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12节(2/3)
,只是以往开发不足。
但大航海时代,他们这边已经开了个端,这个‘不沉航母’的价值马上就体现出来了,只要中央稍加经营,农业、商业繁盛起来,想必很快就会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可惜严嵩是不行了。
“皇上雄才伟略,臣只有叹服了。”
“行了。”
朱厚照看到谢丕急匆匆走进来,大概知道是有事,所以挥挥手,“出宫去吧,朕知道你也有事忙呢。”
“哎,那臣就先行告退。”
送走人后,朱厚照领着谢丕往里走,路上就把奏疏翻开看了。
谢丕这人在侍从室也许多年了,一向稳重,如果不是大事,大约不会急切。
朱厚照扫过一眼,不禁勾起嘴角,“是杨一清上奏,正德十一年10月至今年三月,我明军冒着寒冷,沿途问候了一遍除哈密卫以外的关西七卫。”
谢丕大喜,他只知道是军情,没想到又是一捷,“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这的确是个喜事。
叶尔羌汗国是现在朱厚照的一块心病,朝中上下都知道天子有计划对其用兵。
所以这的确是该谢丕紧张的大事。
这个时候大明朝设立的新疆,实际上不是后世新疆的概念,准确的说应该就是天山以北的北疆。
熟悉新疆都知道,这么大片的疆土被天山山脉分为了南疆和北疆,所谓的吐鲁番汗国,实际上就是北疆区域,而南疆区域此时就在叶尔羌汗国的统治之下。
这片区域最后归为中原,要感谢一个人物,便是被后人经常调侃败家、写诗差的乾隆皇帝。
可正是因为他乾纲独断,坚决的对当时占据北疆区域的准噶尔汗国和占据南疆区域的大小和卓兄弟用兵,而且是从乾隆二十年开始,连续四五年的高强度用兵,最终拿到了这个地方。
在此过程中,乾隆皇帝对当时收留准噶尔叛将的哈萨克汗国毫不客气,要人不给直接就是派兵进入该国境内,并且威胁灭国,最终使得哈萨克汗国举国投降。
此人后来又连夜跑路,逃到了俄罗斯国,乾隆皇帝不顾百官阻挠,强令前线将领以大军威胁俄国。
更狠的是,准噶尔汗国上下老弱被清军屠杀的一干二净,以至于后世有人调侃为什么《清史》修不出来,就是以为清准战争没法写。
当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便是清军要去平定南疆之前发现,咦,怎么还有一万多人藏在山里?接着就又大军派过去给杀了个干净。
总而言之,你要看那段历史才会觉得妈的,咱汉人也该有这气魄。
所以朱厚照对于新疆来的奏报一直很是关注。
实际上要说起来,这地方确实不如中原适宜生存,所谓的汗国其实就是一个一个部落和城池嘛,相当于一个一个据点,每个据点可能守军也只有个几千人。
而且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都不是很兴盛的那种超级帝国,并没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以嘉靖年间的明朝国力,这些汗国要是真的强大,嘉峪关根本也守不住。
所以明军在这里作战,最大的敌人是天气和补给。
新疆现在是杨一清总制,隔着千山万水,中央给了三卫人马,并分别以成国公次子朱凤、马荣和凌卫锋为指挥使,就这小两万人马,叶尔羌汗国要想吃下来,就得从联合境内各个部落的力量。
而明军之所以一直未出兵,便是因为这大半年来是一直在收拾剩余的关西七卫,也就是曲先卫、安定卫、赤斤蒙古卫等。
这些卫所本就是羁縻统治的一部分,当明朝强势的时候,要收拾他们还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会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选择投降。
朱厚照在历次奏疏之中,则是责问弘治年间为什么某某指挥使不听宣调,什么意思?总之就是找他们的麻烦,这帮家伙本就是反迹频频,自然不难找麻烦。
这次又是送来的投降书,
朱厚照仍然不打算放过这些忠诚度不够的外族,所以略微思量之后就拿起朱笔御批,并在嘴上同谢丕说:“大明原先都曾给过这些部落机会,但自本朝设关西七卫之始,百余年来,是我大明违背盟约的次数多?还是他们背叛我大明的次数多?
如今想仅以一封称臣书便想了却桩桩旧事,朕却不能轻易允之。因而若要归降,需得做到三件事。第一条,朕不敢自诩君子,但也要防备小人,既然愿意归降,那便遣子为质,送入京师。第二条,便是要听从调遣,一并讨伐叶尔羌汗国!若有畏战不前者,更当处斩!最后朝廷本在组建新疆的第四卫,他们既是大明臣民,怎么能一人不出?”
把这些卫所中的精壮之兵抽调抽调,免得他们自己聚在一起,生出异心!
