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112节(2/3)
摇头:“不能这么说,我领左路军的时候,左路军才多少人?”
凌肃低头喝茶,不紧不慢的说道:“围了燕都以后呢?”
薛威不假思索的说道:“自然是上报沈公,请沈公过来主持大局。”
苏定也点头道:“这种时候,是要请沈公过来。”
凌肃微笑点头:“那好,今天定下来,咱们就这么办。”
他看向薛威,伸手拍了拍薛威的肩膀,叹了口气:“这场战事之后,兄弟你一定要好好休养几年,你现在年轻,伤了身体感觉不出来,等你年过四十,各种毛病就都找上来了。”
薛威笑着说道:“老哥哥放心,我自己的身子,自己心里有数的。”
……
泰安州,天子行宫之中。
沈毅手里捧着文书,来到皇帝面前陛见,他微微低头,沉声道:“陛下,前线的事情进程,远超臣之预料。”
“齐军大量撤回关外去,王师很顺利的围了燕都。”
“臣准备这就动身北上,替朝廷,替陛下……”
“取回旧都。”
洪德皇帝闻言,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他站了起来,走到沈毅面前,重重的拍了拍沈毅的左肩。
“拜托沈卿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托孤
燕都皇城皇宫一处偏殿里里,昭武皇帝神色平静,坐在自己的的位置上,在这处不起眼的偏殿之中,坐着大将军郎琰,大将军诺勇,以及昭武皇帝的三个年长的儿子。
昭武帝比洪德皇帝年长几岁,今年已经三十二三岁了,他们这些出身皇室的,播种向来很早,此时他最年长的庶长子,已经十六岁了。
即便是嫡子,也已经十三岁。
此时,两个十五六岁的儿子,和一个十三岁的嫡子,都被叫到了这里来。
郎琰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皇上,贼人三路逼近,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要把燕都围住,现在城里还有数万禁军,破敌虽然不易,但是护送皇上您返回盛京,绝没有什么问题。”
昭武帝淡淡的说道:“朕说过许多次了,朕不会离开燕都。”
“今天叫你们过来,是把朕这三个儿子,托付给你们两个人。”
他看向郎琰跟诺勇,咳嗽了一声之后,开口道:“今夜,你们两个人就带着他们离开燕都。”
“城里剩下的几万禁军,已经全部是汉军,这些人带到关外去没有什么用处,也未必愿意跟咱们去关外。”
昭武皇帝再一次咳嗽了一声,缓缓说道:“城里剩下的将领,都是相对值得信任的,他们会领着这些汉军,与城外之敌奋战到底。”
说到这里,昭武帝回头看向自己的三个儿子,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本来,按照他们汉人的规矩,朕应该立嫡子为继任者,但是你们年纪太小了,这个时候,朕必须要选一个晓事的,来主持局面。”
“老大。”
大皇子赵玄,跪在昭武帝面前,低头垂泪:“父皇。”
“朕现在,立你为大齐的后继之君。”
“圣旨诏书,朕已经备好了,皇帝印信,也由你一并带去盛京。”
昭武帝一口气说完这几句话之后,然后扭头看着郎琰还有诺勇,面无表情道:“舅舅,诺大将军。”
“朕殉国之后,你们二人便是新朝的顾命大臣,辅佐新君坐稳大齐帝位。”
退到关外之后,北齐实际上就是名存实亡了,但是在他们这些朱里真人口中,肯定是不能就这么承认的。
因此,该说大齐还得说大齐。
昭武帝之所以选择这两个人做顾命大臣,是因为现在北齐或者说朱里真的大部分残存兵力,都在他们二人手中,有他们辅佐,他的儿子才能坐稳那个位置。
尤其是郎琰。
郎家与昭武帝一脉,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利益绑定的。
因此,郎琰一定会尽全力辅佐这个新主子,以巩固自己,巩固郎家的地位。
甚至,昭武帝原本打算在宗室之中选择良主带领朱里真人东山再起,也是在郎琰的强烈反对之下,改从儿子中选择继承人。
二人跪在昭武帝面前,深深低头,都是各自垂泪:“臣遵命。”
皇帝这才点头,他对着自己的大儿子招了招手,赵玄跪在地上,一路爬到自己父亲面前,已经是满脸泪水。
皇帝看着他,默默说道:“朕要叮嘱你几件事情,你将来若有能力,一定要去办。”
赵玄满脸泪水:“父皇,您跟我们一起出关罢……”
昭武帝很坚定的摇了摇头,低喝道:“听真了!”
赵玄这才低着头,不敢说话了。
昭武帝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向身后众人,四个人立刻会意,都默默离开,不敢偷听父子二人的对话。
皇帝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缓缓说道:“朕没有把清净司送去关外,而是把大部分留在了关内。”
“将来,你哪怕处境再如何艰难,清净司的钱物不能断了,一定要把他们养起来。”
昭武帝顿了顿,声音沙哑:“朕这一生,败在沈七手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卫,还有他们的邸报司
凌肃低头喝茶,不紧不慢的说道:“围了燕都以后呢?”
