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1/2)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左都督龙虎将军兼兵部右侍郎福建总兵官芝龙,器宇冲深,智谋英果。亲率熊罴,搴旗斩将,廓清区夏,忠孝克彰。……今封为安南伯,赐诰书铁券……”
津门城外,运河岸畔,在津门巡抚冯元飏等一干文武的注视下,郑芝龙喜提伯爵号,特进光禄大夫,加太子少保,右柱国。
简直是一步迈入了人生巅峰。
因为大明的爵位可是很难得的,更别说还有铁券,这就是世袭罔替的封爵,而非是流爵。如今一众封伯的武将里,他是独一份,崇祯皇帝真的是大手笔。
怕也是真急的很了。
这勤王诏书发出去了好多封,可别说吴三桂、刘泽清之辈没到,就是近在咫尺的蓟镇总兵唐通都还没整兵前来。
眼见李自成都杀到宣府了,崇祯帝如何不慌?
京师都乱成了一团。津门巡抚冯元飏让儿子面见崇祯,因为他之前受命准备海船二百艘,现下已经凑齐了,崇祯帝要是立刻从京师脱身,来到津门也就二百里的路程,如何来不及?
津门还有军兵数千,虽然都是不堪战的,可多少也是军兵。
海冰又在消融当中,可能崇祯帝来到津门的时候,这海冰就全都没有了。到时候可不就能从海路脱身了吗?
结果冯恺章到了京城两日里,愣是求见崇祯帝无门。消息传回津门,冯元飏深感失望。
因为啊,他对京城诸公报以厚望的关宁军根本不保半点希望。
“吴三桂久受皇恩,数万关宁军更得朝廷全力供养方可成事,兼之其老父及吴氏一门皆在京师,吴三桂真敢持兵观望不成?”
郑芝龙仿佛很懵懂的说。
他现下的表现很是符合自身的定位,也符合当下的局势,因为现在宣府城头还飘着大明的旗号。宣府之后更有居庸关等险隘,民军想要杀奔燕京城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冯元飏年还不及六旬,在后世世界,这正是一个政治人物的黄金时期。事实上这句话换到现在也一样说得通,五十多岁的他经验丰富,目光犀利,为人处世老道。
他看着一脸懵懂的郑芝龙(演技升级),叹息一声道:“郑帅赤胆忠心,精诚为国,老夫深感佩服。只可惜这世间如大帅这般之人不多啊。”
“不知大帅可曾知晓上月十二日,陛下召吴襄那老匹夫入对,其所言之事么?”
郑芝龙继续楞逼,“愿闻其详。”可实际上他又如何不知道呢?吴襄的狮子口早在京城传遍了,叫郑芝龙都震惊。
百万两银子,他以为是百万个铜子啊?
但吴襄明知道崇祯皇帝穷的叮当响,偏偏就狮子大开口了,“臣兵三万余,然可用者不过三千人耳。此三千人非兵也,乃臣襄之子,臣子之兄弟也。臣自受国恩以来,臣所食者粗粝,三千人皆细酒肥羊;臣所衣者布褐,三千人皆纨罗纻绮,故臣能得其死力。”
崇祯问:“需饷几何?”
“百万!”
崇祯吓了一跳。忙惊问:“即论三万(人),何用多饷?”
“百万犹少言之也。三千人在外,皆有数百亩庄田,今舍之入内,给何地屯种?额饷少十四月,作何法请补?关外尚有六百万生灵,委之非算,今驱以同入关,用何道安插?推此而论,百万两恐不足以济,臣何敢妄言!”
……
“国势艰难,朝廷税赋不济尽人皆知。国库之中又有金银几何?吴襄匹夫,在此危难关头如此作为。老夫恨不能杀之以解心头之恨。”
冯元飏这算是交浅言深了。他与郑芝龙也才见面,就如此说话,可见心中是把吴家父子恨到了极点。
而郑芝龙远在闽地,能在这个时候赶到了津门,对比起吴三桂、刘泽清之流,孰忠孰奸,一目了然。冯元飏现今对郑芝龙的印象极佳。
而且更重要的是,郑芝龙军的出现还给了他极大地信心。
虽然眼前的郑军是只有万把人,但要知道,现在已经三月初六,海上冰块已经消融,郑军的水师眨眼就能杀到津门来,那又是一大批的援军。
再思之郑军的战斗力,想到郑芝龙能屡胜鞑子的威名,由他们来守卫燕京城,李自成焉能轻易就得手?再不济,郑芝龙也能带着皇帝逃出来不是?冯元飏就觉得自己一直在提着的心,忽的放下来了。
却不知道此时的崇祯帝已经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
因为宣府已经降了。
就在他给郑芝龙、吴三桂、黄得功、刘良佐、左良玉、刘泽清等人封伯的诏书刚刚出燕京城,宣府就传来了噩耗。
李自成亲提大军自西杀来,巡抚朱之冯集文武将吏于城楼,设高皇帝位,要歃血誓死守城,还要悬赏格激励上下军兵。然人心已散,监军中官杜勋且与总兵王承允早已经使人向李自成递交了降书。
朱之冯气的破口大骂,指着监军说,“杜勋,你素为皇帝所倚信,今日特遣你至于军中,你却前脚到了宣府,后脚便暗通李贼,还有何面目复见陛下!”
