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601节(2/3)
准备。
所以当圣驾一抵达,这个活动很快就开始了。
便是祝版也由太常寺官员交道了朱厚照手中。
所谓祝版就是就是一块写上文字的长方形木板,上面的文字又叫‘祝文’,通常就是写上先祖创业艰难等等,就是先赞美一下他的功绩,而后写子孙兢兢业业,就是写后人如何做,最后再写上一些祝愿的话,同时希望先祖在天之灵来保佑我们。
这都是礼仪的一部分。
朱厚照从来不做改动,因为文官们很擅长这些。
到真正祭祀的地方,需要通过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很长,而且弯曲幽深,两旁会放有各种石刻。
一百年来,明朝的几任皇帝都没有再到孝陵祭奠,所以朱厚照此行很特别,也表达了一种不一样的政治内涵。
一方面是血脉、是正统、是孝道,另外一方面也是明继承先祖余烈之志。
所以朱厚照本人也非常的重视。
神道的尽头是棂星门,棂星门下的石碑坊是一座三开间的石牌坊,额坊上刻“开国规模”四字,这是由明太祖本人亲自写的。
后世朱厚照也去过明孝陵,但当时见到的是治隆唐宋四个字。
因为治隆唐宋这是康熙皇帝写的,算是对朱元璋功绩的赞誉。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大金门,门额上横刻“明孝陵”三个金子,过了大金门就是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其高度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
在下方祭祀台,朱厚照仪态庄重,并在众官员的见证下行初献礼。
接着太常寺官员将祝版焚烧,皇帝再行三拜九叩大礼!
而他的旁边,除了从京里带来的人,还有魏国公、应天巡抚以及应天的六部尚书等。
皇帝跪,他们也全都跪下,可以说是一片浩荡,全部都要向朱元璋敬礼。
年轻的皇帝气沉丹田,声音洪亮,仰头言道:“七世孝孙嗣皇帝,臣朱厚照,今日敢昭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自古圣帝明王,创业垂统,皆由天锡智勇,克定祸乱,以开王业。臣膺天命,承累朝之基绪,托皇考之遗业,兢兢业业,罔敢怠遑。今以眇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厚报,有如临深履薄……
……恰逢西北奸逆构祸,多番扰乱,叛逆之臣,相继蜂起。今命将出师,肃清沙漠。望天地祖宗之灵,护佑天下汉土,惟丑虏逋诛,僭恶悉殄……”
文言文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气势,朱厚照越说越是起劲,仿佛已经提三尺青锋,去勘定祸乱了。
不过这份祭告文到这里并未结束。
重臣们听着听着似乎觉得皇帝又在念当初太祖皇帝的讨元檄文了: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
“我太祖高皇帝,起自布衣,当值乱世,立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此为不世之功也!今我中原之民,乃为唐宋汉民、华夏族类,中原之土,乃为唐宋汉土,华夏之地,大明所立者,复汉官之威仪也!”
这一段话,皇帝重新强调了一边大明得天下之正统,同时突出华夏、汉这类字眼。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若不愿称臣者,非只朱明之敌,乃汉人之敌也!”
这一段话前半句仍然是讨元檄文中的,但后半句是朱厚照自己加上去的。
总体听下来,这篇祭告文很是特别。
全部念完以后,朱厚照再行大礼,随后在太常寺的官员引导下返回皇宫。
应天留下的皇宫。
这里也有奉天门,也有奉天殿。
在这里,朱厚照召见应天的文武百官,并明言昭告天下:
“今日,朕祭奉先祖,以告朝堂百官、天下万民。大明乃为我朱氏先祖所创之国号,所承者,刘汉、李唐、赵宋,此皆为我汉人正统。今日之后,凡汉家子弟皆应守我汉人之地,护我汉人之民。千百年来,王朝更迭,无人可挡,将来有日,我大明亦会奸佞横行、小人当道,天下百姓可争此王道,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乃汉人命格之途。
唯有勾结外族,出卖先祖之辈,不可饶恕,今日你我君臣在此立誓,但有人使中土再污膻腥,则不仅是我朱明之罪人,亦为华夏之罪人。天上地下,万千英灵,必生咒此人,纵死而魂不可安!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
第六百六十四章 君臣造膝
李东阳拖着病体坚持陪皇帝走完了全部的祭祀流程,等到下来以后一连两天,他还是难以平抑心情。
正德皇帝的气象已经是他不可想象的。
自古以来,哪一代帝王自己会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为他诊治的大夫出了门,对人说:李中丞病势稍去,脉象
