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节(1/3)
李芳果坚持道。
李芳远叹了一口气,看了看大殿里的人,道:“如果你不这样做,那我只好自己写一封诏书,宣布你禅让于我。当然,这样做他们都得死。”
李芳果挣扎再三,终丢下了宝剑:“我不是屈服于你,而是不希望再死那么多人。”
李芳远笑了。
不久之后,李芳远收到了李芳果的禅让诏书,然后拿着诏书,去拜见了太上王李成桂,李成桂见李芳干、李芳果都没死,而此时李芳远又掌控了整个松京城,便拟写了诏书,将其封为世子。
拥有世子身份,然后拿出禅让诏书,李芳远就以这种身份,成为了松京城的主人,真正开始掌控朝-鲜,
李芳远为了巩固政权,在流放了李芳干、李芳果的同时,杀掉了为李芳干出主意的朴苞,并提拔自己的亲信掌握大权,同时将已经退休回家的前左政丞赵浚召了回来,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赵浚的儿子,让其再次担任左政丞。
至此,赵浚与河仑成为了李芳远的智谋。
赵浚认为,朝-鲜王国继位必须得到明朝的册封,立主李芳远派遣使臣出使大明,以求册封。
李芳远担忧地问道:“李芳果几次出使都没有得到册封,眼下我初掌大权,明朝大天子能册封于我?”
事实上,李芳果的王位虽然是在第一次王子之乱后获得的,但毕竟有李成桂的许可,也算是正牌的国王。李芳远和李芳果的王位相比,更有些来路不正。
赵浚不以为然,自信地说:“此一时,彼一时。李芳果在时,是国王与怀安公节制八道兵马,眼下只有国王,再无人分权,国已定,民心已定,大明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李芳远沉思许久,最终接受了赵浚的意见,找来了签书三军府事李詹,对其下令:“此番出使,务必央求大明天子册封,为助你功成,可自军营中,携把八十匹战马为使礼同行。”
李詹答应,收下李芳远的国书,便去找人准备出使事宜,此时,已是十一月中旬。
朝-鲜内部王位的更迭,对于大明似乎并没有多少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李芳果无能,意味着好欺负,大明原本是可以欺负一下的,但看在李芳果即将倒霉的份上,没有欺负他。但现在上位的李芳远,并不是一个好欺负的人。
李芳远是有野心的,这份野心,并不是对外征伐,而是富国强兵,国泰民安,亦或者说,他想要开创一个朝-鲜的“贞观盛世”。
可盛世哪里容易来,折腾多了,也腰疼不是。
第一个让李芳远腰疼的,是倭寇。
倭寇问题,可不是明朝才有的特殊问题,早在郑和开着大福船打倭寇之前,李芳远就站在全罗道,站在釜山,望着大海打倭寇了。
现在的倭寇问题已经不太严重了,但总会时不时过来一趟。
李芳远不希望倭寇不请自来,又考虑到朝-鲜内部问题不少,于是大笔一挥,废掉自高丽以来的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
天才的君主都差不多,第一刀,都从军事开始。
第六百零九章 大朝觐的序曲(三更)
山东布政使司。
布政使李彦祯看过名单,核对清楚人数之后,就准备出发了,身后是山东六府、十五州、八十九个县的几乎所有官员,一百多号人,顺着北风南下,准备参与朝廷的大朝觐。
按照洪武时期的规制,三年一次大朝觐,届时各地府、州、县官赴京朝觐。
大明一千多个县,近两百个州,还有一百多个府,如果这些官员各自上路,那是很不安全的,也是很容易耽误时间的,万一谁走错路,睡过了头,大朝觐的时候点名不在,那就麻烦大了。
所以每次大朝觐,并不是知县、知府出门乘坐二路驴车去京师,而是先换乘八路牛车去布政使衙门签到,然后等着同僚一个个赶过来,最后一起手牵手,唱着歌,奔赴大京师。
虽然大朝觐规定各地官员必须参加大朝觐,但还是有一些特殊的豁免条款,比如这位是四川知县,不巧的是,他即不是在成都附近当官,也不在重庆、广元,而是在泸沽县,虽然家里有个泸沽湖,静美的不成样子,但要从泸沽跑到成都,再从成都跟着跑到南京……
考虑到一些边远地区,特别还是边远山区的官员,人家去京师一趟,路上至少得三个月,如果走得腿疼,中间又休息几天,估计要半年,这样一算,去京师跑一趟,这还得大一岁……
这要三年任期,两年干活,一年出差,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所以对待这些官员,朝廷是需要提前给皇上递名单的,告诉哪些官员来不了,或实在是太难来了,皇上给个恩典,让他们待在原地接受考核吧。
这些官员提前收到恩准,自然就不需要跋山涉水了。
除了这些官员之外,一些出了自然灾难、战乱盗贼的地方,官员需要留下来安抚民心,需要处理的事很多,朝廷也会恩准其不需要参与朝觐。
所以,山东青州知府黄子澄就没有跟来,青州嘛,今年乱了那么久,总需要黄子澄这个知府坐镇,办点事的。可黄子澄不这样想,青州这地方冬天很冷,再安抚民心,老百姓也不
李芳远叹了一口气,看了看大殿里的人,道:“如果你不这样做,那我只好自己写一封诏书,宣布你禅让于我。当然,这样做他们都得死。”
李芳果挣扎再三,终丢下了宝剑:“我不是屈服于你,而是不希望再死那么多人。”
李芳远笑了。
不久之后,李芳远收到了李芳果的禅让诏书,然后拿着诏书,去拜见了太上王李成桂,李成桂见李芳干、李芳果都没死,而此时李芳远又掌控了整个松京城,便拟写了诏书,将其封为世子。
拥有世子身份,然后拿出禅让诏书,李芳远就以这种身份,成为了松京城的主人,真正开始掌控朝-鲜,
李芳远为了巩固政权,在流放了李芳干、李芳果的同时,杀掉了为李芳干出主意的朴苞,并提拔自己的亲信掌握大权,同时将已经退休回家的前左政丞赵浚召了回来,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赵浚的儿子,让其再次担任左政丞。
至此,赵浚与河仑成为了李芳远的智谋。
赵浚认为,朝-鲜王国继位必须得到明朝的册封,立主李芳远派遣使臣出使大明,以求册封。
李芳远担忧地问道:“李芳果几次出使都没有得到册封,眼下我初掌大权,明朝大天子能册封于我?”
