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443节(1/3)
这四句诗让后世无数人浮想联翩,基本上都是404的画面。
不过此时,华清池这个名字还没有问世呢……反正现在都是叫骊山汤或者温泉汤,李善估摸着是李世民那个败家的重孙子起的名字。
李善是久闻华清池之名了,穿越而来在长安城门口,他还回首翘望,想的除了灞桥杨柳之外,就是滑洗凝脂的华清池了。
几十年后的华清池也成为华清宫,实际上不仅仅只是一个皇家景点,更成为当时唐朝的三大政治中心之一,另两个是长安和洛阳。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隆基就是在华清宫坐镇指挥,潼关告破,也是从华清宫启程逃窜的。
李隆基每年都要来此,一来就是几个月,陪伴他的开始是武惠妃,后来是杨贵妃,而大批的朝臣也都跟随而来,甚至官衙都在这儿是独设一份的,整体规模极为宏大,几乎就是一座城池。
现在自然是远远无法相比,但即使现在,也不比太极宫差太多……唐朝皇城三大殿,太极宫现在就有了,大明宫、兴庆宫都还没影呢。
李善不避风雪,登高望远,一旁的周氏小心翼翼的替其戴上皮帽,围上围脖。
一旁的官吏还在滔滔不绝的讲述,实际上自周朝开始就在这儿设有离宫别苑,向来是皇家专用,此后秦、汉两代又有增补。
“始皇称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以修饰。”官吏笑道:“前隋大冢宰宇文护造皇汤石井,开皇三年又列植松柏数千株,修屋建宇,方有此景。”
一旁的曲四郎咋舌道:“皇家专用的……”
“本朝不同。”官吏赶紧解释道:“数年前,朝中曾下令,王公均设汤馆,只是圣人从未驾临……”
李善笑着点点头,不是唐初王公贵族不喜欢泡温泉,而是现在主要集中在庆善、石门两地,现在的华清池很不受重视。
这方面李善很懂,因为每个温泉汤都设监,主管的就是司农寺……李善上任司农卿之后,最用得上的是诸屯监,最感兴趣的就是温泉汤监了,早就想来转转,正好这几日长安内因为自己、苏定方风起云涌,干脆来这儿避避风头。
可惜母亲不肯来,又没办法拐上十一娘,只能带着周氏、小蛮与亲卫、亲卫家眷来转转,噢噢,还带上了再过几天就要去陇州的张文瓘。
“怀仁兄,爬这么高作甚?”气喘吁吁的张文瓘走近,“来这儿不是泡温泉吗?”
李善没搭理这厮,死皮赖脸的跟着过来,只转头向东侧眺望,记得兵马俑就在距离华清池十几里的地方呢,遥想近千年前,数以千计的兵马俑被送入皇陵,岁月流逝,埋藏在地底,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
几十年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流传千古,凄美令人感慨,李善不禁浮想联翩,说起来唐朝类似的事挺多的,其他大一统朝代类似的事比较少,这其中缘由,后世有人认为唐朝皇室有鲜卑血脉,不重视伦理……这基本上是扯淡。
李善琢磨,八成是李世民这厮起了个头,将齐王府杀个干净也就罢了,非要纳入后宫,好吧,之后儿子也是有样学样,李世民还没挂呢,李治就勾搭上了武才人。
还有永嘉公主通奸外甥类似的事层出不穷,李隆基也不过是效仿先祖,抢了儿媳妇而已。
玩的还挺花的,什么弟媳、庶母、儿媳……
不过这一世未必还有玄武门之变,如果没有,那李世民还会不会垂涎……不,垂涎是肯定垂涎的,会不会还不要脸的纳入后宫呢?
这儿还曾经发生过什么……李善想了想,只想到了那场兵变,据说那位校长就是在华清池被逮住的。
李善还在这感慨呢,那边的张文瓘拉着官吏问:“烽火台呢,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呢。”
“烽火台?”
官吏一脸懵懂,李善也是一头雾水,倒是小蛮眼睛一亮,“对了,《史记》有载,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张文瓘接口道:“后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噢噢。”李善恍然大悟,“烽火戏诸侯,原来就是在骊山。”
张仲坚笑着补充道:“《吕氏春秋》亦有载,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李善摸了摸鼻子,都是牛人啊,自己还好穿越到了唐朝,如果是明清时期,想靠抄诗中科举,那是想都不用想。
自此之后,李善就钉在了华清池,每日逍遥自在,登山观景,赏雪饮酒,再泡泡温泉,不去管长安的风起云涌。
第七百三十四章 长安局势
李善觉得,这是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日,呃,绝对不是因为每天晚上都能一龙双凤的男女共浴。
为此,李善连元宵节都没回去,谁傻了吧唧的回长安去看彩灯,待在这儿躲清闲不好吗?
