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550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如此重信。”
    朱厚照心说,那可不成。五千年历史就两个半圣人,王守仁还不是那个半,是完整的一个,他要不重信,那堪比赵构杀了岳飞,他这个皇帝就是再差么,也不能和宋高宗齐名吧。
    至于刚才的事,王守仁确实占理,他那样考虑……确实是更有大局观。
    朱厚照承认了这一点,而且也没什么好生气的。
    不如王守仁,这多正常一事。
    不过这会儿靳贵忽然从侍从室里小步迈进来,他不算特别镇定,而且也很少这样突然进来。
    “陛下,王阁老在殿外跪求召见!”靳贵双手举过头,手中是一封奏疏。
    “哪个王阁老?”
    “济之公,他还领了四个儿子。”
    这唱得什么戏?
    朱厚照奇怪,眼神示意了一下尤址,老太监迅速去拿了过来。
    一看奏疏,他忽然明白过来,原来还真有人在京中挑拨谋逆案,“火盆搬来。”
    “是。”
    朱厚照把奏疏合起来,就着火盆中的火苗点燃,火焰跃动,照亮他沉静的脸庞,“去告诉王先生,朕已经知道了此事,奏疏也烧了,让他就当没有这回事,他没入宫,朕也没见他,其中之事一字不许透露,原来该如何,之后还是如何。”
    靳贵不知道里面写得什么,所以也听不明白,反正原话转述就行,“是。”
    王鏊其实吓得不轻,他本以为会有雷霆之怒,没想到会是这般结果。他的长子腿都打颤了,最后也被闹得一头雾水。
    “爹,陛下这是何意?”
    王鏊也摇头,天子心思深不可测,就算是他也不是全都能猜透的。
    “遵旨,回府吧。”
    第五百九十七章 秉烛夜谈
    朱厚照和王守仁谈了很久,当初那个抻着脖子一定要上疏的热血青年现在已完全成熟了。
    而如今的军屯清理其实要说追溯,确实是追溯到王守仁当年的那封奏疏。
    弘治十二年,王守仁到现在都还记得这个时间。
    朱厚照觉得王守仁知识渊博、见解独到,而王守仁则觉得皇帝高瞻远瞩,十年前就筹谋此事,可怜他当时那么不知轻重。
    以如今推进此事的难度来看,弘治十二年若要真的遵了他的谏言,各个边镇都该乱了,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好一点,那也是半边天下大乱。
    因为那会儿并没有这么多的精兵强将弹压着。
    想及此处,王守仁万分羞愧,他对皇帝说,“臣当年年少而意气用事,险些误导陛下酿出灾祸,数月以来臣每每想起,既觉得羞愧,又觉得痛心。陛下当年不纳臣之谏,才是圣明之举。臣,臣差点误国啊!”
    能得王守仁一句吹捧,朱厚照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小舒坦的。
    不过公正的说,王守仁是受时代局限,他呢,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要说高明那也不见得。
    只小小得意一下就好了。
    “伯安在贵州待了六年还是七年?刚开始时,应当很不理解吧?”
    “臣不敢。”
    朱厚照深深叹息一声,“其实朕今时今日做许多事,还是不被理解。以往也是,便说开海,阻力何其大也。朕还记得,是派了王先生总督浙闽两省,并着剿匪、抓人多种手段才强推了此事,当年浙江士绅哪里是朕想得罪他们,而是不得不得罪,你就是浙江人,怕是当地现在提起来还不服呢吧?”
    王守仁知道皇帝在他面前肆意了一些,但他不敢肆意,“就算当年有,但是看到开海的好处,现在也都理解了。”
    “是啊。若不是开海,骑兵、京营每年多出的那一百多万两银子从何处出?没有这些,怎么打得败鞑靼人?打不败鞑靼人,北方边疆不稳,咱们君臣还想清理军屯?哈。”
    朱厚照笑着摇头,“说不准明天就传来一个内外勾结的消息,那种时候才叫真正的乱呢。”
    这些话,朱厚照几乎没和谁讲过。
    因为他身边的这些老头子,你讲了他也不理解,还不如不讲。再者他毕竟是皇帝,身份上有悬殊,叫他这么说‘心里话’其实有些别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