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85节(2/3)
指挥使,是一个卫的最高军事首领,正三品的武职。
比如说临海卫,满编是五个千户所,也就是五千人左右。
不过指挥使,并不是地方上最高的武职,地方上最高的武职是都指挥使,也就是省级最高的军事长官,是正二品武职,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
朝廷给抗倭军这个级别的建制,是略低于沈毅预期的。
按照沈毅的预估,朝廷既然把皇帝的堂兄都派下来了,不管抗倭军能不能编满,怎么也应该给个都指挥使的名头,不然给堂堂世子一个指挥使的职位,未免有些掉价。
当然了,对于现在的抗倭军来说,五千人的建制是妥妥够用了。
因为现在的抗倭军,也才二百余人,连一个千户所都还没有编满。
见沈毅一副思索的模样,杜太监摸了摸自己下颌上稀疏几不可见的几根胡须,微笑道:“陛下说,如果抗倭军这两年做得好,便在沿海设抗倭都司。”
听到这句话,沈毅心里暗自补充了一句。
等到抗倭军升格成抗倭都司的时候,他沈毅会不会在抗倭军里做事说不准,但是李穆绝不会继续在抗倭军里担任都指挥使了。
皇家内部互相防备的心思,还是很重的,皇帝可以允许李穆做个名义上的指挥使,但是却不可能容忍他做都指挥使,名义上的也不行。
想到这里,沈毅微微低头道:“陛下圣明,沈毅佩服万分。”
杜怀眯着眼睛看向沈毅,继续说道:“陛下还吩咐了,让咱家等询问晋世子和沈翰林,有没有什么需要我等帮忙做的事情。”
沈毅想了想,便开口回答道:“有杜公公帮忙处理赃产,在下已经省力万分了,不过除此之外,还真有一些事情,杜公公能帮上忙自然更好,帮不上忙就只当在下没说。”
杜太监眼睛弯成了月牙儿,挤出了几个鱼尾纹,他笑呵呵的看着沈毅,开口道:“沈翰林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就是。”
沈毅咳嗽了一声,压低了声音。
“杜公公,我想在台州府沿海建造一个船坞,我需要一些大船的图纸,还有一批精通于造船的匠人……”
“造船……”
杜公公想了想,然后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这个咱家要跟上面请示一下,朝廷工部有不少能工巧匠,如果陛下同意,可以从工部调一些过来,至于船坞……”
老太监淡淡的说道:“船坞自然没问题,不过户部恐怕不愿意出钱。”
言下之意,就是要从赃款里出钱。
这些赃款,沈毅本来就是要花的,闻言直接点头,然后他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再有就是,兵部武库司是不是有一些专门制造火器的作坊,我想从前兵部抽调一两个作坊到沿海来,给抗倭军提供火器……”
沈毅话还没有说完,杜太监便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老太监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沈毅,这位见惯了风雨的紫衣太监,零散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口水,然后艰难的说道:“沈翰林想要什么?”
“我想要几个火器作坊。”
沈毅眨了眨眼睛,目光有些无辜:“怎么了杜公公,不好办么?”
“岂止是不好办?”
杜太监坐了下来,没好气的说道:“沈翰林,咱家方才还夸你早慧!你怎么现在就糊涂了,抗倭军现在在沿海大肆征兵,名义上统兵的还是晋世子,你现在开口就想要火器作坊,你……”
话说到这里,杜太监其实是想说“你还想让陛下安睡否”的。
但是话说到嘴边,他还是咽了下去,没好气的说道:“你简直就是疯了!”
沈毅微微摇头道:“杜公公,正因为沈某没有什么私心,才会跟朝廷跟陛下提这种要求,如果我等真有什么私心,便不是跟朝廷要人,而是自己在沿海建火器作坊了。”
“公公,经过临海一役,小股倭寇短时间内是不敢上岸了,未来一两年时间里,抗倭军慢慢成型之后,相信那些几千人的大股倭寇,也不会敢再登陆我大陈海疆,但是真正想要扫清海上的倭寇,想要靖平海疆,想要……”
“组建沿海水师,就必须要造船出海,在海面上击败倭寇!”
杜太监脸色有些发红,他看向沈毅,叹了口气:“造船倒也罢了,火器是绝对不成的,地方军有火器需要了,给兵部打条子就是,兵部自然会酌情下发,哪里有直接跟兵部要作坊的道理?”
“兵部的火器……”
沈毅微微摇头,开口道:“沈某见识过,能打远的不能上船,能上船的打不远,需要花心思改进一番。”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继续说道:“杜公公,你把我说的话如实上奏陛下就是,陛下如果准了自然是好,如果不准,我也就只提这么一回,以后再也不会提起,就当我没说过。”
杜太监摇头叹了口气:“我们把话传上去,陛下那里就不会当你没说过了。”
他看着沈毅,忍不住问道:“这些要求,沈翰林怎么不写在奏书里?”
