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432节(2/2)
拿主意,不能拿主意的事情上,则要真正信赖戍边的臣子。
给周尚文部的旨意,照拟,令他争取收服右翼蒙古的两个万户,突入草原,捣敌老巢,若是不能收服,则不必勉强,只要他们不进攻大明即可。具体怎么打,朝廷不要替周尚文定,可以让他便宜行事。但有一条要讲明,作为统帅第一位的是要保证能打胜仗,任何时候都要从军事的角度而非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打赢,就是他最大的政治!
再向杨一清去旨,榆林、宁夏、甘肃之兵马朕都给了他了,要他灵活机动,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要,而以杀伤鞑靼士兵、战马为最高战斗原则,必要时施行坚定的坚壁清野策略,如果能做到,尽力疏散百姓,减少伤亡。还有户部尚书也来了。”
韩文跨步上前,“臣在。”
“顾礼卿呢?”朱厚照又追问一句。
没在。
“宣他进宫!”
刘瑾不敢耽搁,急忙吩咐下去。
朱厚照则继续,“鞑靼已经入寇花马池,这一次非比寻常。户部持圣旨,于民间征调漕船,内帑和国库各拨五十万两银子,从江西、南直隶、浙江购粮,北运入京。朕说的是购粮,不是抢粮。”
这些粮食他运进京城是要储备起来。
既然知道自己的所谓军事才能低于那些历史留名的人,那他就打富裕仗,先把京师塞满粮食。一旦杨一清败了、周尚文远在天边,那他就很有可能要在京师固守。
这些粮食就是保证。
“臣遵旨!”
朱厚照想了想眼下的季节:芒种已过,北方到了要收麦子的时候了。
真是不巧。
“今年北直隶各府都在分田,朝廷花了大力气帮助百姓春耕,内阁立即组织各地官府,加速收割各类粮食作物。诸位爱卿想过没有,万一有兵祸,粮食还在田里,就是不被打死,也会被饿死。”
“再有,朕会令京营和各上直亲卫即日起进入备战状态。”朱厚照转过身来,神色坚定的对着自己的大臣说:“朕预感,这一次鞑靼人轻易不会放弃,因为他们知道大明的皇帝换了,大明会对其施行坚定的封锁策略。朕也绝对不会投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仗,达延汗要打到什么时候,朕就和他打到什么时候!”
王鏊等臣子听完心一惊,“若真有那日,臣等愿随陛下赴死!”
朱厚照心里闪过奇怪的念头,怎么是赴死,而不是南迁?
……
……
正如朱厚照所讲的那样。
当京师收到消息的时候。
实际上,战场上已经出现了鞑靼人的身影。
花马池城最早建于正统初年,后来历经天顺、成化、弘治几朝,城破人稀。
但自从弘治十八年春,大明与鞑靼一战之后,杨一清有感于此地地势开阔,西边宁夏、东边榆林都相聚几百里,实在两边不靠。
就在旧址往东二里,修筑了新的花马池城。新城东西墙长1100米,南北墙长1050米,底厚10米,顶厚6.5米,高10米。
并令宁夏后卫驻防于此。
具体的位置,就是黄河‘几’字形中间部位,宁夏在‘几’字形左,榆林在‘几’字形右。
花马池往北,就可以到达河套。
这个时候这里都属于陕西管辖范围。
夏日炎热,高悬的太阳像是恼火了一般,一直往地下撒着火毒。
花马池城黄黄的城墙,落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就像是极会伪装的动物,但城墙之上的哨所、冷箭以及稀疏的火器,还是让人难以忽略这里。
王阳明巡抚陕西以后,首先干得事就是巡视边防,陕西行都司暂且不去管他,陕西都司管辖内的,庄浪、兰州、靖虏、宁夏等各处卫所他一一在走,走到靖虏卫的时候,听闻鞑靼犯边的消息,于是改北上而向西,直奔固原总督府。
作为三边总督,杨一清权力极大,这边发现敌人,那便他就已经命令榆林卫、宁夏卫向内收缩靠拢,这是他在此练的兵,还算是能战的,其余一些小堡、千户所,各自筑墙固守。
至于说军需粮饷么,杨一清倒不是特别担心,朝廷这两年军需不缺,去年拨银一百万,今年又是一百万。
这仗,能打。
以往鞑靼人之所以在关内像游泳一样开心,是因为虽然各类卫所、城堡修得不少,但长期糜坏,导致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
不要说士兵了,就是将领也不愿意出战。
给周尚文部的旨意,照拟,令他争取收服右翼蒙古的两个万户,突入草原,捣敌老巢,若是不能收服,则不必勉强,只要他们不进攻大明即可。具体怎么打,朝廷不要替周尚文定,可以让他便宜行事。但有一条要讲明,作为统帅第一位的是要保证能打胜仗,任何时候都要从军事的角度而非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打赢,就是他最大的政治!
