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2/3)
脚的都得加班, 狠狠加班!
可见自古以来当老板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没过几日,不少人就注意到刘彻拿着个长筒的东西到处溜达, 没事就举起来凑到眼前这边看看那边看看。
本来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隔那么远难道刘彻还能看见他们在干嘛吗?肯定是不能的!
应当是前头那些家伙要遭殃。
直至刘彻总是精准地给闲到摸鱼的朝臣加活, 众人才意识到这事可能不一般!
最后事情是从太子那边泄露的, 因为太子刘据年纪小,得了好东西根本藏不住,乐滋滋地邀了群小伙伴登城楼用千里眼来个极目远眺。
这些十来岁的少年郎摸到这种新鲜事物,回家后也迫不及待地跟家里人分享。
朝臣们揪住自家小子一追问那千里眼的模样, 什么都明白了。敢情刘家父子俩每天拿着的那根长筒玩意, 是可以看得老远的“千里眼”!
众朝臣:“……”
好歹我们都是位列公卿的人, 有没有一点隐私啊!
刘彻对此毫无愧疚,还大方地和他们分享霍善给他送来的好东西(虽然这是他从卫青手里顺来的)。
看见没有, 朕这大鹰小鹰才刚撒出去,马上就瞧见兔子了。要是不让他出门,这小子恐怕都不会想起自己手头有这样的好东西!
众朝臣对此能说什么呢,只能表示陛下圣明,陛下您的决策都特别英明。
可恶,这朝阳侯是怎么回事,居然给陛下和太子殿下送这样的玩意!
还是卫青委婉透露霍善其实并没有给刘彻送,人霍善是让人捎给他想用于军事的,众人才没再暗中对霍善咬牙切齿。
皇帝再狗咱又能怎么办,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骂,只得老老实实接着干活,争取别不小心叫刘彻逮到了。
霍善对于自己诱发的朝中变故那是一概不知的,他在南阳郡境内一处渡头与张仲景依依惜别,叮嘱张仲景看够了家乡一定要来江夏郡找他。
其实在这渡头顺着育水往上走是可以抵达朝阳县的,再往湍水那边走则是冠军县,只不过霍善的目的地是下游的江夏郡,没法转道去看看他们朝阳县群众过得如何,只能作罢。
怪遗憾的。
只是他这样慢悠悠地赴任已经是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格外照顾了,要是半路跑去自家封邑里溜达一圈耽误了上任,那些认死理的御史一准得狠狠弹劾他,说不准还要送上文官绝技——当场撞柱!
相比于走陆路,乘船的好处是除了中途补给以外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能走。
按照顺风顺水一个时辰能走二十里路来算,一天便能走个两百多里。
而靠两条腿走的话一天能走个四十里路就差不多了。
马车虽然快些,但也快不到哪里去,毕竟就算马受得了,坐在马车上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算下来,一天下来能走个百余里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像霍善这种一路水网通畅的情况,乘船无疑是最佳选择。虽然他一路走走停停,有事没事都要让大伙休息一下,还是在七月顺利抵达襄阳。
霍善获得了襄阳令的热情招待。
襄阳令得知霍善本来是可以当他们南郡郡守的,顿时对霍善的选择颇为遗憾,他给霍善讲起苏武所说的情况非常不全面。
他们南郡其实也有江南江北两侧,虽然江北只有孤零零那么几片地,但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啊!
而且他们南郡江水沿岸出产的马特别有名,走起山路来那绝对是别处的马比不了的。
霍善听得颇为扼腕,看来苏武这个农牧专家了解得也不够深入啊。
“我能去看看你们的养马场吗?”霍善积极提问。
距离他上次去养马场大面积使用【禽畜多息】技能,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了,只不过马的孕期比人的还长,霍善一时半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他在福寿里的家禽家畜身上实践了一轮,发现就算是正在难产的牛马,吃上一口他喂的东西也能顺利生产,而且全都母子平安。
至于鸡鸭孵蛋的效率那也是嘎嘎高,孵出来的小鸡小鸭也健壮得很,其中一只小母鸡在他出发前已经能扑棱着翅膀飞上屋顶,摆出睥睨群鸡的架势再上头咯咯叫。
就,只要是他喂过的家禽家畜都是这神气活现的模样。
老秦人的农牧血脉果然不是假的,不仅养得多,还养得好,难怪能凭这身本领获得封地。
霍善觉得这个格外健谈的襄阳令挺对自己胃口,可见他和对方挺有缘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可以去帮对方喂一圈马,顺便看看这人赞不绝口、走起那山路来特别利索的马儿长啥样。
说不准以后从南边和川蜀运输好东西到长安还得靠它们!
襄阳令虽不知道霍善有【禽畜多息】的本领在身上,但还是热情地带霍善去养马场玩耍。
李时珍这小老头儿见霍善一副没见识的模样,跑出来给他解释了一番:【这里养的其实就是利川马,利川马虽然不算高大,但耐力特别好,茶马古道基本靠它来走。】
霍善正兴冲冲跟着襄阳令去看马,闻言便和李时珍讨论起来:
可见自古以来当老板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没过几日,不少人就注意到刘彻拿着个长筒的东西到处溜达, 没事就举起来凑到眼前这边看看那边看看。
本来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隔那么远难道刘彻还能看见他们在干嘛吗?肯定是不能的!
