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677节(1/3)
“陛下威震天下,想来也不敢有人与天子作对。”
尤址的马屁并不能解决问题。
朱厚照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江南之事不能有片刻的耽搁,只有手段激烈,迅猛如虎,才能让天下真正明白的朝廷的意思。
荆少奎为他新进提拔官员,忠心足够,威望不足,这个当下确实还真的需要一个帮手了。
不过张璁不去江南,是他有意为之,那里,人命会远远多过山东。
“尤址。”
“奴婢在。”
“你对朕忠心耿耿,朕是知道的,南京内守备那人,也是你的人吧。”
尤址多年来知道皇帝注重一个诚字,只要老实说,基本的都会没事,“不敢欺瞒陛下,去年陛下在南京见过那人,他原和奴婢没甚关系,不过这一年来屡有敬献,心里头也万分想着为皇上效命。”
“好。调他入宫吧,你来调教他。”
尤址欣喜,“是,奴婢谢皇上恩指。”
天子同意他的自己人入宫,这是一种地位上的确认和强化。
但朱厚照做事不会没有道理,“朕之所以说你忠心耿耿,乃是你没有暗中除掉刘瑾,这一点你还是听话的。”
尤址心头一震这是什么意思?
“那刘瑾应当还在凤阳守陵?传个旨意命他任南京内守备。”
南京内守备,也叫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内官,负责管理南京皇城,统管南京二十四衙门和南京军队,在没有皇帝的南京紫禁城,内守备俨然土皇帝。
刘瑾这个人名声很差,手段卑鄙且狠辣。当年倒了台以后,几乎要被人遗忘,此番忽然被提起,不把那些人吓个大跳才是奇怪。
第七百六十九章 死即死耳,又有何惧?
江南一带,地方士绅地主的势力盘根错节而且根深蒂固。
而且这些力量不是只在江南,实际上已经辐射到了全国,光是京师各衙门的官员里,就有不少出自江南的。
但大明有一个好,不像隋唐之前的门阀世家,他们门生遍布天下,甚至还有军事实力。在明朝,哪家哪户要是圈养私兵,那皮能给他扒个两层下来。
不过话说回头,这件事往大了闹,仍然是要冒风险,因为朝堂、军队之中都会有江南子弟。
这不眼巴前儿,那堂堂的内阁首揆王鏊王阁老,就是苏州吴县人!
当然不是说他罩着江南的官员蓄意和朝廷对抗,他没那个心,更没那个胆,朝廷的清田令他完全清楚内情,只是张璁的做法令他难以接受。
自此人从山东回京主持清田事宜,坐内阁值房不过两日,就开始上疏治人之罪!
这令一向脾气温和的王鏊都有些皱眉。
“常州推官、无锡知府、松江知府……张阁老当真是有大能,仅用两日的时间便搜集出三个人的罪状。张阁老难道要将山东的祸事也遍及江南吗?”
明面上,王鏊仍然是他的上司,张璁不能放纵过多,他低头拱手,“不敢。这几个罪官也不是下官在查,而是厂卫所为,如今证据确凿,下官不过是依朝廷法度办事。”
“依朝廷法度办事?怕不是在报私仇、泄私愤吧?”
张璁不卑不亢的说:“他们所犯之事,一不是由下官来查,二不是由下官来判,只不过上呈皇上,以达天听,哪里谈得上私仇私愤?”
杨廷和同样不喜张璁,他言道:“这么说来,张阁老生得一副热心肠,和自己全然无关之事,也如此尽心竭力。”
张璁眉头一挑,表情只这么一个微小动作,“杨阁老这是什么话。身为大明官员,对于藏污纳垢、行事不轨之辈难道不应全力揭发?还是说要高高挂起?下官不过做了一件嫉恶如仇之事,竟要在这里被问为什么,难道内阁是要给皇上这样一个官场风气吗?”
杨廷和立马感到痛脚,这个张璁言辞犀利,很是难缠,而且如此行事为人不耻,怎么内阁进来了这么个家伙!
“不止你对皇上忠心,我等对皇上亦是忠心耿耿,你在江南清田的当口如此行事,乃是要挑动江南之乱,那时官场震动,对朝廷又岂会是好事?”
王鏊也知道和他是说不出什么东西。
怪他没有刘健、杨一清的能耐,无法将现在的三人撮合于一处,如此一来,朝堂之上两派对攻已然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还是要请皇上拿主意。
于是他们不理张璁,又递条子入宫。
朱厚照呢,当然是按礼接见了他们。
等到听完两位老臣的一顿控诉,他只问了一个问题,“所以那三人究竟有没有问题?”
