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是那些大船。
    李家挂着曹国公的牌子,不是弱小的海船,没必要退让,也没必要看朱棣脸色。别人顾忌朱棣与朱橚是亲兄弟,不敢直说,那就由自己来说。
    “皇上,周王罪行已是昭昭,臣请命逮捕周王入京!”
    李景隆肃然道。
    徐辉祖、解缙、茹瑺等人都吃惊地看着李景隆,这个家伙为了讨好皇帝,直接与燕王对着干啊。
    朱允炆没有说话,将目光看向了朱棣。
    朱棣缓缓抬起头,看着朱允炆,一字一句地说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臣附议曹国公之言,逮捕周王入京候审!”
    朱允炆暗暗握住手,朱棣没有选择帮助自己的亲弟弟,也没有避讳,而是主张对周王以“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来办。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这一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最初是由韩非子、商鞅等人提出。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史记?商君列传》:“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但这种思想,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并不是如此。
    封建王朝,本身就存在着不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别做梦了……
    就以商鞅“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来论,商鞅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是“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也就是说,太子犯了错,商鞅没有处罚太子,因为那是“君嗣”,要怪就怪太子的老师,这两个人没教导好,那就一起收拾了吧……
    纵览历史长河,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只存在于只言片语之中,而处罚“王子”死刑的,又是寥寥无几。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对众人道:“周王是否有异心,朕都不能容他继续留在开封。说到底,周王是朕的叔叔,皇室宗亲,不宜广宣于内外,此事再没有定论之前,不可传之于众。”
    解缙等人连忙表态遵从。
    朱允炆看向朱棣,严肃地说道:“燕王叔,宗人府当下以你为尊,待周王返回京师之后,朕希望由你来处置此事。”
    “臣遵旨。”
    朱棣没有推辞,答应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对茹瑺与徐辉祖道;“既如此,便传令铁铉,听从郁新安排,择机入开封府,邀周王及其家眷、官属,乘马车至京师。”
    “臣领旨。”
    茹瑺、徐辉祖道。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的目光有些惊叹,他选择了动手,不是简单地处置周王一人,而是打算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开封周王府!
    虽体面地安排“马车”,但谁都清楚,他们的身份,是囚。
    朱允炆挥了挥手,众人纷纷退了出去。
    看着朱有爋的奏折,朱允炆苦涩地摇了摇头,原以为自己不走削藩老路,会很难处置周王朱橚,谁料白莲教、黄河夺淮等事竟关联着周王,派遣郁新前往开封府,一是为了查明真相,二是为了寻机削掉周王。
    现在好了,郁新调查进展缓慢,正在开封府里面当黄雀,准备捕蝉,这边朱有爋却送来了密报,让想要拿下周王的朱允炆暗暗庆幸。
    开封府作为一个战略要冲,朱允炆绝不允许藩王把控。
    无论周王有没有罪,他都会因此而离开开封,再无回去之可能。
    朱允炆走入一旁的房间,看着大明疆域沙盘,将一个黑色的三角旗从开封的位置取了下来,随手拿起了日月旗,插在了开封的位置上。
    “开封之事,当休。”
    朱允炆舒了一口气,围着沙盘缓缓走着,目光盯着沙盘中插着黑旗的位置。
    “九大塞王之中,只剩下四个,谷王朱橞在宣府,庆王朱栴在宁夏,肃王朱楧在甘州,还有,辽王朱权在大宁!”
    朱允炆停下脚步,盯着大宁这一片区域。
    谷王、庆王、肃王都不足以为虑,唯有辽王朱权,是最棘手之人,他有勇有谋,有影响力,又是联系与控制朵颜三卫的核心人物,一旦动他,大宁会不会失稳,若不动他,大宁还能是大明的疆土吗?
    朱允炆拿不准朱权的盘算,历史中只记载了他只萌芽却未成长起来的野心,而熄灭他野心之火的那个人,叫做朱棣。
    可眼下没有靖难之役,朱棣不会去夺走宁王的朵颜三卫,挟持他南下,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慢慢发酵自己的野心。
    走出房间,朱允炆召安全局岳四海,道:“传信刘长阁,警惕宁王,同时转知盛庸,让他不可大意,务必小心。”
    岳四海听闻后,连忙去安排。
    入夜,清冷的月光洒在茫茫田野之上,田野北面,是一片密林。
    老船工身心疲倦地瘫坐在一棵树旁,脸色苍白地看着不远处缓缓走来的短小身影,不甘地喊道:“终究是逃不过吗?”
    沙沙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股阴冷的气息,吹至了老船工的脸上。
    老船工看着高只有五尺左右的精悍男子,身后竟背着三把大刀,而那大刀,似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