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76节(1/3)
正德一朝的四大国公就是他们了。
英国公张树是上一个英国公张懋的孙子。
张懋此人,一般人的评价是‘敦重’,说白了就是圆润、沉稳,而且因为寿命长,伺候过几代帝王,所以到朱厚照的时候他是手握重权。
后来叫朱厚照寻个由头革职在家。
正德十年,七十五岁的他终于病故。
历史上的袭爵者叫张仑。
但朱厚照不管这些,他事自己出手把这个爵位给了更有上进心、在军事学院学习过的张树。
而后又让他进入五军都督府任事。
重新让英国公回归,在政治上是对老派勋贵的一种拉拢,毕竟张懋在位几十年,还是提拔了不少人的。
其实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定国公徐光祚。
但家伙没什么能耐,而且年纪大了,所以爵位虽显,但存在感不强。
包括在南京的那个魏国公徐鹏举,也同样是个混日子的,一向为皇帝所忽视。
朱厚照也无所谓,他对现在朝中四大国公的格局很满意,
郑国公常飞代表是洪武开国的那一代功臣,皇帝照顾他,这态度就有了。
越国公是本朝崛起的武将代表。
英国公、成国公则是传统勋贵代表。
剩余的几个存在感较强的侯爵、伯爵包括靖海伯伍文定、南宁伯毛语文、新建伯王守仁、威宁伯王烜以及最近新封的博望侯。
他们的地位相对要低一些,也不全在武将序列,单论权力,可能还没有总兵高。
平海侯梅可甲更是年老致仕在家。
但他们在朝堂上也算有个位置。
总而言之,实权派的总兵和在京的三个国公都叫皇帝给叫来了。
并且在西苑的皇家游园中接见了他们。
其实这些人自己也有明悟,皇帝一次性将他们全部召还回京,必定是有大事的。
朱厚照其实还有些得意,正是因为他,所以这个阶段的大明又涌现出了一批干练而有才能的武将,
见他们鱼贯而入,不免自得的讲,“汉武帝有卫霍,而朕亦不缺国朝柱石也!”
这其中像是韩十二郎还是比较年轻的总兵,反正战场上不看年纪,只看你打仗猛不猛。
见到皇帝来了,越国公周尚文领衔纷纷下跪行礼。
“参见陛下!”
“好了,好了,都起身吧。”
“谢陛下。”
朱厚照叫人搬来了凳子,让他们沿湖坐下,他自己是批奏疏实在坐得累了,所以站着给他们训话,“今儿个,朕是一个文官都没叫,哪怕是兵部尚书都不在,而只叫了统兵和统过兵的将军。为何?朕就是想抛开那些繁文缛节,咱们君臣说些不绕弯子的话。怎么样?”
周尚文笑眯眯的,“我们自然都听皇上的。”
“对,都听皇上的!”
……
正戏开始之前,朱厚照总是要寒暄几句的,不过倒也不是骗人的话,他长长的慨叹说:“说起来,朕还真是羡慕你们的。朕若不当皇帝,那一定要当个将军,男儿热血、遍洒疆场,建功立业,快意人生!
虽说祖宗当中也有马上天子,不过在这方面,我实在是差祖宗们太多,再加上担心去了以后给你们统兵的将领添麻烦,便总是忍着。可忍了这么十几年以后,忽然发现大明的对手没了,真是悔之晚矣,现在根本不知道还要征谁!”
“哈哈哈。”
武将的脾气还是更加直接一些,听到皇帝说得滑稽,也都忍不住捧腹。
朱厚照也应和大家,“这个责任朕可要算在你们头上,怪你们的能耐太大。”
这是玩笑话了。
“皇上,这可不是我们能耐大,而是皇上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国力强盛,才有臣等在战场上跃马扬鞭,所向披靡。这些还是陛下的功劳。”武功伯马荣也拍起马屁来。
“武功伯所言不错。”周尚文道:“若非诸项新政一改积弊,大明不会有今日盛景。”
这些功劳,朱厚照还真得照单全收,并更加肆意的说:“但朕可不是唐玄宗,不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夜夜笙歌。”
将领们接收到了这样的讯息,立马站起来抱拳,“臣等愿为陛下驱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朕相信。”朱厚照停顿了一下,
对于这些将军、国公,他基本都是满意的。
说起来,这次宗藩改制,他听说也有人闹事,但整个国家毕竟没出什么大的状况,这其中,便是因着这几个将军和国公所统领的大军。
有几十万精锐部队镇在京师周遭,这天下如何能乱?
接着他话风一转,说:“朕近日来还在设想一个场景。有没有一天,大明的军队能够分工更加明确、反应更加迅速,京营没有现在上直亲卫和三大营的混乱,边军以西、北、东划分方向,分区设立大军团,或10万、或15万,全部为野战锐族。只要一声令下,便可挥师进至周遭不臣之国,而铁蹄所至,则如雷霆万钧,无人能挡!”