王鏊和杨廷和一顿,他们都很有经验了,皇帝开始绕着问题,就是要维护张璁,这件事怕不能善了了。
其实一些愣头青会一口咬定有问题,但他们两个都是官场老手,绝不会给自己挖这个坑,又不了解具体情况,万一呢?怎么能在天子面前胡乱表态。
“回皇上话,老臣对那三人并无过多了解,具体有无问题还待查明后方知。只不过张璁行事鲁莽,过于刚猛,此非谋国之举,还请皇上明鉴。”
“既然搞不清楚,那么就去查查清楚。朝臣之间意见不合,这是寻常
尤址的马屁并不能解决问题。
朱厚照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江南之事不能有片刻的耽搁,只有手段激烈,迅猛如虎,才能让天下真正明白的朝廷的意思。
荆少奎为他新进提拔官员,忠心足够,威望不足,这个当下确实还真的需要一个帮手了。
不过张璁不去江南,是他有意为之,那里,人命会远远多过山东。
“尤址。”
“奴婢在。”
“你对朕忠心耿耿,朕是知道的,南京内守备那人,也是你的人吧。”
尤址多年来知道皇帝注重一个诚字,只要老实说,基本的都会没事,“不敢欺瞒陛下,去年陛下在南京见过那人,他原和奴婢没甚关系,不过这一年来屡有敬献,心里头也万分想着为皇上效命。”
“好。调他入宫吧,你来调教他。”
尤址欣喜,“是,奴婢谢皇上恩指。”
天子同意他的自己人入宫,这是一种地位上的确认和强化。
但朱厚照做事不会没有道理,“朕之所以说你忠心耿耿,乃是你没有暗中除掉刘瑾,这一点你还是听话的。”
尤址心头一震这是什么意思?
“那刘瑾应当还在凤阳守陵?传个旨意命他任南京内守备。”
南京内守备,也叫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内官,负责管理南京皇城,统管南京二十四衙门和南京军队,在没有皇帝的南京紫禁城,内守备俨然土皇帝。
刘瑾这个人名声很差,手段卑鄙且狠辣。当年倒了台以后,几乎要被人遗忘,此番忽然被提起,不把那些人吓个大跳才是奇怪。
第七百六十九章 死即死耳,又有何惧?
江南一带,地方士绅地主的势力盘根错节而且根深蒂固。
而且这些力量不是只在江南,实际上已经辐射到了全国,光是京师各衙门的官员里,就有不少出自江南的。
但大明有一个好,不像隋唐之前的门阀世家,他们门生遍布天下,甚至还有军事实力。在明朝,哪家哪户要是圈养私兵,那皮能给他扒个两层下来。
不过话说回头,这件事往大了闹,仍然是要冒风险,因为朝堂、军队之中都会有江南子弟。
这不眼巴前儿,那堂堂的内阁首揆王鏊王阁老,就是苏州吴县人!
当然不是说他罩着江南的官员蓄意和朝廷对抗,他没那个心,更没那个胆,朝廷的清田令他完全清楚内情,只是张璁的做法令他难以接受。
自此人从山东回京主持清田事宜,坐内阁值房不过两日,就开始上疏治人之罪!
这令一向脾气温和的王鏊都有些皱眉。
“常州推官、无锡知府、松江知府……张阁老当真是有大能,仅用两日的时间便搜集出三个人的罪状。张阁老难道要将山东的祸事也遍及江南吗?”
明面上,王鏊仍然是他的上司,张璁不能放纵过多,他低头拱手,“不敢。这几个罪官也不是下官在查,而是厂卫所为,如今证据确凿,下官不过是依朝廷法度办事。”
“依朝廷法度办事?怕不是在报私仇、泄私愤吧?”
张璁不卑不亢的说:“他们所犯之事,一不是由下官来查,二不是由下官来判,只不过上呈皇上,以达天听,哪里谈得上私仇私愤?”
杨廷和同样不喜张璁,他言道:“这么说来,张阁老生得一副热心肠,和自己全然无关之事,也如此尽心竭力。”
张璁眉头一挑,表情只这么一个微小动作,“杨阁老这是什么话。身为大明官员,对于藏污纳垢、行事不轨之辈难道不应全力揭发?还是说要高高挂起?下官不过做了一件嫉恶如仇之事,竟要在这里被问为什么,难道内阁是要给皇上这样一个官场风气吗?”
杨廷和立马感到痛脚,这个张璁言辞犀利,很是难缠,而且如此行事为人不耻,怎么内阁进来了这么个家伙!
“不止你对皇上忠心,我等对皇上亦是忠心耿耿,你在江南清田的当口如此行事,乃是要挑动江南之乱,那时官场震动,对朝廷又岂会是好事?”
王鏊也知道和他是说不出什么东西。
怪他没有刘健、杨一清的能耐,无法将现在的三人撮合于一处,如此一来,朝堂之上两派对攻已然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还是要请皇上拿主意。
于是他们不理张璁,又递条子入宫。
朱厚照呢,当然是按礼接见了他们。
等到听完两位老臣的一顿控诉,他只问了一个问题,“所以那三人究竟有没有问题?”
王鏊和杨廷和一顿,他们都很有经验了,皇帝开始绕着问题,就是要维护张璁,这件事怕不能善了了。
其实一些愣头青会一口咬定有问题,但他们两个都是官场老手,绝不会给自己挖这个坑,又不了解具体情况,万一呢?怎么能在天子面前胡乱表态。
“回皇上话,老臣对那三人并无过多了解,具体有无问题还待查明后方知。只不过张璁行事鲁莽,过于刚猛,此非谋国之举,还请皇上明鉴。”
“既然搞不清楚,那么就去查查清楚。朝臣之间意见不合,这是寻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