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节(2/3)
了男人,孩子失去了父亲,但她担起了一切,以她一个人的肩膀。
她不需要自己的帮助。
朱允炆带人走了,看着鳞次栉比的店铺,不由说:“北宋时,扬州最高商税达到九万贯,虽然执行的是二十税一的商税,但总得来说,商税已达十五税一,甚至是十税一,这也让宋时商税占比极高,支撑起了其朝廷运行。眼下扬州商税几何,解账房可知?”
解缙面露难色,扬州商税属于户部主管,这是夏元吉的专长,自己怎么知道。
朱允炆没有为难解缙,只平静地说:“去年扬州商税是六万五千贯,夏元吉曾预言,给扬州三年,商税可超前宋。你们想过没有,若大明真有前宋的财政,却无前宋的冗员、冗兵、冗费,那我们大明的版图将开拓到哪里?我们的战船将开往哪里?后世将如何评价建文盛世?”
ps:
感谢v臭不要脸v读者打赏,惭愧,最近有点忙,实在没办法爆更,保证下个月补回来。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
第七百零四章 增加的盐价
前宋之富,令人神往。
若大明真有一日富堪北宋巅峰,又无“三冗”之祸,那这版图、这盛世岂不是远超盛汉唐?
朱棣深深看着朱允炆,他虽然年轻,却怀揣着令人难以揣摩与窥视的智慧,他对大明未来的勾画,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就如他提出想要收回西域,这一点就连太祖也只是想想,仅仅是想而已。
西域太远太远,远到大明国力只能控制在嘉峪关一线,再远下去,根本就无法控制,除了羁縻之策,笼络地方,根本就无法可行。
然而,真的不可行吗?
朱棣十分清楚一点,现在的大明朝与父亲朱元璋时期的大明朝有了许多变化,事关军略方面的变化就有三点:
其一,新军之策,让军士战力稳中有进。
其二,二炮局。新式火器的出现与应用,证明了其在战场上的威力,眼下朝廷正在积极扩大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一个显著变化。
其三,混凝土!
混凝土已经不再单纯应用于道路一个方面,济宁水柜中的闸门,京师英烈碑的方案,都证明了一点,混凝土是可以用来筑造建筑的,比如说城池!
大明难以守护关外,一个极大的因素就是缺少骑兵,茫茫大草原毫无遮拦,很难确保不被蒙古骑兵一口吃掉。
但如果在草原上突然多了一座城池,那事情就两说了。
大明打野战不厉害,但守城还是一流的,骑兵再凶猛,马也不可能飞到城墙上去,想骑着马爬墙是不可能的,只能用人堆,就是不知道蒙古愿意付出多少代价一座城一座城地啃过来……
混凝土城墙的出现足以改变大明在关外的格局,即使是出了嘉峪关,也能够在嘉峪关外打造新的城池,到时候,大明军队完全可以将西域从羁縻状态转变为实际控制。
当然,这需要钱,很多很多的钱……
朱棣隐隐有些期待,期待朱允炆能做到那一步,到时候,自己的名字也将标榜史册!
徐辉祖感觉热血沸腾,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金戈铁马的战场,没有父亲徐达与一干开国大将的风采,但自己追随的建文帝并不是一个昏庸的人,他有野心,也有计划,即不冲动也不怯懦,跟着他走,一定有自己比肩父辈的机会!
解缙目光中有些狂热,朱允炆的布局从来都不是一个方面的,他即重民生,也重军士,即重防守,又重进攻。
他对自己人很是仁慈,官员中冒犯者无数,犯错者不少,只要不是天怒人怨的大事,基本上官员都活得好好的,多数止步免官发配。同时他对外又是冷酷的,因为他的军令死了无数的安南人,北元人,日本人,南洋人。
经过四年的相处与陪伴,解缙依旧没有看穿过朱允炆,但现在解缙似乎明白过来,朱允炆想要的盛世,是宋的富裕,汉唐的霸气!
朱允炆不知道朱棣等人的想法,游走在繁华之中,察访着民情。
解缙看着不远处的商铺,道:“少爷可知这扬州城什么商人最多?”
徐辉祖呵呵一笑,朱棣连连点头,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朱允炆走上桥,看着河上的船,笑道:“苏杭以丝绸、农货、番货为主,可扬州大不同,这里虽有丝绸、农活与番货,但占据主导的还是盐。”
解缙等人笑呵呵地陪在一旁。
大明盐场不少,主要为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广东、海北等盐场。
但论规模与地位,为首的是两淮盐场。
两淮即淮北、淮南,以淮河为界。淮北多是晒盐,淮南多是煎盐。
明代采取的是盐引制,一引是两百斤,一大引是四百斤(中后期偶尔会变动,甚至会达五六百斤)。
按照洪武年间数据,两淮盐场生产盐三十五万大引,而全国盐产量只有一百三十余万大引,两淮盐在全国盐产量中的占比是两成七,近三分之一。正因如此,民间还有“两淮盐,天下咸”的谚语。
“那我们去看看盐价如何?”