应当是前头那些家伙要遭殃。
直至刘彻总是精准地给闲到摸鱼的朝臣加活, 众人才意识到这事可能不一般!
最后事情是从太子那边泄露的, 因为太子刘据年纪小,得了好东西根本藏不住,乐滋滋地邀了群小伙伴登城楼用千里眼来个极目远眺。
这些十来岁的少年郎摸到这种新鲜事物,回家后也迫不及待地跟家里人分享。
朝臣们揪住自家小子一追问那千里眼的模样, 什么都明白了。敢情刘家父子俩每天拿着的那根长筒玩意, 是可以看得老远的“千里眼”!
众朝臣:“……”
好歹我们都是位列公卿的人, 有没有一点隐私啊!
刘彻对此毫无愧疚,还大方地和他们分享霍善给他送来的好东西(虽然这是他从卫青手里顺来的)。
看见没有, 朕这大鹰小鹰才刚撒出去,马上就瞧见兔子了。要是不让他出门,这小子恐怕都不会想起自己手头有这样的好东西!
众朝臣对此能说什么呢,只能表示陛下圣明,陛下您的决策都特别英明。
可恶,这朝阳侯是怎么回事,居然给陛下和太子殿下送这样的玩意!
还是卫青委婉透露霍善其实并没有给刘彻送,人霍善是让人捎给他想用于军事的,众人才没再暗中对霍善咬牙切齿。
皇帝再狗咱又能怎么办,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骂,只得老老实实接着干活,争取别不小心叫刘彻逮到了。
霍善对于自己诱发的朝中变故那是一概不知的,他在南阳郡境内一处渡头与张仲景依依惜别,叮嘱张仲景看够了家乡一定要来江夏郡找他。
其实在这渡头顺着育水往上走是可以抵达朝阳县的,再往湍水那边走则是冠军县,只不过霍善的目的地是下游的江夏郡,没法转道去看看他们朝阳县群众过得如何,只能作罢。
怪遗憾的。
只是他这样慢悠悠地赴任已经是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格外照顾了,要是半路跑去自家封邑里溜达一圈耽误了上任,那些认死理的御史一准得狠狠弹劾他,说不准还要送上文官绝技——当场撞柱!
相比于走陆路,乘船的好处是除了中途补给以外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能走。
按照顺风顺水一个时辰能走二十里路来算,一天便能走个两百多里。
而靠两条腿走的话一天能走个四十里路就差不多了。
马车虽然快些,但也快不到哪里去,毕竟就算马受得了,坐在马车上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算下来,一天下来能走个百余里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像霍善这种一路水网通畅的情况,乘船无疑是最佳选择。虽然他一路走走停停,有事没事都要让大伙休息一下,还是在七月顺利抵达襄阳。
霍善获得了襄阳令的热情招待。
襄阳令得知霍善本来是可以当他们南郡郡守的,顿时对霍善的选择颇为遗憾,他给霍善讲起苏武所说的情况非常不全面。
他们南郡其实也有江南江北两侧,虽然江北只有孤零零那么几片地,但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啊!
而且他们南郡江水沿岸出产的马特别有名,走起山路来那绝对是别处的马比不了的。
霍善听得颇为扼腕,看来苏武这个农牧专家了解得也不够深入啊。
“我能去看看你们的养马场吗?”霍善积极提问。
距离他上次去养马场大面积使用【禽畜多息】技能,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了,只不过马的孕期比人的还长,霍善一时半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他在福寿里的家禽家畜身上实践了一轮,发现就算是正在难产的牛马,吃上一口他喂的东西也能顺利生产,而且全都母子平安。
至于鸡鸭孵蛋的效率那也是嘎嘎高,孵出来的小鸡小鸭也健壮得很,其中一只小母鸡在他出发前已经能扑棱着翅膀飞上屋顶,摆出睥睨群鸡的架势再上头咯咯叫。
就,只要是他喂过的家禽家畜都是这神气活现的模样。
老秦人的农牧血脉果然不是假的,不仅养得多,还养得好,难怪能凭这身本领获得封地。
霍善觉得这个格外健谈的襄阳令挺对自己胃口,可见他和对方挺有缘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可以去帮对方喂一圈马,顺便看看这人赞不绝口、走起那山路来特别利索的马儿长啥样。
说不准以后从南边和川蜀运输好东西到长安还得靠它们!
襄阳令虽不知道霍善有【禽畜多息】的本领在身上,但还是热情地带霍善去养马场玩耍。
李时珍这小老头儿见霍善一副没见识的模样,跑出来给他解释了一番:【这里养的其实就是利川马,利川马虽然不算高大,但耐力特别好,茶马古道基本靠它来走。】
霍善正兴冲冲跟着襄阳令去看马,闻言便和李时珍讨论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