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422节(2/3)
建在了草地里,出口处的一条路就是连接村庄与农田,大概是给人休憩用的。
而此时里面坐了个人,穿着米白色衣服的女人。
威宁伯说:“陛下有过旨意,令臣妹陛见。今日臣便自作主张,让她在这里等着了。”
“喔。”朱厚照恍然般点点头,“那走吧,见见去。”
王芷经婢女提醒也知道后边儿来人了,因为是皇帝,所以她不敢托大,立马就站起了身,走出了亭子,立在路边。食指交叉握着放在小腹之前,眼神微微向下,不直视皇帝这是基本的礼节。
等到视线中出现脚步,她则转身下跪,“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陛下。”
其实刚刚朱厚照已经在看她,不过她微微低着头,有些瞧不真切,只觉得其手面细而白,侧脸无瑕,琼鼻翘挺。
心里则想着,王越倒生个好孙女儿。
等到真的站到身前,又觉得她身形纤细、腰肢似只有一握,颇有一股大家闺秀的气质。
“走,正巧到里边儿歇歇。”
刘瑾先一步,到亭子里用袖子把石凳和石桌都擦了一遍,之后才请皇帝坐下。
许冠这个指挥使只领着人在边上围站好。
“都坐下吧。朕有些话要问你们兄妹。”
“是。”
其实就这么一会儿,王芷也在打量皇帝。皇帝比他想象的要健壮。她本以为养在深宫中的人,多少会带着些柔弱,实际上见到的皇帝是身形挺拔,肩宽气足,脸庞甚至带着一丝坚毅。
当然,年轻是年轻的,甚至还没有蓄胡须。
朱厚照一边扇着折扇,一边问道:“威宁伯,这想必便是你身后的高人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民族英雄
“这些都是保定府的、真定府、河间府递上来的……”
内阁的值房里,谢阁老把奏疏一份一份的理好放在李东阳的面前。书案上的焚香丝丝屡屡的飘着,没有一点声音。
李东阳也沉默,他手撑着站起来,看了一眼谢迁,也看了一圈这所值房。
随着各地分田的奏疏上得越来越多,事情愈发接近尾声,他这个内阁首揆也逐渐到了该致仕的时候。
因为分田的事,他与皇帝已有隔阂,这种裂缝会不停的被人利用。即便本身不想走,最终也会被赶走,落得个人厌狗嫌的结果又何必呢。总归现在的天子不会让致仕的阁老身首异处、尸骨无存,所以还是安静一些走,也蛮好的。
尤其王鏊也已奉旨入阁。
“过两日,我便向陛下递交辞呈。”李东阳的嗓音有些不纯净,像是嗓子眼有一口痰一直出不来,“现在想想,当年欲买桂花同载酒之时,也未曾想过时间竟如此之快。”
“那济之的那个提议呢,你怎么想?”
王鏊提出要他们两位像刘健一样,仍然治理一地,造福百姓。这段话应该是出自皇帝之口。这便说明皇帝对他们二位还是认同的。
一个老而将退的大臣能有此结局,李东阳心中对皇帝还是感恩的。
不过是不是像刘健一样,他心里还是有些犹疑。
这个时候门口来了一个内监,说:“阁老,乾清宫来的信儿,陛下今早出宫去了,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叫两位阁老不必等了,到了下值的时间回府即可。”
李东阳和谢迁现在听到这话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反应巨大,只是略微一愣,随后便像无奈接受一般。
“是否带足了人手?”谢迁上前问一句。
“回阁老。带了,神武卫大半都出去了。”
遇上如此强势的帝王,他们二人大概也只能操操这样的心。朝堂上明天当然也会有个别御史交什么奏疏上去,不过皇帝不会理他。
如此,则各自相安无事。
如果要往大了搞,那皇帝也不会让他。
现在君臣之间就是这样。
就像当年太宗皇帝五征漠北,许多大臣也曾拦过,哪里拦得住?
作为阁老,对此的反应是这样的无力,似乎也预示着他们应该走了。
“知道了,你下去吧。”谢迁摆摆手,然后走到李东阳身边,“王济之那些话,不会是空穴来风,陛下肯定是肯的。我们受国恩如此,只要天子还信任,我倒觉得可以听听。希贤公在山东颇有美名,我们这些人所求的不就是如此吗?”