再向杨一清去旨,榆林、宁夏、甘肃之兵马朕都给了他了,要他灵活机动,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要,而以杀伤鞑靼士兵、战马为最高战斗原则,必要时施行坚定的坚壁清野策略,如果能做到,尽力疏散百姓,减少伤亡。还有户部尚书也来了。”
韩文跨步上前,“臣在。”
“顾礼卿呢?”朱厚照又追问一句。
没在。
“宣他进宫!”
刘瑾不敢耽搁,急忙吩咐下去。
朱厚照则继续,“鞑靼已经入寇花马池,这一次非比寻常。户部持圣旨,于民间征调漕船,内帑和国库各拨五十万两银子,从江西、南直隶、浙江购粮,北运入京。朕说的是购粮,不是抢粮。”
这些粮食他运进京城是要储备起来。
既然知道自己的所谓军事才能低于那些历史留名的人,那他就打富裕仗,先把京师塞满粮食。一旦杨一清败了、周尚文远在天边,那他就很有可能要在京师固守。
这些粮食就是保证。
“臣遵旨!”
朱厚照想了想眼下的季节:芒种已过,北方到了要收麦子的时候了。
真是不巧。
“今年北直隶各府都在分田,朝廷花了大力气帮助百姓春耕,内阁立即组织各地官府,加速收割各类粮食作物。诸位爱卿想过没有,万一有兵祸,粮食还在田里,就是不被打死,也会被饿死。”
“再有,朕会令京营和各上直亲卫即日起进入备战状态。”朱厚照转过身来,神色坚定的对着自己的大臣说:“朕预感,这一次鞑靼人轻易不会放弃,因为他们知道大明的皇帝换了,大明会对其施行坚定的封锁策略。朕也绝对不会投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仗,达延汗要打到什么时候,朕就和他打到什么时候!”
王鏊等臣子听完心一惊,“若真有那日,臣等愿随陛下赴死!”
朱厚照心里闪过奇怪的念头,怎么是赴死,而不是南迁?
……
……
正如朱厚照所讲的那样。
当京师收到消息的时候。
实际上,战场上已经出现了鞑靼人的身影。
花马池城最早建于正统初年,后来历经天顺、成化、弘治几朝,城破人稀。
但自从弘治十八年春,大明与鞑靼一战之后,杨一清有感于此地地势开阔,西边宁夏、东边榆林都相聚几百里,实在两边不靠。
就在旧址往东二里,修筑了新的花马池城。新城东西墙长1100米,南北墙长1050米,底厚10米,顶厚6.5米,高10米。
并令宁夏后卫驻防于此。
具体的位置,就是黄河‘几’字形中间部位,宁夏在‘几’字形左,榆林在‘几’字形右。
花马池往北,就可以到达河套。
这个时候这里都属于陕西管辖范围。
夏日炎热,高悬的太阳像是恼火了一般,一直往地下撒着火毒。
花马池城黄黄的城墙,落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就像是极会伪装的动物,但城墙之上的哨所、冷箭以及稀疏的火器,还是让人难以忽略这里。
王阳明巡抚陕西以后,首先干得事就是巡视边防,陕西行都司暂且不去管他,陕西都司管辖内的,庄浪、兰州、靖虏、宁夏等各处卫所他一一在走,走到靖虏卫的时候,听闻鞑靼犯边的消息,于是改北上而向西,直奔固原总督府。
作为三边总督,杨一清权力极大,这边发现敌人,那便他就已经命令榆林卫、宁夏卫向内收缩靠拢,这是他在此练的兵,还算是能战的,其余一些小堡、千户所,各自筑墙固守。
至于说军需粮饷么,杨一清倒不是特别担心,朝廷这两年军需不缺,去年拨银一百万,今年又是一百万。
这仗,能打。
以往鞑靼人之所以在关内像游泳一样开心,是因为虽然各类卫所、城堡修得不少,但长期糜坏,导致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
不要说士兵了,就是将领也不愿意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