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3)
生活,虽然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却建立在“精神分裂”这一点上。
可现在不一样了,眼下她的自我认同前所未有地明确,而且还是现实世界这些名利、物质都无法满足的领域。
“她”说:“所以说你无趣啊。你的人生就是为了他人而活。”
林寻安静了几秒,没有顺着“她”的话回答,而是说:“其实你一直都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所以才利用我的手寄照片给余歆,再借王助的手杀余寒。你知道这两件事会激发我要回到过去的强烈意愿,你一直都在预判我的动机,你是最了解我的人。”
“她”笑了:“是啊,我可太了解你了。只有激发你的意愿,你才会奋不顾身地去改变。余家爸妈不是因你而死,你就没有想过回去,我也激发不了。但是说穿了,余寒和你的感情就跟纸一样薄,他可以为了挽救父母的产业而耗尽心力,为了自己的妹妹遭到□□而杀人,为了你呢,他做过什么?你和余歆的友谊就更可笑了,就算她是你唯一的朋友,也不值得你穿来穿去啊,你图什么,助人为乐吗?”
林寻也不禁笑了:“我的穿来穿去还不是你主导的?时间、地点我有得选吗?你总是问值得不值得,看来在你的思维里,做每件事都要有目的、求回报——回报值得才做。帮人、救人在你看来也是一种利益计算,要有实际所得才去做,有损失就不值得做。”
“她”的笑声尤其尖锐,声音也阴沉了几分:“等你再多穿几次就不会这么天真了,到时候你会变得跟我一样。或者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给你,现在有个人溺水了,他很绝望,在水里不停地挣扎,感受到死亡地逼近。而在岸上有一群人正在围观拍照,大部分都是陌生人,但还有一小部分是溺水者的熟人。这些人没有一个跳下水,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都在想什么吗?”
林寻接道:“他们之中很多人都不会游泳,没有能力去救。”
“她”说:“错,他们之中会游泳的远比你认为得要多。有人想,真是太麻烦了,还要弄湿自己的衣服;有人想,我太累了,懒得下水,反正我不救也会有人去的;有人想,见死不救又不犯法,这么多人都在看,都不去救,就算有道德谴责也有一群人陪我,那些谴责我的人也只会说说,让他们下水,他们也不会去的;还有人想,要是我救了他,还搭上自己的命,那我多倒霉呀。至于溺水者的熟人、朋友,他们则忙着评判溺水者的价值——这个人以前对我好吗,值得我下水吗,救了他我能得到什么?一句感谢?就在这时,有一个人终于下水了,但很可惜,他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你知道这时候围观的人是怎么想的吗——啊,还好不是我,看来不下水是对的,谢天谢地!你看,这才是人啊,趋利避害,复仇是最爽的,救人是最傻的。我很乐意做你的向导,带你一起欣赏这五花八门的人性、五彩斑斓的利己主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那最后几个字落地很轻。
林寻耐着性子听完,忍不住再次叹气:“你一直跟着我,那么我上课的时候你应该也听到了,这是哪个老师教你的?‘为己’指的不是损人利己,先考虑个人得失,一定要自己得到而他人失去,而是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得失,都是对自己‘为人’的修正,最终‘成为’更完整的人。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即便你真的无所不能,任何想要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你也不会满足。因为你觉得世界是围着你转的,凡事都要为你服务,你心里的黑洞只会越来越大,多少东西都填不满。”
“她”问:“笑话,计较得失有什么错,我做人就是这样的准则啊,犯法吗?我就是欲壑难填,不愿意吃亏,就是得到全世界也不满足,这是因为我的欲望足够强大啊,而且我的欲望和能力匹配。”
林寻反问:“那在你来之前,你有过朋友吗,有亲人吗,有你关心的人吗,被人关心过吗,有人帮助过你吗?他们在关心你、帮助你的时候,是否也在计算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
“她”说:“我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也不需要有。”
林寻:“也是。按照质量守恒定律,有人得到就会有人失去,和你做朋友一定要经常吃亏给你才行,你的亲人面对你大概也只有防备和算计。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想法,那么当我遇到困难时,也不会有人帮我。”
“她”说:“所以要自己变强啊,为什么要等人帮助呢?我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我有现在的能力已经无敌了。就算溺水的那个人是我的朋友,我都可以坦然地站在岸边拍照打卡。这个朋友没有了就再换一个喽,就算一个朋友都没有又怎么样呢,我有什么实际损失吗?哪怕有一百个人在我面前淹死,我都能心安理得。”
林寻懒得再费口舌:“你真是病得不轻。”
“她”乐不可□□你呢?你也有病,但不是精神分裂,而是性格有缺陷,所以你才要成为什么更好的自己。而我已经很完美了,没有进步空间,自然就不需要改变啊!你亲情缺失,你就要去救母。你友情缺失,周围的人除了余寒和余歆没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他们不嫌弃你有病,你就被他们感动了,告诉自己你还有可取之处。然后你又被自己拥有的能力感动,你就
可现在不一样了,眼下她的自我认同前所未有地明确,而且还是现实世界这些名利、物质都无法满足的领域。
“她”说:“所以说你无趣啊。你的人生就是为了他人而活。”
林寻安静了几秒,没有顺着“她”的话回答,而是说:“其实你一直都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所以才利用我的手寄照片给余歆,再借王助的手杀余寒。你知道这两件事会激发我要回到过去的强烈意愿,你一直都在预判我的动机,你是最了解我的人。”
“她”笑了:“是啊,我可太了解你了。只有激发你的意愿,你才会奋不顾身地去改变。余家爸妈不是因你而死,你就没有想过回去,我也激发不了。但是说穿了,余寒和你的感情就跟纸一样薄,他可以为了挽救父母的产业而耗尽心力,为了自己的妹妹遭到□□而杀人,为了你呢,他做过什么?你和余歆的友谊就更可笑了,就算她是你唯一的朋友,也不值得你穿来穿去啊,你图什么,助人为乐吗?”
