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节(1/3)
宋晟现在名为“宋疯子”,御史弹劾宋晟专断独行,独揽西北军事,让朱允炆撤其职务,不过朱允炆没有答应。
在西北想要建造起马场,没有统一的调配与军事部署是很难的,毕竟大明没那么多好马,宋晟只能向西索要,哈密以西、亦力把里,西面不够,那就只能出关去北面找马了,不巧的是,北面正好是瓦剌的地盘。
马哈木与哈什哈大战正酣的时候,正是宋晟出关打草谷的时候,许多原本逃命的小部落,因此而被宋晟消灭,至于族群中的战马,自然而然被送到了养马场。
时间长了,都没人敢靠近长城边了。
朱允炆也被朱棣说笑了:“宋晟现在为了几十匹马都敢出关,可谓是急马若渴。眼下马哈木等人派遣使臣前来,与他怕是有些关系。”
估计马哈木也不想整天提防着宋晟,太累了,索性低个头。
解缙沉思稍许,道:“不管马哈木是想避免宋晟偷袭,还是休养生息,他派遣使臣而来,都希望得到大明的册封,以缓解大明与瓦剌之间的关系。依臣看,册封马哈木等人并无不妥。”
陈迪甩袖而出,反对:“马哈木请求册封与入贡,显然是蛰伏之策,等他变得强大起来,定会将刀锋对准大明,若今日养虎为患,他日必为虎伤,臣认为应拒绝马哈木册封与入贡。”
茹瑺看着解缙与陈迪相互争辩,连忙插了句:“臣认为答应马哈木等人册封与入贡,利大于弊。”
朱允炆看着茹瑺,抬手道:“茹阁不妨仔细说说。”
茹瑺不愧是掌管兵部多年的人,直言:“虽然眼下瓦剌看似强大,但经过马哈木与哈什哈的战争,也定是折损不少,需要时间休养。然我朝也需要时间,尤其是马场初建,不宜生变。再者,瓦剌居西北之外,对我朝威胁小,而鞑靼居山西以北等地,随时都可能威胁边境,朝廷不妨扶持马哈木,让其与鞑靼对峙,我们作壁上观。”
徐辉祖拿出了一份舆图,指了指瓦剌与鞑靼的势力范围,说:“从位置上来看,鞑靼居草原中部大部,瓦剌地处西北,鞑靼一旦寇边,其威胁确实超过瓦剌,而且今年鞑靼内部很是平静……”
朱允炆清楚,徐辉祖的意思是鞑靼也在休养生息,如果给他们更多的喘息时间,对大明的威胁更重,毕竟就在家门口。
“可若是如此的话,就会让瓦剌坐大西北,这也是一个巨大威胁。”
朱允炆皱眉道。
朱棣看出了朱允炆的担忧,说:“皇上,自古以来难有两全之法。想要分化瓦解,削弱北元力量,眼下最合适的就是挑选马哈木等人,让瓦剌坐大继而威胁鞑靼,引其内斗。”
朱允炆看向解缙等人,解缙微微点头,郁新、茹瑺也表示同意,陈迪依旧担忧,徐辉祖与朱棣都表示赞同,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只能权衡利弊,选择对大明稍微有利的一种方略。
“那就由内阁与礼部拟定文书,好好接待吧。”
朱允炆需要北元乱起来,马哈木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家伙,他不仅会蚕食鞑靼的地盘,还会最终与大明为敌,不过,等他成长到敢叫嚣大明的时候,也没他的希望了吧。
二炮局将大部分神机炮都运到了广西,现在应该在多邦城外了吧?
火器的威力一定会让这个世界颤抖,大明军队也会逐渐从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逐渐转化为冷、热-兵器共存的时代。
养一只狼,并不需要过于担忧,只要手中有猎枪。
广州,阳江船厂。
前军都督府府事,老驸马李坚看着驶来的船队,一脸的欣慰。
来是李兴、严岳等水师船队,李坚站在码头,对一脸疲倦的李兴等人喊道:“五千请战文,各个皆豪杰。你们辛苦了。”
李兴、严岳等人下船行礼:“不敢当。”
李坚知道,这些人当得自己亲自迎接。
李坚等人原奉命与郑和二下南洋,不过郑和为了西航,将李兴等船队留在了旧港宣慰司,以护卫商队返航。
李兴成功完成了护航任务,于八月中旬将商船送至苏州太仓州,然后带人紧急进入京师,求见朱允炆,希望水师船队可以南下,帮助张辅攻克安南,开辟第二战场。
朱允炆考虑到李坚已带三艘宝船与三十艘大福船南下,加之李兴等军士长途远航,需要休养一段时日,便婉拒了。
谁知李兴并没有放弃,回去之后就弄出来个五千人请战书,血手印成为了最震撼人心的“文字”,朱允炆感动之余,命徐辉祖亲自前往水师慰问,并准许李兴、严岳等率部南下,与李坚的船队会和。
在朱允炆的作战方略中,除了自云南、广西两线进军外,还有第三条线,那就是大明水师自广东,穿越琼州海峡进军。
李坚在这里等候李兴、严岳等人多时,眼见众人抵达,为节省时间,干脆就在船厂内的船坞中召集了各将士,安排作战方略。
“按照作战计划,张辅、沐晟此时应该已经会师于多邦城下,我们需要即刻出发,前往交趾洋,威胁清化。”
李坚指着舆图,一脸严肃地说。
