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825节(1/2)
朱厚照停住身形,转了过来。
静静的看着严颐寿,听他说:“《论语·为政》有云: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王朝需品德不端,以私废公,如何能任扬州知府?皇上为政二十一年,天下百姓俱奉皇上为在世仁君,可皇上却用如此小人?百姓如何视之?!后人如何视之?!”
严颐寿所引述的那句话,意思是说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用在此处,可以说是戳得比较狠的了。
再讲述的直白一些,就是直接质疑皇帝的决定。
作为礼部侍郎他当然没有权力这么做,但在以德治国的传统中,搬出先圣哲言那就不一样了。
只有昏君才会完全不顾这些!
“放肆!”朱厚照不可避免的生气起来,他不想自己做决定还有人来限制他,“你张口就是《论语》,可《论语》是教你这样与君主说话的吗?”
严颐寿面色不改,继续振振有词,“《论语》说君有过则谏!”
朱厚照现在也算是饱读诗书的人了,他马上接下句,“怎么?反复之而不听,要易位吗?!”
“臣不敢以去位之志作为手段,陛下乃盛世明君,文德武功,光照千秋。陛下之功绩必能彪炳史册,臣是不愿看到陛下圣名为王朝需之流所污!请陛下三思!”
“够了!”朱厚照大手一甩,“朕从来不是惧怕史笔之人,正德这一生,当然会有过,但也有大功!后世儿孙,就算不耻于我,至少也要留三分敬意!王朝需的罪,朕不会饶他。至于你?臣子谏君,但君不必事事采纳,这总是没错的吧?”
严颐寿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有一种痛苦和失望涌上心头。
随后静静的说,“老臣知道,陛下也是学富五车之能,可曾听闻: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接着他脱下官帽,“今日老臣胆大包天,行事昏悖,冒犯君颜,死罪也,请陛下责罚!”
朱厚照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责罚他?
而且这种死臭脾气的家伙也做好了丢掉这条老命的准备,
就像嘉靖皇帝不能杀掉海瑞,
严颐寿就算惹他生气,但还真不能杀掉。
事实上,他也舍不得杀掉一个正直、一身正气的官员。
“陛下,息怒。”一边的尤址看到皇帝握了拳的手有些颤动,生怕出什么不得了的事。
“父皇,”载垨也出来说话,“严侍郎此番犯颜直谏,实是公而忘私、舍身为国,请父皇念其志壮烈,不与他一般见识。父皇常教导儿臣,治理国家首在用人,如此正直之人又怎可轻言杀字?”
朱厚照胸膛起伏了两下,随后撇了他一眼,“谁说朕要杀他了?你说他犯颜直谏,忧国忘身,意思是朕在祸国误国了?既然你舍不得他,那便让他去你的府上当个门客如何?朕也算是成人之美了!”
载垨吓得大骇,连忙下跪,“儿臣失言,但儿臣绝无笼络人心之意,请父皇明察!”
跪在下面的姜雍等人此时也皱起眉头来。
福亲王在此时忽然讲那番话殊为不妥。
皇帝要杀或不杀,这种权力从来都是操之于上。要你多说?
况且顾人仪、王廷相、靳贵等人都还没有说话,要求情自然也是他们先来。
你身为皇子,身份敏感,与皇帝和大臣之间不该轻易表态,
现在这个情一求,
皇帝要是不杀,那么好了,皇长子的贤名更加远播,人人称道。
皇上要是杀了,朝堂上下更加记得他朱载垨说过这番话,虽然没起到作用,但却更能深入人心。
换句话说,不管皇帝怎么抉择,这个好人都叫他做了去。
这种心思虽然巧,但是太过明显,已经是有些拙劣了,哪里是皇帝多心,换做其他不傻的帝王都要多想的。
天子与皇子之间天然就存在这个矛盾。所以没几个太子真正过得好的。
甚至现在你还不是太子呢。
姜雍想不通为什么,只能是微微叹气,福亲王到底还是智谋不显,因为天分的原因,只想到出言求情的巧思,但又没有思虑周全。
朱厚照连遭两项不爽,顿时没了兴致,“今日退朝。其余人若有想说的,递个奏疏上来。”
说完皇帝便甩袖离开。
弄得诸大臣面面相觑,天子还是很少让这种局面发生的。
这之后,
张璁、王琼,顾人仪、王廷相等人纷纷起身。
至于严颐寿和载垨则有些尴尬。
还是王廷相老好人,分别去将两人扶起来。
出殿以后,过了奉天门,走在前面的张璁忽然停住,低头斜视后方,说:“皇上从来都以国事为重,此番拂袖离去,也仍是为此,根本上是不愿轻易松了货币改革的口子。”
形势比人强,顾人仪马上接话,“阁老放心,出再多的乱子,乱不到货币改革的头上。”
张璁解读今天朝会的这个结果,是对的。
严颐寿说的理,皇上辩不了,但辩不了仍然死扛着,无非就是要把货币改革继续
静静的看着严颐寿,听他说:“《论语·为政》有云: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王朝需品德不端,以私废公,如何能任扬州知府?皇上为政二十一年,天下百姓俱奉皇上为在世仁君,可皇上却用如此小人?百姓如何视之?!后人如何视之?!”
