了奏疏,说要请求拨银扩建这几处城池,朕是会同意的。现在有了多了两百四十万两银子,朕是底气十足。对于你们两位来说,也就是杭州织造和梅记,也可以关注关注宁波府的建设。”
梅可甲心领神会,“陛下是说,这两年京师在做的营造?”
“不错。开海以后,内外交流必定频繁,人聚财也聚,作为朕来说,总希望杭州、宁波这些城池都越发的繁荣才好。”
“微臣明白了。”
其实本质上还是皇帝想要展现的开海的成果。
只有出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皇帝的威信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
大明的弊病那么多,朱厚照当然是想要越改越容易,而不是越改越费劲。
江南这片土地,怎样都是商业繁荣,也只有商业繁荣才能慢慢催生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至于说到底能不能真的产生资本主义,或者即便产生了是好是坏,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朱厚照只是记得以前读书时看到‘明末资本主义萌芽’这句话觉得很可惜。
那时候对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背后的文化等等种种因素都不了解,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我们这个民族真的差一点。
所以没能当成列强。等到有实力了,和平与发展又成了主题。
而眼下的正德年间,
西方也就刚刚开始大航海。
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财富其实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人类科学技术在这几百年突飞猛进,他想要那些知识传进来。
所以大明也要参与大航海。
“你的造船厂,如今怎样了?”
梅可甲答说:“也是开海令之后,好些大商户都需要添置船只出海,只可惜海禁多年,会造船的工匠很少。说起来,好些人是求着微臣交船,但微臣实在无船可交啊。”
说到这个朱厚照也只能叹气。
这就像后世的一些产业衰败一样,重建起来难度最高的就是如何再培养出相当数量的产业人才。
只要人在,恢复起来相当快,譬如二战后的德国、日本;要是技术人才都不在了,那光有钱、有政策其实也很难,譬如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技术人才大量流失,自己的东西坏了自己都修不好。
可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朝廷禁海以后,造船产业无非就是造些大运河上的船只,没有那么大的‘市场’,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人。
“以往朝廷长期海禁,就是工部眼下想必也不会有很多会造船的工匠。不过多几年培养总归是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的。朕心里希望,有一天大明能够再造出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说是长一百多米,真的开出来就是古代航母。而嘉靖年间记载,明朝使臣出使琉球国,所乘的“封舟”长仅45米,宽10米。
船队出现也会促进火炮的发展,因为海上有争端肯定还是要靠炮去打,你不可能射箭,鱼都射不到,不要说人了,更不可能提着刀去砍。所以海上的武装力量一定是火炮更加方便。世界上第一艘侧舷装火炮的战舰就是在目前这个年代,由英国人建造的。
大明一定要参与这个进程,哪怕是引来了战争也要参与。因为极端的来说,战争也是技术交流和融合的一种形式。
谷大用和梅可甲走后,
朱厚照一个人又想了很久。
没有开海之前,他想着就是开海。等到真的开了海,他就在幻想着大明的海上无敌舰队。
刘瑾劝了他几次就寝没成,后来还是秋云过来,因为夜太深,实在不能够多熬。
三日后,
朝廷发生了件较大的事,大同传来军报。
周尚文领兵八千,与鞑靼在草原上进行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战斗,这次战斗有一百四十多名士兵战死,但斩首敌军三百多人。仅从战损比上来说,明军算是胜了。当然,明军还是退守大同,国境线不会有任何改变。
看起来像是白白牺牲,而且都是对精锐骑兵的损耗,但报到京师里以后,皇帝没说什么,就是照例给以抚恤。
周尚文这个人和杨尚义还是不同,杨尚义原先驻守大同就是以守为主,当然也会有巡边,但是巡边就是一个小队,真的给逮到了,损失也不大。
而周尚文就会率领稍微有些规模的骑兵到长城之北寻机接敌,这次是一次,弘治十八年的九月也有一次。
朝中的大臣有些微辞,觉得周尚文用兵草率、急于立功,实在是不够稳重。第一次就前出八十里,这次直接走了一百八十里。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给人埋伏了一下,那还得了?
但这些个奏疏到朱厚照这里是被挡住的。
他情愿周尚文这样,养这些兵是拿来用的,不是供起来当祖宗的。一支军队在这种主帅的带领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