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霍善听他师父这么说就放心了,吃过早饭后便去寻卫登几人一起邀太子刘据捡栗子去。
    结果几个小孩跑到刘据那儿,赫然看到了司马迁。
    等会,他们接下来好像要跟着太子刘据一起上课来着?
    他们还没到上学的年纪呢,为什么要上课?
    小孩子的脑袋里可装不下这么残忍的东西!
    霍善第一反应是拉着卫登几人转身跑路。
    司马迁吸取昨天讲课讲跑题的教训,今天打算坚决不和霍善聊题外话,务必要正儿八经地给太子刘据讲讲《春秋》。
    没想到霍善更干脆,见到他后居然打算不进来了。
    司马迁:“……”
    虽然他也不是很想给霍善几人讲课,可也不能看着几个孩子就这么转身跑远。
    司马迁提醒太子刘据:“殿下,朝阳侯他们到了。”
    太子刘据一早见到司马迁也知道自己要上课了,心里正闷闷不乐着呢,根本没注意到霍善他们的到来。听司马迁这么一说,他转头看向门外,高兴地招呼他们赶紧进来。
    想着要逃课结果被逮个正着的霍善见太子刘据见到他们后这般开心,只能乖乖进去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趁着司马迁还没开始讲课,霍善还和太子刘据说起自己原本的计划:“本来我们想喊你一起去捡栗子的。”
    太子刘据在认识霍善前很少干这些小孩子爱干的事,但这几天他和霍善他们待久了,莫名也觉得自己拿竹竿打枣子以及围坐在一起包粽子这些事很有意思。大概是只要大家凑到一块热热闹闹地玩耍,不管做什么都很开心。
    像刚才他还觉得要上课挺郁闷呢,见到霍善他们又高兴起来了。
    难道这便是血脉相连的亲缘关系?
    太子刘据想了想,觉得不止如此,还得是有霍善才会连上课都变得好玩起来。
    太子刘据道:“我们一会学快点,散学后便能去捡栗子了。”
    霍善听后觉得也是这个理,便转头催促司马迁快些开讲。
    司马迁很快让霍善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
    太子刘据此前开始学《春秋》,所以司马迁是跟着太子刘据的学习进度来的,接着给他讲起了鲁桓公时期的事。
    鲁桓公是弑杀了鲁隐公继位的,所以按照《公羊传》的解读,鲁桓公这部分记载基本都暗含讥讽。
    比如桓公三年末尾特意记了两个字:有年。
    一般别人都是记“大有年”,也就是今年粮食大丰收的意思,结果他只是个“有年”就记了下来。意思是对于这位桓公来说,粮食侥幸小有收成就很值得高兴了!
    这就是读书人惯用的讥讽手法了,看起来是在夸你,实际上是在骂你。
    司马迁继续给霍善几人解读《春秋》里头言简意赅的记载。
    比如这个“春正月己卯,烝”又是为什么记下来?
    古人很注重祭祀,四时祭祀都有自己专门的名称——春祠、夏礿、秋尝、冬烝。
    不仅名字不同,供奉的东西也不同。
    像春天来了,万物萌生,便该供奉韭菜和鸡蛋。
    所以你搞的到底是春祠还是冬烝,有文化懂礼仪的人一眼便能看出来。
    这里写的是“春正月”,记录的却是“烝”,讥讽之意就很明显了。
    冬天刚烝过,才入春你又烝,要么是你没文化胡搞瞎搞,要么是你心不诚胡搞瞎搞,自己选一个吧。
    到底是自己国家的君主,骂又不能骂,打又不能打,我们这些读书人能怎么办,只能暗中从各种角度把你从头到到脚讽刺一遍了。
    霍善:?????
    读书人心真黑!
    中场休息期间,霍善便和太子刘据讨论起来:“秋天也有韭菜,等锅做好了,我们吃韭菜炒鸡蛋!”
    这是李时珍昨晚给他介绍的,他说锅不仅可以用来炒栗子,锅可以炒的东西可多了。据传有记录以来的第一种炒菜,就是《齐民要术》中的炒鸡蛋!
    司马迁:“……”
    敢情你听了半天,就记住了韭菜和鸡蛋?
    司马迁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忍不住追问:“炒是怎么个说法?”
    这个问题霍善恰好也问过,其实相比于用在菜名上,炒这种做法还经常用于食材和药材的加工。
    不同药材有不同的炮制方法。
    许多药材须得炒制过后才能发挥出更好的药效。
    在食材加工方面用处就更大了,据说明代士兵带的军粮就是把各种“炒面”带在身上当干粮,饿了只要抓上一把就能吃饱,嫌弃太干了还能取水拌好了吃。这样的军粮不仅携带起来轻便许多,吃起来也方便许多。
    要说非常好吃那可能言过其实,但总比背着大袋大袋的米粮并且得生火煮熟才能吃上要强。
    只是磨面这种加工之法在民间还不太流行,所以炒面粉自然也无从说起。
    提到炒锅的用法,霍善那叫一个滔滔不绝,把自己知道的都讲给太子刘据几人听。
    听得太子刘据一阵恍惚。
    越听越觉得炒锅这东西乃是利国利民的国之利器,大汉没有它着实太可惜了。
    ……他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