“或者会不会有那样的场景……大明家家户户的百姓不再将‘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奉为真理,而能够有‘宁为百夫长
英国公张树是上一个英国公张懋的孙子。
张懋此人,一般人的评价是‘敦重’,说白了就是圆润、沉稳,而且因为寿命长,伺候过几代帝王,所以到朱厚照的时候他是手握重权。
后来叫朱厚照寻个由头革职在家。
正德十年,七十五岁的他终于病故。
历史上的袭爵者叫张仑。
但朱厚照不管这些,他事自己出手把这个爵位给了更有上进心、在军事学院学习过的张树。
而后又让他进入五军都督府任事。
重新让英国公回归,在政治上是对老派勋贵的一种拉拢,毕竟张懋在位几十年,还是提拔了不少人的。
其实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定国公徐光祚。
但家伙没什么能耐,而且年纪大了,所以爵位虽显,但存在感不强。
包括在南京的那个魏国公徐鹏举,也同样是个混日子的,一向为皇帝所忽视。
朱厚照也无所谓,他对现在朝中四大国公的格局很满意,
郑国公常飞代表是洪武开国的那一代功臣,皇帝照顾他,这态度就有了。
越国公是本朝崛起的武将代表。
英国公、成国公则是传统勋贵代表。
剩余的几个存在感较强的侯爵、伯爵包括靖海伯伍文定、南宁伯毛语文、新建伯王守仁、威宁伯王烜以及最近新封的博望侯。
他们的地位相对要低一些,也不全在武将序列,单论权力,可能还没有总兵高。
平海侯梅可甲更是年老致仕在家。
但他们在朝堂上也算有个位置。
总而言之,实权派的总兵和在京的三个国公都叫皇帝给叫来了。
并且在西苑的皇家游园中接见了他们。
其实这些人自己也有明悟,皇帝一次性将他们全部召还回京,必定是有大事的。
朱厚照其实还有些得意,正是因为他,所以这个阶段的大明又涌现出了一批干练而有才能的武将,
见他们鱼贯而入,不免自得的讲,“汉武帝有卫霍,而朕亦不缺国朝柱石也!”
这其中像是韩十二郎还是比较年轻的总兵,反正战场上不看年纪,只看你打仗猛不猛。
见到皇帝来了,越国公周尚文领衔纷纷下跪行礼。
“参见陛下!”
“好了,好了,都起身吧。”
“谢陛下。”
朱厚照叫人搬来了凳子,让他们沿湖坐下,他自己是批奏疏实在坐得累了,所以站着给他们训话,“今儿个,朕是一个文官都没叫,哪怕是兵部尚书都不在,而只叫了统兵和统过兵的将军。为何?朕就是想抛开那些繁文缛节,咱们君臣说些不绕弯子的话。怎么样?”
周尚文笑眯眯的,“我们自然都听皇上的。”
“对,都听皇上的!”
……
正戏开始之前,朱厚照总是要寒暄几句的,不过倒也不是骗人的话,他长长的慨叹说:“说起来,朕还真是羡慕你们的。朕若不当皇帝,那一定要当个将军,男儿热血、遍洒疆场,建功立业,快意人生!
虽说祖宗当中也有马上天子,不过在这方面,我实在是差祖宗们太多,再加上担心去了以后给你们统兵的将领添麻烦,便总是忍着。可忍了这么十几年以后,忽然发现大明的对手没了,真是悔之晚矣,现在根本不知道还要征谁!”
“哈哈哈。”
武将的脾气还是更加直接一些,听到皇帝说得滑稽,也都忍不住捧腹。
朱厚照也应和大家,“这个责任朕可要算在你们头上,怪你们的能耐太大。”
这是玩笑话了。
“皇上,这可不是我们能耐大,而是皇上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国力强盛,才有臣等在战场上跃马扬鞭,所向披靡。这些还是陛下的功劳。”武功伯马荣也拍起马屁来。
“武功伯所言不错。”周尚文道:“若非诸项新政一改积弊,大明不会有今日盛景。”
这些功劳,朱厚照还真得照单全收,并更加肆意的说:“但朕可不是唐玄宗,不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夜夜笙歌。”
将领们接收到了这样的讯息,立马站起来抱拳,“臣等愿为陛下驱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朕相信。”朱厚照停顿了一下,
对于这些将军、国公,他基本都是满意的。
说起来,这次宗藩改制,他听说也有人闹事,但整个国家毕竟没出什么大的状况,这其中,便是因着这几个将军和国公所统领的大军。
有几十万精锐部队镇在京师周遭,这天下如何能乱?
接着他话风一转,说:“朕近日来还在设想一个场景。有没有一天,大明的军队能够分工更加明确、反应更加迅速,京营没有现在上直亲卫和三大营的混乱,边军以西、北、东划分方向,分区设立大军团,或10万、或15万,全部为野战锐族。只要一声令下,便可挥师进至周遭不臣之国,而铁蹄所至,则如雷霆万钧,无人能挡!”
“或者会不会有那样的场景……大明家家户户的百姓不再将‘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奉为真理,而能够有‘宁为百夫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