甚至元宵之后,朝中已经开始上衙了,李善还不肯回去……但他不回去,还是有客人来访的。
来的两位是一同抵达的,一位是刚刚从吏部领取公文,即将启程赴任陇州华亭县令的张文禧,专门来逮躲在华清池乐不思蜀的弟
不过此时,华清池这个名字还没有问世呢……反正现在都是叫骊山汤或者温泉汤,李善估摸着是李世民那个败家的重孙子起的名字。
李善是久闻华清池之名了,穿越而来在长安城门口,他还回首翘望,想的除了灞桥杨柳之外,就是滑洗凝脂的华清池了。
几十年后的华清池也成为华清宫,实际上不仅仅只是一个皇家景点,更成为当时唐朝的三大政治中心之一,另两个是长安和洛阳。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隆基就是在华清宫坐镇指挥,潼关告破,也是从华清宫启程逃窜的。
李隆基每年都要来此,一来就是几个月,陪伴他的开始是武惠妃,后来是杨贵妃,而大批的朝臣也都跟随而来,甚至官衙都在这儿是独设一份的,整体规模极为宏大,几乎就是一座城池。
现在自然是远远无法相比,但即使现在,也不比太极宫差太多……唐朝皇城三大殿,太极宫现在就有了,大明宫、兴庆宫都还没影呢。
李善不避风雪,登高望远,一旁的周氏小心翼翼的替其戴上皮帽,围上围脖。
一旁的官吏还在滔滔不绝的讲述,实际上自周朝开始就在这儿设有离宫别苑,向来是皇家专用,此后秦、汉两代又有增补。
“始皇称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以修饰。”官吏笑道:“前隋大冢宰宇文护造皇汤石井,开皇三年又列植松柏数千株,修屋建宇,方有此景。”
一旁的曲四郎咋舌道:“皇家专用的……”
“本朝不同。”官吏赶紧解释道:“数年前,朝中曾下令,王公均设汤馆,只是圣人从未驾临……”
李善笑着点点头,不是唐初王公贵族不喜欢泡温泉,而是现在主要集中在庆善、石门两地,现在的华清池很不受重视。
这方面李善很懂,因为每个温泉汤都设监,主管的就是司农寺……李善上任司农卿之后,最用得上的是诸屯监,最感兴趣的就是温泉汤监了,早就想来转转,正好这几日长安内因为自己、苏定方风起云涌,干脆来这儿避避风头。
可惜母亲不肯来,又没办法拐上十一娘,只能带着周氏、小蛮与亲卫、亲卫家眷来转转,噢噢,还带上了再过几天就要去陇州的张文瓘。
“怀仁兄,爬这么高作甚?”气喘吁吁的张文瓘走近,“来这儿不是泡温泉吗?”
李善没搭理这厮,死皮赖脸的跟着过来,只转头向东侧眺望,记得兵马俑就在距离华清池十几里的地方呢,遥想近千年前,数以千计的兵马俑被送入皇陵,岁月流逝,埋藏在地底,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
几十年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流传千古,凄美令人感慨,李善不禁浮想联翩,说起来唐朝类似的事挺多的,其他大一统朝代类似的事比较少,这其中缘由,后世有人认为唐朝皇室有鲜卑血脉,不重视伦理……这基本上是扯淡。
李善琢磨,八成是李世民这厮起了个头,将齐王府杀个干净也就罢了,非要纳入后宫,好吧,之后儿子也是有样学样,李世民还没挂呢,李治就勾搭上了武才人。
还有永嘉公主通奸外甥类似的事层出不穷,李隆基也不过是效仿先祖,抢了儿媳妇而已。
玩的还挺花的,什么弟媳、庶母、儿媳……
不过这一世未必还有玄武门之变,如果没有,那李世民还会不会垂涎……不,垂涎是肯定垂涎的,会不会还不要脸的纳入后宫呢?
这儿还曾经发生过什么……李善想了想,只想到了那场兵变,据说那位校长就是在华清池被逮住的。
李善还在这感慨呢,那边的张文瓘拉着官吏问:“烽火台呢,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呢。”
“烽火台?”
官吏一脸懵懂,李善也是一头雾水,倒是小蛮眼睛一亮,“对了,《史记》有载,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张文瓘接口道:“后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噢噢。”李善恍然大悟,“烽火戏诸侯,原来就是在骊山。”
张仲坚笑着补充道:“《吕氏春秋》亦有载,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李善摸了摸鼻子,都是牛人啊,自己还好穿越到了唐朝,如果是明清时期,想靠抄诗中科举,那是想都不用想。
自此之后,李善就钉在了华清池,每日逍遥自在,登山观景,赏雪饮酒,再泡泡温泉,不去管长安的风起云涌。
第七百三十四章 长安局势
李善觉得,这是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日,呃,绝对不是因为每天晚上都能一龙双凤的男女共浴。
为此,李善连元宵节都没回去,谁傻了吧唧的回长安去看彩灯,待在这儿躲清闲不好吗?
甚至元宵之后,朝中已经开始上衙了,李善还不肯回去……但他不回去,还是有客人来访的。
来的两位是一同抵达的,一位是刚刚从吏部领取公文,即将启程赴任陇州华亭县令的张文禧,专门来逮躲在华清池乐不思蜀的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