沈老爷敬了杜怀一杯。
“我递上去,陛下多半是看不进去的,但是公公这些宫里自己人送东西上去,陛下说不定能看的认真些。”
比如说临海卫,满编是五个千户所,也就是五千人左右。
不过指挥使,并不是地方上最高的武职,地方上最高的武职是都指挥使,也就是省级最高的军事长官,是正二品武职,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
朝廷给抗倭军这个级别的建制,是略低于沈毅预期的。
按照沈毅的预估,朝廷既然把皇帝的堂兄都派下来了,不管抗倭军能不能编满,怎么也应该给个都指挥使的名头,不然给堂堂世子一个指挥使的职位,未免有些掉价。
当然了,对于现在的抗倭军来说,五千人的建制是妥妥够用了。
因为现在的抗倭军,也才二百余人,连一个千户所都还没有编满。
见沈毅一副思索的模样,杜太监摸了摸自己下颌上稀疏几不可见的几根胡须,微笑道:“陛下说,如果抗倭军这两年做得好,便在沿海设抗倭都司。”
听到这句话,沈毅心里暗自补充了一句。
等到抗倭军升格成抗倭都司的时候,他沈毅会不会在抗倭军里做事说不准,但是李穆绝不会继续在抗倭军里担任都指挥使了。
皇家内部互相防备的心思,还是很重的,皇帝可以允许李穆做个名义上的指挥使,但是却不可能容忍他做都指挥使,名义上的也不行。
想到这里,沈毅微微低头道:“陛下圣明,沈毅佩服万分。”
杜怀眯着眼睛看向沈毅,继续说道:“陛下还吩咐了,让咱家等询问晋世子和沈翰林,有没有什么需要我等帮忙做的事情。”
沈毅想了想,便开口回答道:“有杜公公帮忙处理赃产,在下已经省力万分了,不过除此之外,还真有一些事情,杜公公能帮上忙自然更好,帮不上忙就只当在下没说。”
杜太监眼睛弯成了月牙儿,挤出了几个鱼尾纹,他笑呵呵的看着沈毅,开口道:“沈翰林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就是。”
沈毅咳嗽了一声,压低了声音。
“杜公公,我想在台州府沿海建造一个船坞,我需要一些大船的图纸,还有一批精通于造船的匠人……”
“造船……”
杜公公想了想,然后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这个咱家要跟上面请示一下,朝廷工部有不少能工巧匠,如果陛下同意,可以从工部调一些过来,至于船坞……”
老太监淡淡的说道:“船坞自然没问题,不过户部恐怕不愿意出钱。”
言下之意,就是要从赃款里出钱。
这些赃款,沈毅本来就是要花的,闻言直接点头,然后他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再有就是,兵部武库司是不是有一些专门制造火器的作坊,我想从前兵部抽调一两个作坊到沿海来,给抗倭军提供火器……”
沈毅话还没有说完,杜太监便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老太监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沈毅,这位见惯了风雨的紫衣太监,零散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口水,然后艰难的说道:“沈翰林想要什么?”
“我想要几个火器作坊。”
沈毅眨了眨眼睛,目光有些无辜:“怎么了杜公公,不好办么?”
“岂止是不好办?”
杜太监坐了下来,没好气的说道:“沈翰林,咱家方才还夸你早慧!你怎么现在就糊涂了,抗倭军现在在沿海大肆征兵,名义上统兵的还是晋世子,你现在开口就想要火器作坊,你……”
话说到这里,杜太监其实是想说“你还想让陛下安睡否”的。
但是话说到嘴边,他还是咽了下去,没好气的说道:“你简直就是疯了!”
沈毅微微摇头道:“杜公公,正因为沈某没有什么私心,才会跟朝廷跟陛下提这种要求,如果我等真有什么私心,便不是跟朝廷要人,而是自己在沿海建火器作坊了。”
“公公,经过临海一役,小股倭寇短时间内是不敢上岸了,未来一两年时间里,抗倭军慢慢成型之后,相信那些几千人的大股倭寇,也不会敢再登陆我大陈海疆,但是真正想要扫清海上的倭寇,想要靖平海疆,想要……”
“组建沿海水师,就必须要造船出海,在海面上击败倭寇!”
杜太监脸色有些发红,他看向沈毅,叹了口气:“造船倒也罢了,火器是绝对不成的,地方军有火器需要了,给兵部打条子就是,兵部自然会酌情下发,哪里有直接跟兵部要作坊的道理?”
“兵部的火器……”
沈毅微微摇头,开口道:“沈某见识过,能打远的不能上船,能上船的打不远,需要花心思改进一番。”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继续说道:“杜公公,你把我说的话如实上奏陛下就是,陛下如果准了自然是好,如果不准,我也就只提这么一回,以后再也不会提起,就当我没说过。”
杜太监摇头叹了口气:“我们把话传上去,陛下那里就不会当你没说过了。”
他看着沈毅,忍不住问道:“这些要求,沈翰林怎么不写在奏书里?”
沈老爷敬了杜怀一杯。
“我递上去,陛下多半是看不进去的,但是公公这些宫里自己人送东西上去,陛下说不定能看的认真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