薛威不假思索的说道:“自然是上报沈公,请沈公过来主持大局。”
苏定也点头道:“这种时候,是要请沈公过来。”
凌肃微笑点头:“那好,今天定下来,咱们就这么办。”
他看向薛威,伸手拍了拍薛威的肩膀,叹了口气:“这场战事之后,兄弟你一定要好好休养几年,你现在年轻,伤了身体感觉不出来,等你年过四十,各种毛病就都找上来了。”
薛威笑着说道:“老哥哥放心,我自己的身子,自己心里有数的。”
……
泰安州,天子行宫之中。
沈毅手里捧着文书,来到皇帝面前陛见,他微微低头,沉声道:“陛下,前线的事情进程,远超臣之预料。”
“齐军大量撤回关外去,王师很顺利的围了燕都。”
“臣准备这就动身北上,替朝廷,替陛下……”
“取回旧都。”
洪德皇帝闻言,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他站了起来,走到沈毅面前,重重的拍了拍沈毅的左肩。
“拜托沈卿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托孤
燕都皇城皇宫一处偏殿里里,昭武皇帝神色平静,坐在自己的的位置上,在这处不起眼的偏殿之中,坐着大将军郎琰,大将军诺勇,以及昭武皇帝的三个年长的儿子。
昭武帝比洪德皇帝年长几岁,今年已经三十二三岁了,他们这些出身皇室的,播种向来很早,此时他最年长的庶长子,已经十六岁了。
即便是嫡子,也已经十三岁。
此时,两个十五六岁的儿子,和一个十三岁的嫡子,都被叫到了这里来。
郎琰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皇上,贼人三路逼近,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要把燕都围住,现在城里还有数万禁军,破敌虽然不易,但是护送皇上您返回盛京,绝没有什么问题。”
昭武帝淡淡的说道:“朕说过许多次了,朕不会离开燕都。”
“今天叫你们过来,是把朕这三个儿子,托付给你们两个人。”
他看向郎琰跟诺勇,咳嗽了一声之后,开口道:“今夜,你们两个人就带着他们离开燕都。”
“城里剩下的几万禁军,已经全部是汉军,这些人带到关外去没有什么用处,也未必愿意跟咱们去关外。”
昭武皇帝再一次咳嗽了一声,缓缓说道:“城里剩下的将领,都是相对值得信任的,他们会领着这些汉军,与城外之敌奋战到底。”
说到这里,昭武帝回头看向自己的三个儿子,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本来,按照他们汉人的规矩,朕应该立嫡子为继任者,但是你们年纪太小了,这个时候,朕必须要选一个晓事的,来主持局面。”
“老大。”
大皇子赵玄,跪在昭武帝面前,低头垂泪:“父皇。”
“朕现在,立你为大齐的后继之君。”
“圣旨诏书,朕已经备好了,皇帝印信,也由你一并带去盛京。”
昭武帝一口气说完这几句话之后,然后扭头看着郎琰还有诺勇,面无表情道:“舅舅,诺大将军。”
“朕殉国之后,你们二人便是新朝的顾命大臣,辅佐新君坐稳大齐帝位。”
退到关外之后,北齐实际上就是名存实亡了,但是在他们这些朱里真人口中,肯定是不能就这么承认的。
因此,该说大齐还得说大齐。
昭武帝之所以选择这两个人做顾命大臣,是因为现在北齐或者说朱里真的大部分残存兵力,都在他们二人手中,有他们辅佐,他的儿子才能坐稳那个位置。
尤其是郎琰。
郎家与昭武帝一脉,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利益绑定的。
因此,郎琰一定会尽全力辅佐这个新主子,以巩固自己,巩固郎家的地位。
甚至,昭武帝原本打算在宗室之中选择良主带领朱里真人东山再起,也是在郎琰的强烈反对之下,改从儿子中选择继承人。
二人跪在昭武帝面前,深深低头,都是各自垂泪:“臣遵命。”
皇帝这才点头,他对着自己的大儿子招了招手,赵玄跪在地上,一路爬到自己父亲面前,已经是满脸泪水。
皇帝看着他,默默说道:“朕要叮嘱你几件事情,你将来若有能力,一定要去办。”
赵玄满脸泪水:“父皇,您跟我们一起出关罢……”
昭武帝很坚定的摇了摇头,低喝道:“听真了!”
赵玄这才低着头,不敢说话了。
昭武帝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向身后众人,四个人立刻会意,都默默离开,不敢偷听父子二人的对话。
皇帝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缓缓说道:“朕没有把清净司送去关外,而是把大部分留在了关内。”
“将来,你哪怕处境再如何艰难,清净司的钱物不能断了,一定要把他们养起来。”
昭武帝顿了顿,声音沙哑:“朕这一生,败在沈七手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卫,还有他们的邸报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