所以当圣驾一抵达,这个活动很快就开始了。
便是祝版也由太常寺官员交道了朱厚照手中。
所谓祝版就是就是一块写上文字的长方形木板,上面的文字又叫‘祝文’,通常就是写上先祖创业艰难等等,就是先赞美一下他的功绩,而后写子孙兢兢业业,就是写后人如何做,最后再写上一些祝愿的话,同时希望先祖在天之灵来保佑我们。
这都是礼仪的一部分。
朱厚照从来不做改动,因为文官们很擅长这些。
到真正祭祀的地方,需要通过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很长,而且弯曲幽深,两旁会放有各种石刻。
一百年来,明朝的几任皇帝都没有再到孝陵祭奠,所以朱厚照此行很特别,也表达了一种不一样的政治内涵。
一方面是血脉、是正统、是孝道,另外一方面也是明继承先祖余烈之志。
所以朱厚照本人也非常的重视。
神道的尽头是棂星门,棂星门下的石碑坊是一座三开间的石牌坊,额坊上刻“开国规模”四字,这是由明太祖本人亲自写的。
后世朱厚照也去过明孝陵,但当时见到的是治隆唐宋四个字。
因为治隆唐宋这是康熙皇帝写的,算是对朱元璋功绩的赞誉。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大金门,门额上横刻“明孝陵”三个金子,过了大金门就是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其高度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
在下方祭祀台,朱厚照仪态庄重,并在众官员的见证下行初献礼。
接着太常寺官员将祝版焚烧,皇帝再行三拜九叩大礼!
而他的旁边,除了从京里带来的人,还有魏国公、应天巡抚以及应天的六部尚书等。
皇帝跪,他们也全都跪下,可以说是一片浩荡,全部都要向朱元璋敬礼。
年轻的皇帝气沉丹田,声音洪亮,仰头言道:“七世孝孙嗣皇帝,臣朱厚照,今日敢昭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自古圣帝明王,创业垂统,皆由天锡智勇,克定祸乱,以开王业。臣膺天命,承累朝之基绪,托皇考之遗业,兢兢业业,罔敢怠遑。今以眇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厚报,有如临深履薄……
……恰逢西北奸逆构祸,多番扰乱,叛逆之臣,相继蜂起。今命将出师,肃清沙漠。望天地祖宗之灵,护佑天下汉土,惟丑虏逋诛,僭恶悉殄……”
文言文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气势,朱厚照越说越是起劲,仿佛已经提三尺青锋,去勘定祸乱了。
不过这份祭告文到这里并未结束。
重臣们听着听着似乎觉得皇帝又在念当初太祖皇帝的讨元檄文了: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
“我太祖高皇帝,起自布衣,当值乱世,立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此为不世之功也!今我中原之民,乃为唐宋汉民、华夏族类,中原之土,乃为唐宋汉土,华夏之地,大明所立者,复汉官之威仪也!”
这一段话,皇帝重新强调了一边大明得天下之正统,同时突出华夏、汉这类字眼。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若不愿称臣者,非只朱明之敌,乃汉人之敌也!”
这一段话前半句仍然是讨元檄文中的,但后半句是朱厚照自己加上去的。
总体听下来,这篇祭告文很是特别。
全部念完以后,朱厚照再行大礼,随后在太常寺的官员引导下返回皇宫。
应天留下的皇宫。
这里也有奉天门,也有奉天殿。
在这里,朱厚照召见应天的文武百官,并明言昭告天下:
“今日,朕祭奉先祖,以告朝堂百官、天下万民。大明乃为我朱氏先祖所创之国号,所承者,刘汉、李唐、赵宋,此皆为我汉人正统。今日之后,凡汉家子弟皆应守我汉人之地,护我汉人之民。千百年来,王朝更迭,无人可挡,将来有日,我大明亦会奸佞横行、小人当道,天下百姓可争此王道,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乃汉人命格之途。
唯有勾结外族,出卖先祖之辈,不可饶恕,今日你我君臣在此立誓,但有人使中土再污膻腥,则不仅是我朱明之罪人,亦为华夏之罪人。天上地下,万千英灵,必生咒此人,纵死而魂不可安!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
第六百六十四章 君臣造膝
李东阳拖着病体坚持陪皇帝走完了全部的祭祀流程,等到下来以后一连两天,他还是难以平抑心情。
正德皇帝的气象已经是他不可想象的。
自古以来,哪一代帝王自己会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为他诊治的大夫出了门,对人说:李中丞病势稍去,脉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