解缙提议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不远处就是一盐铺,明代盐铺类似
她不需要自己的帮助。
朱允炆带人走了,看着鳞次栉比的店铺,不由说:“北宋时,扬州最高商税达到九万贯,虽然执行的是二十税一的商税,但总得来说,商税已达十五税一,甚至是十税一,这也让宋时商税占比极高,支撑起了其朝廷运行。眼下扬州商税几何,解账房可知?”
解缙面露难色,扬州商税属于户部主管,这是夏元吉的专长,自己怎么知道。
朱允炆没有为难解缙,只平静地说:“去年扬州商税是六万五千贯,夏元吉曾预言,给扬州三年,商税可超前宋。你们想过没有,若大明真有前宋的财政,却无前宋的冗员、冗兵、冗费,那我们大明的版图将开拓到哪里?我们的战船将开往哪里?后世将如何评价建文盛世?”
ps:
感谢v臭不要脸v读者打赏,惭愧,最近有点忙,实在没办法爆更,保证下个月补回来。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
第七百零四章 增加的盐价
前宋之富,令人神往。
若大明真有一日富堪北宋巅峰,又无“三冗”之祸,那这版图、这盛世岂不是远超盛汉唐?
朱棣深深看着朱允炆,他虽然年轻,却怀揣着令人难以揣摩与窥视的智慧,他对大明未来的勾画,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就如他提出想要收回西域,这一点就连太祖也只是想想,仅仅是想而已。
西域太远太远,远到大明国力只能控制在嘉峪关一线,再远下去,根本就无法控制,除了羁縻之策,笼络地方,根本就无法可行。
然而,真的不可行吗?
朱棣十分清楚一点,现在的大明朝与父亲朱元璋时期的大明朝有了许多变化,事关军略方面的变化就有三点:
其一,新军之策,让军士战力稳中有进。
其二,二炮局。新式火器的出现与应用,证明了其在战场上的威力,眼下朝廷正在积极扩大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一个显著变化。
其三,混凝土!
混凝土已经不再单纯应用于道路一个方面,济宁水柜中的闸门,京师英烈碑的方案,都证明了一点,混凝土是可以用来筑造建筑的,比如说城池!
大明难以守护关外,一个极大的因素就是缺少骑兵,茫茫大草原毫无遮拦,很难确保不被蒙古骑兵一口吃掉。
但如果在草原上突然多了一座城池,那事情就两说了。
大明打野战不厉害,但守城还是一流的,骑兵再凶猛,马也不可能飞到城墙上去,想骑着马爬墙是不可能的,只能用人堆,就是不知道蒙古愿意付出多少代价一座城一座城地啃过来……
混凝土城墙的出现足以改变大明在关外的格局,即使是出了嘉峪关,也能够在嘉峪关外打造新的城池,到时候,大明军队完全可以将西域从羁縻状态转变为实际控制。
当然,这需要钱,很多很多的钱……
朱棣隐隐有些期待,期待朱允炆能做到那一步,到时候,自己的名字也将标榜史册!
徐辉祖感觉热血沸腾,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金戈铁马的战场,没有父亲徐达与一干开国大将的风采,但自己追随的建文帝并不是一个昏庸的人,他有野心,也有计划,即不冲动也不怯懦,跟着他走,一定有自己比肩父辈的机会!
解缙目光中有些狂热,朱允炆的布局从来都不是一个方面的,他即重民生,也重军士,即重防守,又重进攻。
他对自己人很是仁慈,官员中冒犯者无数,犯错者不少,只要不是天怒人怨的大事,基本上官员都活得好好的,多数止步免官发配。同时他对外又是冷酷的,因为他的军令死了无数的安南人,北元人,日本人,南洋人。
经过四年的相处与陪伴,解缙依旧没有看穿过朱允炆,但现在解缙似乎明白过来,朱允炆想要的盛世,是宋的富裕,汉唐的霸气!
朱允炆不知道朱棣等人的想法,游走在繁华之中,察访着民情。
解缙看着不远处的商铺,道:“少爷可知这扬州城什么商人最多?”
徐辉祖呵呵一笑,朱棣连连点头,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朱允炆走上桥,看着河上的船,笑道:“苏杭以丝绸、农货、番货为主,可扬州大不同,这里虽有丝绸、农活与番货,但占据主导的还是盐。”
解缙等人笑呵呵地陪在一旁。
大明盐场不少,主要为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广东、海北等盐场。
但论规模与地位,为首的是两淮盐场。
两淮即淮北、淮南,以淮河为界。淮北多是晒盐,淮南多是煎盐。
明代采取的是盐引制,一引是两百斤,一大引是四百斤(中后期偶尔会变动,甚至会达五六百斤)。
按照洪武年间数据,两淮盐场生产盐三十五万大引,而全国盐产量只有一百三十余万大引,两淮盐在全国盐产量中的占比是两成七,近三分之一。正因如此,民间还有“两淮盐,天下咸”的谚语。
“那我们去看看盐价如何?”
解缙提议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不远处就是一盐铺,明代盐铺类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