第八百零八章 为天下安贺
因为王鏊过寿,京师里异常的热闹。尤其皇帝准了以后,前来相贺的人数更多。
正月十四这天,王府上下是高朋满座,喜气洋洋,礼盒自门口悬放,堆成一副小山模样。
门前高童一声声吆喝着,基本都是朝堂上的显贵人物。
以往就算有些嫌隙的人,这次也都得来着,毕竟皇帝都开了口的。
于是乎张璁、王琼、
但大航海时代,他们这边已经开了个端,这个‘不沉航母’的价值马上就体现出来了,只要中央稍加经营,农业、商业繁盛起来,想必很快就会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可惜严嵩是不行了。
“皇上雄才伟略,臣只有叹服了。”
“行了。”
朱厚照看到谢丕急匆匆走进来,大概知道是有事,所以挥挥手,“出宫去吧,朕知道你也有事忙呢。”
“哎,那臣就先行告退。”
送走人后,朱厚照领着谢丕往里走,路上就把奏疏翻开看了。
谢丕这人在侍从室也许多年了,一向稳重,如果不是大事,大约不会急切。
朱厚照扫过一眼,不禁勾起嘴角,“是杨一清上奏,正德十一年10月至今年三月,我明军冒着寒冷,沿途问候了一遍除哈密卫以外的关西七卫。”
谢丕大喜,他只知道是军情,没想到又是一捷,“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这的确是个喜事。
叶尔羌汗国是现在朱厚照的一块心病,朝中上下都知道天子有计划对其用兵。
所以这的确是该谢丕紧张的大事。
这个时候大明朝设立的新疆,实际上不是后世新疆的概念,准确的说应该就是天山以北的北疆。
熟悉新疆都知道,这么大片的疆土被天山山脉分为了南疆和北疆,所谓的吐鲁番汗国,实际上就是北疆区域,而南疆区域此时就在叶尔羌汗国的统治之下。
这片区域最后归为中原,要感谢一个人物,便是被后人经常调侃败家、写诗差的乾隆皇帝。
可正是因为他乾纲独断,坚决的对当时占据北疆区域的准噶尔汗国和占据南疆区域的大小和卓兄弟用兵,而且是从乾隆二十年开始,连续四五年的高强度用兵,最终拿到了这个地方。
在此过程中,乾隆皇帝对当时收留准噶尔叛将的哈萨克汗国毫不客气,要人不给直接就是派兵进入该国境内,并且威胁灭国,最终使得哈萨克汗国举国投降。
此人后来又连夜跑路,逃到了俄罗斯国,乾隆皇帝不顾百官阻挠,强令前线将领以大军威胁俄国。
更狠的是,准噶尔汗国上下老弱被清军屠杀的一干二净,以至于后世有人调侃为什么《清史》修不出来,就是以为清准战争没法写。
当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便是清军要去平定南疆之前发现,咦,怎么还有一万多人藏在山里?接着就又大军派过去给杀了个干净。
总而言之,你要看那段历史才会觉得妈的,咱汉人也该有这气魄。
所以朱厚照对于新疆来的奏报一直很是关注。
实际上要说起来,这地方确实不如中原适宜生存,所谓的汗国其实就是一个一个部落和城池嘛,相当于一个一个据点,每个据点可能守军也只有个几千人。
而且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都不是很兴盛的那种超级帝国,并没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以嘉靖年间的明朝国力,这些汗国要是真的强大,嘉峪关根本也守不住。
所以明军在这里作战,最大的敌人是天气和补给。
新疆现在是杨一清总制,隔着千山万水,中央给了三卫人马,并分别以成国公次子朱凤、马荣和凌卫锋为指挥使,就这小两万人马,叶尔羌汗国要想吃下来,就得从联合境内各个部落的力量。
而明军之所以一直未出兵,便是因为这大半年来是一直在收拾剩余的关西七卫,也就是曲先卫、安定卫、赤斤蒙古卫等。
这些卫所本就是羁縻统治的一部分,当明朝强势的时候,要收拾他们还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会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选择投降。
朱厚照在历次奏疏之中,则是责问弘治年间为什么某某指挥使不听宣调,什么意思?总之就是找他们的麻烦,这帮家伙本就是反迹频频,自然不难找麻烦。
这次又是送来的投降书,
朱厚照仍然不打算放过这些忠诚度不够的外族,所以略微思量之后就拿起朱笔御批,并在嘴上同谢丕说:“大明原先都曾给过这些部落机会,但自本朝设关西七卫之始,百余年来,是我大明违背盟约的次数多?还是他们背叛我大明的次数多?
如今想仅以一封称臣书便想了却桩桩旧事,朕却不能轻易允之。因而若要归降,需得做到三件事。第一条,朕不敢自诩君子,但也要防备小人,既然愿意归降,那便遣子为质,送入京师。第二条,便是要听从调遣,一并讨伐叶尔羌汗国!若有畏战不前者,更当处斩!最后朝廷本在组建新疆的第四卫,他们既是大明臣民,怎么能一人不出?”
把这些卫所中的精壮之兵抽调抽调,免得他们自己聚在一起,生出异心!
第八百零八章 为天下安贺
因为王鏊过寿,京师里异常的热闹。尤其皇帝准了以后,前来相贺的人数更多。
正月十四这天,王府上下是高朋满座,喜气洋洋,礼盒自门口悬放,堆成一副小山模样。
门前高童一声声吆喝着,基本都是朝堂上的显贵人物。
以往就算有些嫌隙的人,这次也都得来着,毕竟皇帝都开了口的。
于是乎张璁、王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