李兴看了看舆图,皱眉道:“就算是我们眼下满帆前行,抵达交趾洋
在西北想要建造起马场,没有统一的调配与军事部署是很难的,毕竟大明没那么多好马,宋晟只能向西索要,哈密以西、亦力把里,西面不够,那就只能出关去北面找马了,不巧的是,北面正好是瓦剌的地盘。
马哈木与哈什哈大战正酣的时候,正是宋晟出关打草谷的时候,许多原本逃命的小部落,因此而被宋晟消灭,至于族群中的战马,自然而然被送到了养马场。
时间长了,都没人敢靠近长城边了。
朱允炆也被朱棣说笑了:“宋晟现在为了几十匹马都敢出关,可谓是急马若渴。眼下马哈木等人派遣使臣前来,与他怕是有些关系。”
估计马哈木也不想整天提防着宋晟,太累了,索性低个头。
解缙沉思稍许,道:“不管马哈木是想避免宋晟偷袭,还是休养生息,他派遣使臣而来,都希望得到大明的册封,以缓解大明与瓦剌之间的关系。依臣看,册封马哈木等人并无不妥。”
陈迪甩袖而出,反对:“马哈木请求册封与入贡,显然是蛰伏之策,等他变得强大起来,定会将刀锋对准大明,若今日养虎为患,他日必为虎伤,臣认为应拒绝马哈木册封与入贡。”
茹瑺看着解缙与陈迪相互争辩,连忙插了句:“臣认为答应马哈木等人册封与入贡,利大于弊。”
朱允炆看着茹瑺,抬手道:“茹阁不妨仔细说说。”
茹瑺不愧是掌管兵部多年的人,直言:“虽然眼下瓦剌看似强大,但经过马哈木与哈什哈的战争,也定是折损不少,需要时间休养。然我朝也需要时间,尤其是马场初建,不宜生变。再者,瓦剌居西北之外,对我朝威胁小,而鞑靼居山西以北等地,随时都可能威胁边境,朝廷不妨扶持马哈木,让其与鞑靼对峙,我们作壁上观。”
徐辉祖拿出了一份舆图,指了指瓦剌与鞑靼的势力范围,说:“从位置上来看,鞑靼居草原中部大部,瓦剌地处西北,鞑靼一旦寇边,其威胁确实超过瓦剌,而且今年鞑靼内部很是平静……”
朱允炆清楚,徐辉祖的意思是鞑靼也在休养生息,如果给他们更多的喘息时间,对大明的威胁更重,毕竟就在家门口。
“可若是如此的话,就会让瓦剌坐大西北,这也是一个巨大威胁。”
朱允炆皱眉道。
朱棣看出了朱允炆的担忧,说:“皇上,自古以来难有两全之法。想要分化瓦解,削弱北元力量,眼下最合适的就是挑选马哈木等人,让瓦剌坐大继而威胁鞑靼,引其内斗。”
朱允炆看向解缙等人,解缙微微点头,郁新、茹瑺也表示同意,陈迪依旧担忧,徐辉祖与朱棣都表示赞同,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只能权衡利弊,选择对大明稍微有利的一种方略。
“那就由内阁与礼部拟定文书,好好接待吧。”
朱允炆需要北元乱起来,马哈木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家伙,他不仅会蚕食鞑靼的地盘,还会最终与大明为敌,不过,等他成长到敢叫嚣大明的时候,也没他的希望了吧。
二炮局将大部分神机炮都运到了广西,现在应该在多邦城外了吧?
火器的威力一定会让这个世界颤抖,大明军队也会逐渐从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逐渐转化为冷、热-兵器共存的时代。
养一只狼,并不需要过于担忧,只要手中有猎枪。
广州,阳江船厂。
前军都督府府事,老驸马李坚看着驶来的船队,一脸的欣慰。
来是李兴、严岳等水师船队,李坚站在码头,对一脸疲倦的李兴等人喊道:“五千请战文,各个皆豪杰。你们辛苦了。”
李兴、严岳等人下船行礼:“不敢当。”
李坚知道,这些人当得自己亲自迎接。
李坚等人原奉命与郑和二下南洋,不过郑和为了西航,将李兴等船队留在了旧港宣慰司,以护卫商队返航。
李兴成功完成了护航任务,于八月中旬将商船送至苏州太仓州,然后带人紧急进入京师,求见朱允炆,希望水师船队可以南下,帮助张辅攻克安南,开辟第二战场。
朱允炆考虑到李坚已带三艘宝船与三十艘大福船南下,加之李兴等军士长途远航,需要休养一段时日,便婉拒了。
谁知李兴并没有放弃,回去之后就弄出来个五千人请战书,血手印成为了最震撼人心的“文字”,朱允炆感动之余,命徐辉祖亲自前往水师慰问,并准许李兴、严岳等率部南下,与李坚的船队会和。
在朱允炆的作战方略中,除了自云南、广西两线进军外,还有第三条线,那就是大明水师自广东,穿越琼州海峡进军。
李坚在这里等候李兴、严岳等人多时,眼见众人抵达,为节省时间,干脆就在船厂内的船坞中召集了各将士,安排作战方略。
“按照作战计划,张辅、沐晟此时应该已经会师于多邦城下,我们需要即刻出发,前往交趾洋,威胁清化。”
李坚指着舆图,一脸严肃地说。
李兴看了看舆图,皱眉道:“就算是我们眼下满帆前行,抵达交趾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