如果有可能,朱之冯直要人把杜勋、王承允的狗头砍下,但偌大的宣府,又有谁来听他号令?
李自成军到,朱之冯登上城墙,下令开炮,
津门城外,运河岸畔,在津门巡抚冯元飏等一干文武的注视下,郑芝龙喜提伯爵号,特进光禄大夫,加太子少保,右柱国。
简直是一步迈入了人生巅峰。
因为大明的爵位可是很难得的,更别说还有铁券,这就是世袭罔替的封爵,而非是流爵。如今一众封伯的武将里,他是独一份,崇祯皇帝真的是大手笔。
怕也是真急的很了。
这勤王诏书发出去了好多封,可别说吴三桂、刘泽清之辈没到,就是近在咫尺的蓟镇总兵唐通都还没整兵前来。
眼见李自成都杀到宣府了,崇祯帝如何不慌?
京师都乱成了一团。津门巡抚冯元飏让儿子面见崇祯,因为他之前受命准备海船二百艘,现下已经凑齐了,崇祯帝要是立刻从京师脱身,来到津门也就二百里的路程,如何来不及?
津门还有军兵数千,虽然都是不堪战的,可多少也是军兵。
海冰又在消融当中,可能崇祯帝来到津门的时候,这海冰就全都没有了。到时候可不就能从海路脱身了吗?
结果冯恺章到了京城两日里,愣是求见崇祯帝无门。消息传回津门,冯元飏深感失望。
因为啊,他对京城诸公报以厚望的关宁军根本不保半点希望。
“吴三桂久受皇恩,数万关宁军更得朝廷全力供养方可成事,兼之其老父及吴氏一门皆在京师,吴三桂真敢持兵观望不成?”
郑芝龙仿佛很懵懂的说。
他现下的表现很是符合自身的定位,也符合当下的局势,因为现在宣府城头还飘着大明的旗号。宣府之后更有居庸关等险隘,民军想要杀奔燕京城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冯元飏年还不及六旬,在后世世界,这正是一个政治人物的黄金时期。事实上这句话换到现在也一样说得通,五十多岁的他经验丰富,目光犀利,为人处世老道。
他看着一脸懵懂的郑芝龙(演技升级),叹息一声道:“郑帅赤胆忠心,精诚为国,老夫深感佩服。只可惜这世间如大帅这般之人不多啊。”
“不知大帅可曾知晓上月十二日,陛下召吴襄那老匹夫入对,其所言之事么?”
郑芝龙继续楞逼,“愿闻其详。”可实际上他又如何不知道呢?吴襄的狮子口早在京城传遍了,叫郑芝龙都震惊。
百万两银子,他以为是百万个铜子啊?
但吴襄明知道崇祯皇帝穷的叮当响,偏偏就狮子大开口了,“臣兵三万余,然可用者不过三千人耳。此三千人非兵也,乃臣襄之子,臣子之兄弟也。臣自受国恩以来,臣所食者粗粝,三千人皆细酒肥羊;臣所衣者布褐,三千人皆纨罗纻绮,故臣能得其死力。”
崇祯问:“需饷几何?”
“百万!”
崇祯吓了一跳。忙惊问:“即论三万(人),何用多饷?”
“百万犹少言之也。三千人在外,皆有数百亩庄田,今舍之入内,给何地屯种?额饷少十四月,作何法请补?关外尚有六百万生灵,委之非算,今驱以同入关,用何道安插?推此而论,百万两恐不足以济,臣何敢妄言!”
……
“国势艰难,朝廷税赋不济尽人皆知。国库之中又有金银几何?吴襄匹夫,在此危难关头如此作为。老夫恨不能杀之以解心头之恨。”
冯元飏这算是交浅言深了。他与郑芝龙也才见面,就如此说话,可见心中是把吴家父子恨到了极点。
而郑芝龙远在闽地,能在这个时候赶到了津门,对比起吴三桂、刘泽清之流,孰忠孰奸,一目了然。冯元飏现今对郑芝龙的印象极佳。
而且更重要的是,郑芝龙军的出现还给了他极大地信心。
虽然眼前的郑军是只有万把人,但要知道,现在已经三月初六,海上冰块已经消融,郑军的水师眨眼就能杀到津门来,那又是一大批的援军。
再思之郑军的战斗力,想到郑芝龙能屡胜鞑子的威名,由他们来守卫燕京城,李自成焉能轻易就得手?再不济,郑芝龙也能带着皇帝逃出来不是?冯元飏就觉得自己一直在提着的心,忽的放下来了。
却不知道此时的崇祯帝已经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
因为宣府已经降了。
就在他给郑芝龙、吴三桂、黄得功、刘良佐、左良玉、刘泽清等人封伯的诏书刚刚出燕京城,宣府就传来了噩耗。
李自成亲提大军自西杀来,巡抚朱之冯集文武将吏于城楼,设高皇帝位,要歃血誓死守城,还要悬赏格激励上下军兵。然人心已散,监军中官杜勋且与总兵王承允早已经使人向李自成递交了降书。
朱之冯气的破口大骂,指着监军说,“杜勋,你素为皇帝所倚信,今日特遣你至于军中,你却前脚到了宣府,后脚便暗通李贼,还有何面目复见陛下!”
如果有可能,朱之冯直要人把杜勋、王承允的狗头砍下,但偌大的宣府,又有谁来听他号令?
李自成军到,朱之冯登上城墙,下令开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