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58节(2/3)
战胜的。”
“陛下所言极是。”周尚文自忖,“不过,陛下所说的这两件事,军政分开相对还是容易。但取消军户,则要三思而后行。我大明百姓,人人都已习惯了这套做法,骤然取消,不知影响如何。
不仅如此,军户制度一旦取消。匠户是不是也要取消,从今往后兵员又从何处来?”
朱厚照点头,“你说的是,朕是这样考虑的。兵员来源短期不必担心,实际上,朕还打算着裁减兵力……唔,也不能说是裁减吧,而是要分层分区。”
“分层?”
“大概为三层。首先,是内地的各个小卫所,将一些年纪大、战力弱的兵员放在这里,他们的主要职责不是作战,而是维持地方安稳,平时抓抓小蟊贼,顶了天了,就是去剿匪。平时需要屯田。
这第二层的呢,要放一些有军事素养,打过仗的,但是呢不算锐卒,这些人要放在省城、重要的关隘以及部分防守强度不高的边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战事,平时则需要屯田。
最后,便是实际上对外作战的部队。他们的所在区域就是西北、长城以及海外的一些控制区域,包括海军。平时不需要屯田,是真正的军人。朕会给他们更好的待遇,让他们受人敬仰。
不同的职能、便对应设立不同的部队,军饷、粮草、武器、升迁等各种资源自然也是有所偏向的。与此同时,设立军区和军团的概念,大明疆域实在广阔,所以要分化出不同的军区,每个军区内组建军团,军团直接听命于朝廷。”
周尚文是老军人,完全听得明白这么改的好处,但他很正经的冲皇帝拱了拱手,“陛下说军政分离,又说军团直接听命于朝廷,那平日里,这些军团的动向如何掌握?”
朱厚照抿着嘴唇,他知道这是啥意思,无人监视的地方武装部队,很容易就会出事。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人事调动来规避这一点,就是不让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
但人的主观因素是最不能相信的,比如说,皇帝一旦信错了人怎么办?
这就是这种改动带来的弊端,其实这个改革之下,军队战斗力的增长会在短时间内就见效,这是一定的,
尤其最后一种纯粹的野战部队。
他们本来就是挑出来的精锐,不事生产,专门训练,半年之后拉出一支五万人的部队出来,从新疆往西转悠一圈,哪个能敌?
可枝干一旦强化了,就容易威胁中央,
这一条几百年来都没变过。
第八百五十二章 周尚文的建议
看到皇帝陷入了某种犹豫之中,周尚文接着说:“陛下,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只管讲了就是。”
“是。微臣听陛下所说的分区分层,其本意乃是要御敌于外,即在局势最不稳定的边关之地部署最精锐的部队,这自然是最好的,但却不是最合适的。”
朱厚照蹙着眉,“你说得明白点儿。”
“强其躯体,则要弱其枝干。陛下应当也知道,关中与河东从来不可握于一将之手。”
打仗的人表达能力不强,不过他这个比喻朱厚照是听明白了。
就是就和设置省份的边界一样。
中原地区各省边界是上千年这样形成的,不像后世非洲以及美国的州界,一条直线拉下来,拉到哪里算哪里。
在咱们这儿,背后都有军事因素的考量。
简单的说,就是捏住地方的弱点。
给你一块防守区域,同时把你最最难受的那个地方交到别的人手中,以此进行牵制。
关中和河东地区不能连成一片,就是因为这都是大山间的小平原,他们要是成为一个整体,那外面的人想把手插进去可就太难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分层分区应当结合军事因素,以便相互牵制,不使任何一方做大。”
周尚文心里通透起来,“陛下睿识英断,臣正是这个意思。”
“如此说来,最强的部队并不能都放在离中原很远的边疆区域,距离遥远不便控制,不仅如此,内地各个防守区域内,兵力又不强大。直白的讲,若是有人想兴风作乱,极容易长驱直入。”
这番话说出来,朱厚照都觉得心中一紧。
军事也是政治。
这句话真是真理,不考虑政治的军事安排,最后都会酿成灾难。
“越国公,你这个提醒,确实是谋国之言。”
“陛下过誉,微臣岂敢居功?”
朱厚照沉吟,“如此说来,这分区分层之下,究竟在哪里放置什么样的部队,还是个很有学问的事,需得细细琢磨,审慎而定。”
“正该如此,且,微臣觉得不必最好的军队要放在边疆,陛下的本意是要开疆拓土,但战事不是常年进行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需要的时候即便从京师出发,耽搁的也不过就是时间。”
恩,这个代价不大。
如果出了什么事情,那个代价才大。
“京师永远是最重要的。”朱厚照不假思索的说。
“不错,大明军队的设置,其首要在于拱卫京师,边疆若是遇警,则烽火传递,到时陛下下旨出征即可,万万不能
“陛下所言极是。”周尚文自忖,“不过,陛下所说的这两件事,军政分开相对还是容易。但取消军户,则要三思而后行。我大明百姓,人人都已习惯了这套做法,骤然取消,不知影响如何。
不仅如此,军户制度一旦取消。匠户是不是也要取消,从今往后兵员又从何处来?”
