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3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看看手上的信件和名帖,将名帖与其中一张悉心收起、贴身放置。
    而另一张却被他团成了一团。
    穆空青看见一旁放着的水杯,直接将纸团塞进杯中,再将杯中倒满了水,这才背上书箱,快步走出院子。
    墨渍在杯中晕开,翻滚如浪。
    今日学的是《尚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恰好学完这一章,便是签契的时候。
    之前穆空青曾笑言,要请周秀才做个见证人。
    却没想到一语成谶,最后签定契书的地方,正定在周府。
    旁的条件都无甚大变动,只是在契书时间上全部推翻重来。
    按照原本定下的条件,这份契书是长久有效。
    只要秦家还在售卖食谱上相关的食物,例如将油酥烧饼中加个馅儿等,就须得给穆家半成红利。
    而现下却成了五年一签。
    穆家愿意再降一分利,同时许诺,已有的三样食谱方子五年内不会外售,自家也不会另起炉灶。
    只是油酥烧饼这一样,还须得准许孙氏小范围售卖。
    加上这一条,主要是孙氏想要留在镇上照顾儿子,可又怕在家待着实在无聊,就寻思给自己留些事情,打发时间。
    好在一个小摊点罢了,秦家还不在乎这点儿盈利,便也直接应下了。
    五年后若要续签则条件不变,穆家还会额外提供一份新的食谱。
    五年后若不续签,则秦家可以继续销售。只是这方子穆家也可以再卖给旁人。
    五年这个时间,穆空青无论如何都能考过院试了。
    成为秀才,才算是正式踏入士大夫阶层,有了基本的自保之力。
    他对当前的政局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同个睁眼瞎子无甚两样。
    到那个时候,情况若是不妙,就赶在乡试前同秦家撇清干系,将这件事对他仕途上的影响降到最低,也算是可进可退了。
    契书一式两份,皆是周秀才亲笔所书。
    穆空青也见到了秦家真正的掌事人。
    秦老爷子年过半百,仍是精神矍铄。
    只是老爷子拄着拐,腿脚有些不大利索。
    即便是对着穆老二这样的平头百姓,和穆空青这样的黄口小儿,秦老爷子依旧摆出了谦和有礼的姿态。
    今日亲自出现在此处,也是给足了周秀才和穆家的脸面。
    秦老爷子签完契书便起身离开。
    穆空青在秦老爷子走后,同周秀才叹了一句:“秦老先生年轻时,应当亦是武艺超群。”
    周秀才并未答话,只是同穆空青道:“今日之后,你每日的散学时间延后一个时辰。”
    说罢,又同穆老二道:“足下不必忧心,每日散学后,我会令家丁将空青送回府上。”
    周秀才愿意给自己儿子开小灶,穆老二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别说是叫家丁送回去了,便是要他日日候着接送,他也是愿意的。
    而穆空青现下对周秀才的疑心,已经去了十之八//九。
    他正是急于考取功名的时候,对于周秀才提出为他加课一事,心中自然十足感激。
    个中缘由,还是昨天夜里投入他房内的信封。
    那信封中装着两封书信,和一张名帖。
    一封是被穆空青毁了的。
    另一封则是写明待穆空青考过院试,便正式行拜师礼。
    书信落款同名帖上的姓名一致,曰周行博。
    字迹亦是穆空青熟悉的字迹,属于他现在的夫子,众人口中的周秀才。
    这也是穆空青第一次知晓周秀才的姓名。
    有了这封书信和名帖,便等同于是定下了一个暂不公开的师徒名分。
    虽未公开,可名分已定。
    将来若是出事,只这一封书信,周秀才便脱不开同他的干系。
    穆空青自然不会再有那诸多顾虑。
    这头穆空青暂时解决了手头的繁杂事务,迎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
    那头秦家也在酒肆中缓慢推出了新的菜品。
    初始是以下酒菜的形式出现,每日限量,先到先得。
    由于主营还是酒水,售出的数量也不多,所以这样不着痕迹的蚕食,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若是让穆空青推测,秦家这便是想着温水煮青蛙呢。
    就这么一日日下去,待到李家察觉不对,想要主动对秦家动手时,穆空青也差不多到了可以出头的时候。
    届时李家顾头不顾尾,才可能忙中出错,叫秦家在其中浑水摸鱼。
    事情正如穆空青所料想的这般,秦家的动作堪称谨小慎微。
    就连将穆梅花的死因和证据交予穆空青时,还不忘叮嘱一句,希望他能忍一时之气,才能叫李家不得翻身。
    秦家不愧是盯了李家十二年的。
    穆梅花之死,从起因到结果,白纸黑字记得一清二楚。
    甚至还带上了当年处理尸体的小厮的口供,和当初虐打穆梅花致死的凶器。
    人证物证俱全。
    李家一门两户,被分出去的是李成那一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