谢迁是愿意的,在公是他说的那些道理——读圣贤书、谋百姓事,又有刘健这样的先例。在私,他还有次子谢丕在侍从室呢。
不过李东阳丧子丧女,至今只有过继的一个孩子,他自己也到了耳顺之年。刘健走后,他身为首揆,不能算完全的舒心,因为朱厚照当这个皇帝的目的不是为了他开心。
所以说几番折腾之下,心多少有些枯了。
这是必然的事,自古以来强势君主的臣子都不好当。
“于乔,我们辅佐陛下以来,经历这许多事叫我明白其实大明不缺一个我,也不缺一个你,真正不能缺的是皇上。皇上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哪个省都乱不了。陛下挽留希贤公是成就明君贤臣之名,我们呢,也许要留下贪恋权位的恶名。”
而此时里面坐了个人,穿着米白色衣服的女人。
威宁伯说:“陛下有过旨意,令臣妹陛见。今日臣便自作主张,让她在这里等着了。”
“喔。”朱厚照恍然般点点头,“那走吧,见见去。”
王芷经婢女提醒也知道后边儿来人了,因为是皇帝,所以她不敢托大,立马就站起了身,走出了亭子,立在路边。食指交叉握着放在小腹之前,眼神微微向下,不直视皇帝这是基本的礼节。
等到视线中出现脚步,她则转身下跪,“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陛下。”
其实刚刚朱厚照已经在看她,不过她微微低着头,有些瞧不真切,只觉得其手面细而白,侧脸无瑕,琼鼻翘挺。
心里则想着,王越倒生个好孙女儿。
等到真的站到身前,又觉得她身形纤细、腰肢似只有一握,颇有一股大家闺秀的气质。
“走,正巧到里边儿歇歇。”
刘瑾先一步,到亭子里用袖子把石凳和石桌都擦了一遍,之后才请皇帝坐下。
许冠这个指挥使只领着人在边上围站好。
“都坐下吧。朕有些话要问你们兄妹。”
“是。”
其实就这么一会儿,王芷也在打量皇帝。皇帝比他想象的要健壮。她本以为养在深宫中的人,多少会带着些柔弱,实际上见到的皇帝是身形挺拔,肩宽气足,脸庞甚至带着一丝坚毅。
当然,年轻是年轻的,甚至还没有蓄胡须。
朱厚照一边扇着折扇,一边问道:“威宁伯,这想必便是你身后的高人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民族英雄
“这些都是保定府的、真定府、河间府递上来的……”
内阁的值房里,谢阁老把奏疏一份一份的理好放在李东阳的面前。书案上的焚香丝丝屡屡的飘着,没有一点声音。
李东阳也沉默,他手撑着站起来,看了一眼谢迁,也看了一圈这所值房。
随着各地分田的奏疏上得越来越多,事情愈发接近尾声,他这个内阁首揆也逐渐到了该致仕的时候。
因为分田的事,他与皇帝已有隔阂,这种裂缝会不停的被人利用。即便本身不想走,最终也会被赶走,落得个人厌狗嫌的结果又何必呢。总归现在的天子不会让致仕的阁老身首异处、尸骨无存,所以还是安静一些走,也蛮好的。
尤其王鏊也已奉旨入阁。
“过两日,我便向陛下递交辞呈。”李东阳的嗓音有些不纯净,像是嗓子眼有一口痰一直出不来,“现在想想,当年欲买桂花同载酒之时,也未曾想过时间竟如此之快。”
“那济之的那个提议呢,你怎么想?”
王鏊提出要他们两位像刘健一样,仍然治理一地,造福百姓。这段话应该是出自皇帝之口。这便说明皇帝对他们二位还是认同的。
一个老而将退的大臣能有此结局,李东阳心中对皇帝还是感恩的。
不过是不是像刘健一样,他心里还是有些犹疑。
这个时候门口来了一个内监,说:“阁老,乾清宫来的信儿,陛下今早出宫去了,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叫两位阁老不必等了,到了下值的时间回府即可。”
李东阳和谢迁现在听到这话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反应巨大,只是略微一愣,随后便像无奈接受一般。
“是否带足了人手?”谢迁上前问一句。
“回阁老。带了,神武卫大半都出去了。”
遇上如此强势的帝王,他们二人大概也只能操操这样的心。朝堂上明天当然也会有个别御史交什么奏疏上去,不过皇帝不会理他。
如此,则各自相安无事。
如果要往大了搞,那皇帝也不会让他。
现在君臣之间就是这样。
就像当年太宗皇帝五征漠北,许多大臣也曾拦过,哪里拦得住?
作为阁老,对此的反应是这样的无力,似乎也预示着他们应该走了。
“知道了,你下去吧。”谢迁摆摆手,然后走到李东阳身边,“王济之那些话,不会是空穴来风,陛下肯定是肯的。我们受国恩如此,只要天子还信任,我倒觉得可以听听。希贤公在山东颇有美名,我们这些人所求的不就是如此吗?”
谢迁是愿意的,在公是他说的那些道理——读圣贤书、谋百姓事,又有刘健这样的先例。在私,他还有次子谢丕在侍从室呢。
不过李东阳丧子丧女,至今只有过继的一个孩子,他自己也到了耳顺之年。刘健走后,他身为首揆,不能算完全的舒心,因为朱厚照当这个皇帝的目的不是为了他开心。
所以说几番折腾之下,心多少有些枯了。
这是必然的事,自古以来强势君主的臣子都不好当。
“于乔,我们辅佐陛下以来,经历这许多事叫我明白其实大明不缺一个我,也不缺一个你,真正不能缺的是皇上。皇上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哪个省都乱不了。陛下挽留希贤公是成就明君贤臣之名,我们呢,也许要留下贪恋权位的恶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