朱厚照点头,“你说的是,朕是这样考虑的。兵员来源短期不必担心,实际上,朕还打算着裁减兵力……唔,也不能说是裁减吧,而是要分层分区。”
“分层?”
“大概为三层。首先,是内地的各个小卫所,将一些年纪大、战力弱的兵员放在这里,他们的主要职责不是作战,而是维持地方安稳,平时抓抓小蟊贼,顶了天了,就是去剿匪。平时需要屯田。
这第二层的呢,要放一些有军事素养,打过仗的,但是呢不算锐卒,这些人要放在省城、重要的关隘以及部分防守强度不高的边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战事,平时则需要屯田。
最后,便是实际上对外作战的部队。他们的所在区域就是西北、长城以及海外的一些控制区域,包括海军。平时不需要屯田,是真正的军人。朕会给他们更好的待遇,让他们受人敬仰。
不同的职能、便对应设立不同的部队,军饷、粮草、武器、升迁等各种资源自然也是有所偏向的。与此同时,设立军区和军团的概念,大明疆域实在广阔,所以要分化出不同的军区,每个军区内组建军团,军团直接听命于朝廷。”
周尚文是老军人,完全听得明白这么改的好处,但他很正经的冲皇帝拱了拱手,“陛下说军政分离,又说军团直接听命于朝廷,那平日里,这些军团的动向如何掌握?”
朱厚照抿着嘴唇,他知道这是啥意思,无人监视的地方武装部队,很容易就会出事。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人事调动来规避这一点,就是不让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
但人的主观因素是最不能相信的,比如说,皇帝一旦信错了人怎么办?
这就是这种改动带来的弊端,其实这个改革之下,军队战斗力的增长会在短时间内就见效,这是一定的,
尤其最后一种纯粹的野战部队。
他们本来就是挑出来的精锐,不事生产,专门训练,半年之后拉出一支五万人的部队出来,从新疆往西转悠一圈,哪个能敌?
可枝干一旦强化了,就容易威胁中央,
这一条几百年来都没变过。
第八百五十二章 周尚文的建议
看到皇帝陷入了某种犹豫之中,周尚文接着说:“陛下,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只管讲了就是。”
“是。微臣听陛下所说的分区分层,其本意乃是要御敌于外,即在局势最不稳定的边关之地部署最精锐的部队,这自然是最好的,但却不是最合适的。”
朱厚照蹙着眉,“你说得明白点儿。”
“强其躯体,则要弱其枝干。陛下应当也知道,关中与河东从来不可握于一将之手。”
打仗的人表达能力不强,不过他这个比喻朱厚照是听明白了。
就是就和设置省份的边界一样。
中原地区各省边界是上千年这样形成的,不像后世非洲以及美国的州界,一条直线拉下来,拉到哪里算哪里。
在咱们这儿,背后都有军事因素的考量。
简单的说,就是捏住地方的弱点。
给你一块防守区域,同时把你最最难受的那个地方交到别的人手中,以此进行牵制。
关中和河东地区不能连成一片,就是因为这都是大山间的小平原,他们要是成为一个整体,那外面的人想把手插进去可就太难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分层分区应当结合军事因素,以便相互牵制,不使任何一方做大。”
周尚文心里通透起来,“陛下睿识英断,臣正是这个意思。”
“如此说来,最强的部队并不能都放在离中原很远的边疆区域,距离遥远不便控制,不仅如此,内地各个防守区域内,兵力又不强大。直白的讲,若是有人想兴风作乱,极容易长驱直入。”
这番话说出来,朱厚照都觉得心中一紧。
军事也是政治。
这句话真是真理,不考虑政治的军事安排,最后都会酿成灾难。
“越国公,你这个提醒,确实是谋国之言。”
“陛下过誉,微臣岂敢居功?”
朱厚照沉吟,“如此说来,这分区分层之下,究竟在哪里放置什么样的部队,还是个很有学问的事,需得细细琢磨,审慎而定。”
“正该如此,且,微臣觉得不必最好的军队要放在边疆,陛下的本意是要开疆拓土,但战事不是常年进行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需要的时候即便从京师出发,耽搁的也不过就是时间。”
恩,这个代价不大。
如果出了什么事情,那个代价才大。
“京师永远是最重要的。”朱厚照不假思索的说。
“不错,大明军队的设置,其首要在于拱卫京师,边疆若是遇警,则烽火传递,到时陛下下旨出征即可,万万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