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8节(2/3)
想法,朱由榔心中就久久无法平静,在他看来,这是比什么封狼居胥、饮马翰海伟大不知多少倍的功业。
这对于整个国家的近现代化,将是何其磅礴的推动力。
正如普鲁士元帅毛奇,在普法战争胜利后说的那样
“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
第53章 教材热
这个想法一旦生根,就止不住的生长。
朱由榔先是和自己的皇后王芷商量,毕竟皇室内帑都是皇后在管。
“梓童,现在咱内帑里还有多少银子?”
坤宁宫里,年轻的皇后王芷穿着平常的对襟衫马面裙,坐在桌前,一笔笔算账。
天子朱由榔则在一旁一边逗弄着刚满三岁的儿子,一边问道
朱由榔将怀里的孩子交给身侧的宫女,让她带皇长子回去睡觉。
王芷愣了愣,朱由榔一向对于皇室资产毫不关心,都只是交给她打理,如今居然会主动问起,实在令人有些意外。
“嗯,三百四十多万两吧,包括前两年的商税抽成,海务公司的股份分红,还有启民书社的利润。”
“三百四十万两……”
朱由榔主动凑到王芷身边坐下
“梓童你说……如果拿出这笔钱来建学校怎么样?”
“建学校?”
朱由榔将自己的宏伟规划一一向自家媳妇阐述,把王芷唬的一愣一愣的。
王芷看着自己的丈夫,有点无语。
“四郎你知道这要花多少钱吗?”
皇后一听这想法,就觉得不靠谱,在全国普及教育,那得修多少学校,聘多少先生,花多少银子?
朱由榔心中其实也有些惴惴,两夫妻开始仔细计算起来
结果却是大出所料
好像真花不了多少钱
假如一个县建立两所官办小学,配备五名教师,全国大约两千多所,一万多名教师。
每名教师按照九品官员的薪资来计算,每年耗费也不会超过四十万两。
再加上书本、教具、笔墨等物资消耗,每年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完全可以解决。
虽说这样依旧算不上义务教育,但完成之后,每年两千多所小学,可以输出四十万以上文化人口。
虽然依旧无法覆盖大多数人口,但这样的进步也堪称巨大了。
而且日后随着受教育人口不断扩大,教师资源也越来越多,义务教育的成本也会逐渐下降。
朱由榔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如果能完成让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提高到八成以上的伟业,就非常值得了。
下定决心之后,次日朝会,朱由榔向内阁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内阁诸位宰执听完后,都有些哑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崇教化的传统,的确如此,但教化和教育是两码事。
儒家所谓的“教化”,更多是强调道德秩序,强调伦理关系的巩固,和后世的公民教育是两码事。
恰恰相反,自董仲舒以后,儒法合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识字,都可以入学,在封建帝王们眼里,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而朱由榔想做的,却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情。
但大家也不算太惊讶,因为自光烈朝以来,非同以往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归根到底,时代已经变了,朱由榔的政权不是从谁手里继承来的,而是自己打出来的。
什么狗屁宗法、祖训,很重要吗?
朱由榔打算先在几个省份建立一批学校,试点一下,反正都是皇室出资,内阁和大臣们也无所谓。
第一批五百所小学,主要集中在浙直和江西,教室、学舍都是现成的,之前不是抄了这么多家,没收了这么多地主大院,留着干啥?直接改改,作为各县小学堂的教室!
朱由榔让户部计算了一下,满打满算,初步投资四十万两,而后每年耗费二十五万两即可。
皇室每年从商税抽成以及海务公司的收入,大约在两百四十万两左右,完全负担得起。
等这一批五百所学堂稳定入学后,朱由榔就会继续扩张,直到让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小学堂为止。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教材的编写。
很显然,朱由榔想趁机和科举改革一起进行,借此推广新学。
他都想好了,可以规定,凡是小学合格毕业的学生,都享有童生待遇。以后还可以在府一级设立中学,毕业以后等同于秀才。
初步规划,小学学制为三年,科目很简单,只有四科,文言(语文)、数学、历史、格物。
文言主要就是识字教育和基础文化,数学则是一些简单的运算几何知识,格物则是各种基本科学常识。
而历史这一课的专门设立,是朱由榔听取了内阁宰执们的意见后,添加的。
历史教育是政治教育的基础,如果只将政治教育单独列出来,会显得过于空泛单调,不如将政治教育融入历史学科当中,作为学生的启蒙。
教育学生民族的历史进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
可是,如何编写出既准确,有水平,又能通俗易懂,易于自学,还能尽量
这对于整个国家的近现代化,将是何其磅礴的推动力。
正如普鲁士元帅毛奇,在普法战争胜利后说的那样
“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
第53章 教材热
这个想法一旦生根,就止不住的生长。
朱由榔先是和自己的皇后王芷商量,毕竟皇室内帑都是皇后在管。
“梓童,现在咱内帑里还有多少银子?”