林寻也不禁笑了:“我的穿来穿去还不是你主导的?时间、地点我有得选吗?你总是问值得不值得,看来在你的思维里,做每件事都要有目的、求回报——回报值得才做。帮人、救人在你看来也是一种利益计算,要有实际所得才去做,有损失就不值得做。”
“她”的笑声尤其尖锐,声音也阴沉了几分:“等你再多穿几次就不会这么天真了,到时候你会变得跟我一样。或者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给你,现在有个人溺水了,他很绝望,在水里不停地挣扎,感受到死亡地逼近。而在岸上有一群人正在围观拍照,大部分都是陌生人,但还有一小部分是溺水者的熟人。这些人没有一个跳下水,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都在想什么吗?”
林寻接道:“他们之中很多人都不会游泳,没有能力去救。”
“她”说:“错,他们之中会游泳的远比你认为得要多。有人想,真是太麻烦了,还要弄湿自己的衣服;有人想,我太累了,懒得下水,反正我不救也会有人去的;有人想,见死不救又不犯法,这么多人都在看,都不去救,就算有道德谴责也有一群人陪我,那些谴责我的人也只会说说,让他们下水,他们也不会去的;还有人想,要是我救了他,还搭上自己的命,那我多倒霉呀。至于溺水者的熟人、朋友,他们则忙着评判溺水者的价值——这个人以前对我好吗,值得我下水吗,救了他我能得到什么?一句感谢?就在这时,有一个人终于下水了,但很可惜,他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你知道这时候围观的人是怎么想的吗——啊,还好不是我,看来不下水是对的,谢天谢地!你看,这才是人啊,趋利避害,复仇是最爽的,救人是最傻的。我很乐意做你的向导,带你一起欣赏这五花八门的人性、五彩斑斓的利己主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那最后几个字落地很轻。
林寻耐着性子听完,忍不住再次叹气:“你一直跟着我,那么我上课的时候你应该也听到了,这是哪个老师教你的?‘为己’指的不是损人利己,先考虑个人得失,一定要自己得到而他人失去,而是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得失,都是对自己‘为人’的修正,最终‘成为’更完整的人。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即便你真的无所不能,任何想要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你也不会满足。因为你觉得世界是围着你转的,凡事都要为你服务,你心里的黑洞只会越来越大,多少东西都填不满。”
“她”问:“笑话,计较得失有什么错,我做人就是这样的准则啊,犯法吗?我就是欲壑难填,不愿意吃亏,就是得到全世界也不满足,这是因为我的欲望足够强大啊,而且我的欲望和能力匹配。”
林寻反问:“那在你来之前,你有过朋友吗,有亲人吗,有你关心的人吗,被人关心过吗,有人帮助过你吗?他们在关心你、帮助你的时候,是否也在计算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
“她”说:“我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也不需要有。”
林寻:“也是。按照质量守恒定律,有人得到就会有人失去,和你做朋友一定要经常吃亏给你才行,你的亲人面对你大概也只有防备和算计。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想法,那么当我遇到困难时,也不会有人帮我。”
“她”说:“所以要自己变强啊,为什么要等人帮助呢?我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我有现在的能力已经无敌了。就算溺水的那个人是我的朋友,我都可以坦然地站在岸边拍照打卡。这个朋友没有了就再换一个喽,就算一个朋友都没有又怎么样呢,我有什么实际损失吗?哪怕有一百个人在我面前淹死,我都能心安理得。”
林寻懒得再费口舌:“你真是病得不轻。”
“她”乐不可□□你呢?你也有病,但不是精神分裂,而是性格有缺陷,所以你才要成为什么更好的自己。而我已经很完美了,没有进步空间,自然就不需要改变啊!你亲情缺失,你就要去救母。你友情缺失,周围的人除了余寒和余歆没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他们不嫌弃你有病,你就被他们感动了,告诉自己你还有可取之处。然后你又被自己拥有的能力感动,你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