事实上,李芳果的王位虽然是在第一次王子之乱后获得的,但毕竟有李成桂的许可,也算是正牌的国王。李芳远和李芳果的王位相比,更有些来路不正。
赵浚不以为然,自信地说:“此一时,彼一时。李芳果在时,是国王与怀安公节制八道兵马,眼下只有国王,再无人分权,国已定,民心已定,大明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李芳远沉思许久,最终接受了赵浚的意见,找来了签书三军府事李詹,对其下令:“此番出使,务必央求大明天子册封,为助你功成,可自军营中,携把八十匹战马为使礼同行。”
李詹答应,收下李芳远的国书,便去找人准备出使事宜,此时,已是十一月中旬。
朝-鲜内部王位的更迭,对于大明似乎并没有多少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李芳果无能,意味着好欺负,大明原本是可以欺负一下的,但看在李芳果即将倒霉的份上,没有欺负他。但现在上位的李芳远,并不是一个好欺负的人。
李芳远是有野心的,这份野心,并不是对外征伐,而是富国强兵,国泰民安,亦或者说,他想要开创一个朝-鲜的“贞观盛世”。
可盛世哪里容易来,折腾多了,也腰疼不是。
第一个让李芳远腰疼的,是倭寇。
倭寇问题,可不是明朝才有的特殊问题,早在郑和开着大福船打倭寇之前,李芳远就站在全罗道,站在釜山,望着大海打倭寇了。
现在的倭寇问题已经不太严重了,但总会时不时过来一趟。
李芳远不希望倭寇不请自来,又考虑到朝-鲜内部问题不少,于是大笔一挥,废掉自高丽以来的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
天才的君主都差不多,第一刀,都从军事开始。
第六百零九章 大朝觐的序曲(三更)
山东布政使司。
布政使李彦祯看过名单,核对清楚人数之后,就准备出发了,身后是山东六府、十五州、八十九个县的几乎所有官员,一百多号人,顺着北风南下,准备参与朝廷的大朝觐。
按照洪武时期的规制,三年一次大朝觐,届时各地府、州、县官赴京朝觐。
大明一千多个县,近两百个州,还有一百多个府,如果这些官员各自上路,那是很不安全的,也是很容易耽误时间的,万一谁走错路,睡过了头,大朝觐的时候点名不在,那就麻烦大了。
所以每次大朝觐,并不是知县、知府出门乘坐二路驴车去京师,而是先换乘八路牛车去布政使衙门签到,然后等着同僚一个个赶过来,最后一起手牵手,唱着歌,奔赴大京师。
虽然大朝觐规定各地官员必须参加大朝觐,但还是有一些特殊的豁免条款,比如这位是四川知县,不巧的是,他即不是在成都附近当官,也不在重庆、广元,而是在泸沽县,虽然家里有个泸沽湖,静美的不成样子,但要从泸沽跑到成都,再从成都跟着跑到南京……
考虑到一些边远地区,特别还是边远山区的官员,人家去京师一趟,路上至少得三个月,如果走得腿疼,中间又休息几天,估计要半年,这样一算,去京师跑一趟,这还得大一岁……
这要三年任期,两年干活,一年出差,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所以对待这些官员,朝廷是需要提前给皇上递名单的,告诉哪些官员来不了,或实在是太难来了,皇上给个恩典,让他们待在原地接受考核吧。
这些官员提前收到恩准,自然就不需要跋山涉水了。
除了这些官员之外,一些出了自然灾难、战乱盗贼的地方,官员需要留下来安抚民心,需要处理的事很多,朝廷也会恩准其不需要参与朝觐。
所以,山东青州知府黄子澄就没有跟来,青州嘛,今年乱了那么久,总需要黄子澄这个知府坐镇,办点事的。可黄子澄不这样想,青州这地方冬天很冷,再安抚民心,老百姓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