坤宁宫里,年轻的皇后王芷穿着平常的对襟衫马面裙,坐在桌前,一笔笔算账。
天子朱由榔则在一旁一边逗弄着刚满三岁的儿子,一边问道
朱由榔将怀里的孩子交给身侧的宫女,让她带皇长子回去睡觉。
王芷愣了愣,朱由榔一向对于皇室资产毫不关心,都只是交给她打理,如今居然会主动问起,实在令人有些意外。
“嗯,三百四十多万两吧,包括前两年的商税抽成,海务公司的股份分红,还有启民书社的利润。”
“三百四十万两……”
朱由榔主动凑到王芷身边坐下
“梓童你说……如果拿出这笔钱来建学校怎么样?”
“建学校?”
朱由榔将自己的宏伟规划一一向自家媳妇阐述,把王芷唬的一愣一愣的。
王芷看着自己的丈夫,有点无语。
“四郎你知道这要花多少钱吗?”
皇后一听这想法,就觉得不靠谱,在全国普及教育,那得修多少学校,聘多少先生,花多少银子?
朱由榔心中其实也有些惴惴,两夫妻开始仔细计算起来
结果却是大出所料
好像真花不了多少钱
假如一个县建立两所官办小学,配备五名教师,全国大约两千多所,一万多名教师。
每名教师按照九品官员的薪资来计算,每年耗费也不会超过四十万两。
再加上书本、教具、笔墨等物资消耗,每年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完全可以解决。
虽说这样依旧算不上义务教育,但完成之后,每年两千多所小学,可以输出四十万以上文化人口。
虽然依旧无法覆盖大多数人口,但这样的进步也堪称巨大了。
而且日后随着受教育人口不断扩大,教师资源也越来越多,义务教育的成本也会逐渐下降。
朱由榔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如果能完成让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提高到八成以上的伟业,就非常值得了。
下定决心之后,次日朝会,朱由榔向内阁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内阁诸位宰执听完后,都有些哑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崇教化的传统,的确如此,但教化和教育是两码事。
儒家所谓的“教化”,更多是强调道德秩序,强调伦理关系的巩固,和后世的公民教育是两码事。
恰恰相反,自董仲舒以后,儒法合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识字,都可以入学,在封建帝王们眼里,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而朱由榔想做的,却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情。
但大家也不算太惊讶,因为自光烈朝以来,非同以往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归根到底,时代已经变了,朱由榔的政权不是从谁手里继承来的,而是自己打出来的。
什么狗屁宗法、祖训,很重要吗?
朱由榔打算先在几个省份建立一批学校,试点一下,反正都是皇室出资,内阁和大臣们也无所谓。
第一批五百所小学,主要集中在浙直和江西,教室、学舍都是现成的,之前不是抄了这么多家,没收了这么多地主大院,留着干啥?直接改改,作为各县小学堂的教室!
朱由榔让户部计算了一下,满打满算,初步投资四十万两,而后每年耗费二十五万两即可。
皇室每年从商税抽成以及海务公司的收入,大约在两百四十万两左右,完全负担得起。
等这一批五百所学堂稳定入学后,朱由榔就会继续扩张,直到让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小学堂为止。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教材的编写。
很显然,朱由榔想趁机和科举改革一起进行,借此推广新学。
他都想好了,可以规定,凡是小学合格毕业的学生,都享有童生待遇。以后还可以在府一级设立中学,毕业以后等同于秀才。
初步规划,小学学制为三年,科目很简单,只有四科,文言(语文)、数学、历史、格物。
文言主要就是识字教育和基础文化,数学则是一些简单的运算几何知识,格物则是各种基本科学常识。
而历史这一课的专门设立,是朱由榔听取了内阁宰执们的意见后,添加的。
历史教育是政治教育的基础,如果只将政治教育单独列出来,会显得过于空泛单调,不如将政治教育融入历史学科当中,作为学生的启蒙。
教育学生民族的历史进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
可是,如何编写出既准确,有水平,又能通俗易懂,易于自学,还能尽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