严颐寿所引述的那句话,意思是说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用在此处,可以说是戳得比较狠的了。
再讲述的直白一些,就是直接质疑皇帝的决定。
作为礼部侍郎他当然没有权力这么做,但在以德治国的传统中,搬出先圣哲言那就不一样了。
只有昏君才会完全不顾这些!
“放肆!”朱厚照不可避免的生气起来,他不想自己做决定还有人来限制他,“你张口就是《论语》,可《论语》是教你这样与君主说话的吗?”
严颐寿面色不改,继续振振有词,“《论语》说君有过则谏!”
朱厚照现在也算是饱读诗书的人了,他马上接下句,“怎么?反复之而不听,要易位吗?!”
“臣不敢以去位之志作为手段,陛下乃盛世明君,文德武功,光照千秋。陛下之功绩必能彪炳史册,臣是不愿看到陛下圣名为王朝需之流所污!请陛下三思!”
“够了!”朱厚照大手一甩,“朕从来不是惧怕史笔之人,正德这一生,当然会有过,但也有大功!后世儿孙,就算不耻于我,至少也要留三分敬意!王朝需的罪,朕不会饶他。至于你?臣子谏君,但君不必事事采纳,这总是没错的吧?”
严颐寿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有一种痛苦和失望涌上心头。
随后静静的说,“老臣知道,陛下也是学富五车之能,可曾听闻: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接着他脱下官帽,“今日老臣胆大包天,行事昏悖,冒犯君颜,死罪也,请陛下责罚!”
朱厚照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责罚他?
而且这种死臭脾气的家伙也做好了丢掉这条老命的准备,
就像嘉靖皇帝不能杀掉海瑞,
严颐寿就算惹他生气,但还真不能杀掉。
事实上,他也舍不得杀掉一个正直、一身正气的官员。
“陛下,息怒。”一边的尤址看到皇帝握了拳的手有些颤动,生怕出什么不得了的事。
“父皇,”载垨也出来说话,“严侍郎此番犯颜直谏,实是公而忘私、舍身为国,请父皇念其志壮烈,不与他一般见识。父皇常教导儿臣,治理国家首在用人,如此正直之人又怎可轻言杀字?”
朱厚照胸膛起伏了两下,随后撇了他一眼,“谁说朕要杀他了?你说他犯颜直谏,忧国忘身,意思是朕在祸国误国了?既然你舍不得他,那便让他去你的府上当个门客如何?朕也算是成人之美了!”
载垨吓得大骇,连忙下跪,“儿臣失言,但儿臣绝无笼络人心之意,请父皇明察!”
跪在下面的姜雍等人此时也皱起眉头来。
福亲王在此时忽然讲那番话殊为不妥。
皇帝要杀或不杀,这种权力从来都是操之于上。要你多说?
况且顾人仪、王廷相、靳贵等人都还没有说话,要求情自然也是他们先来。
你身为皇子,身份敏感,与皇帝和大臣之间不该轻易表态,
现在这个情一求,
皇帝要是不杀,那么好了,皇长子的贤名更加远播,人人称道。
皇上要是杀了,朝堂上下更加记得他朱载垨说过这番话,虽然没起到作用,但却更能深入人心。
换句话说,不管皇帝怎么抉择,这个好人都叫他做了去。
这种心思虽然巧,但是太过明显,已经是有些拙劣了,哪里是皇帝多心,换做其他不傻的帝王都要多想的。
天子与皇子之间天然就存在这个矛盾。所以没几个太子真正过得好的。
甚至现在你还不是太子呢。
姜雍想不通为什么,只能是微微叹气,福亲王到底还是智谋不显,因为天分的原因,只想到出言求情的巧思,但又没有思虑周全。
朱厚照连遭两项不爽,顿时没了兴致,“今日退朝。其余人若有想说的,递个奏疏上来。”
说完皇帝便甩袖离开。
弄得诸大臣面面相觑,天子还是很少让这种局面发生的。
这之后,
张璁、王琼,顾人仪、王廷相等人纷纷起身。
至于严颐寿和载垨则有些尴尬。
还是王廷相老好人,分别去将两人扶起来。
出殿以后,过了奉天门,走在前面的张璁忽然停住,低头斜视后方,说:“皇上从来都以国事为重,此番拂袖离去,也仍是为此,根本上是不愿轻易松了货币改革的口子。”
形势比人强,顾人仪马上接话,“阁老放心,出再多的乱子,乱不到货币改革的头上。”
张璁解读今天朝会的这个结果,是对的。
严颐寿说的理,皇上辩不了,但辩不了仍然死扛着,无非就是要把货币改革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