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个穿着皂服的衙役到了茶楼,周围的百姓不仅没有鄙视或躲避,还有几个上前打招呼的,茶楼的掌柜更表示要免了他们的茶水钱。
    “这里挺好。”
    马恩慧很喜欢这里,只有寻常与平淡的生活,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贪腐欺压。
    朱允炆微微点头,歇了歇脚,命人结了账就离开了茶楼,走向西城,穿街过巷,偶是品尝下街边小吃,然后不着痕迹地说一句“这里可谓是路不拾遗”之类的话,就会引摊主滔滔不绝……
    明白了,清楚了。
    怀远城上一任知县魏八才,在发洪水的时候占据高地龟山。班头李武为百姓请命却被吊起来打,大水来了,百姓被淹死不少,民变起,魏八才等人被活活打死,李武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后经朝廷委任,成为怀远知县。
    李武知道百姓的生活有多苦,也亲眼见识过百姓打死人的疯狂与力量,自接任怀远知县以来,兢兢业业,处处为民,只用了三年,就将怀远打造得秩序井然。
    这是一个好县官,百姓们对他的风评极好,至少没有欺压百姓。安全局去调查了怀远县衙的状纸与刑狱,发现怀远地牢几乎是空的,只关押了五个人。
    这一点很不正常,朱允炆不信邪,在客栈安顿下来翻阅卷宗,发现李武判案那是一个高效,简直比包青天还快,寻常民事案件当场判,通常不会拖延三日,遇到含混不清,证据不够的情况,也干脆,直接就以民意为主。
    比如地主家的狗不见了,地主说是佃农给吃了,还在佃农家里发现了狗尾巴,佃农一口咬定没吃,狗尾巴是有人栽赃。
    这种情况不好判,情节又不严重,李武都懒得深入调查,直接尊重朴素的民意,民意同情佃农,那佃农就没吃狗,民意支持地主,那佃农就吃了狗……
    简单又滑稽的办法,却让百姓都支持,朱允炆有些郁闷,如果暴昭或侯泰在这里,估计要把李武再吊起来打一顿,大明律你都不翻,就判吗?
    好在大事与刑事案件上,李武还是站得住的,每一桩案件都是证据确凿,条理清晰,而且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报给凤阳府的也会上报。
    士绅吃了点亏也不敢拿李武怎么样,龟山的血虽然干了,但所有人心有余悸,鬼知道惹急了百姓会不会再来一次民变。
    大事计较,小事了了,这就成了怀远士绅与地主的一致态度。
    百姓,知县,士绅就这样达成了一种平衡,怀远的和平与安稳是如此来的。
    朱允炆了解一切之后,苦笑着摇了摇头,一个县治是否清明,是否有民心,关键还是需要看知县,一个好的知县可以造福百姓,一个坏的知县却是危害一方。
    移民百姓在这里也挺好,已经彻底融入了怀远,孩子们脸上的笑意很是灿烂。
    没有打扰李武当一个好官,朱允炆带人离开怀远城,向北前往宿州,两日后抵达固镇附近。
    在这里,朱允炆带人深入乡野之间,走访民情,可以看到,宁静的村落过着平淡的生活,百姓没有多少富余,但多少还能吃得起饭,衣服多是旧了的布衣,打着补丁的更不再少数。
    “气沉丹田,嘿呦!”
    “两膀用力!嘿呦!”
    “用力铲土!嘿呦!”
    远处的号子传了过来,马恩慧很是好奇地看着远处。
    朱允炆等人顺着目光看去,只见百步外聚集了二三十号人,正在忙碌着,不由对马恩慧与贤妃说:“走,我们也去看看。”
    杨士奇、夏元吉跟在一旁,刘长阁前面带路,汤不平则赶着马车,晃悠悠地跟在后面。
    “老丈,这是在做什么?”
    朱允炆见路边有一拄着拐杖的老人,便打了招呼。
    老丈打量了下朱允炆等人,笑呵呵地说:“打口井啊。”
    打井的伙计见朱允炆等人来了,带头喊号子的人转了声:“南面来了女子耶,嘿呦!”
    “嘿呦!”
    众人齐声喊,纷纷抬头看。
    “女子好生俏丽吆,嘿呦!”
    “嘿呦!”
    马恩慧与贤妃听闻之后,脸有些发烫,一转身钻到了马车里面不打算出来了。
    朱允炆在一旁哈哈大笑,这些百姓的号子自己是听过不少的,后世时打地基都需要喊号子,偶尔调侃几句并非是不尊重与调戏,而是缓解下疲惫,这对百姓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夏元吉、杨士奇跟着朱允炆走了过去,打井的百姓见状让出一条道。
    “呀,原来是在下井桡(nao),怪不得要喊号子。”
    杨士奇笑着说。
    朱允炆看向杨士奇,问出了一个让人以为是白痴的问题:“井桡是什么?”
    众人看着朱允炆一脸发懵,感情这位是个傻少爷,连这都不知道?
    朱允炆很郁闷,自己是真不知道,小时候虽然挑过井里的水,但那都是砖石结构的,没见用木头的,再后来打井都用机器,一根根长条管子往下钻,也没开这么大一洞,哪里见过什么井桡。
    老丈见识多,知道何不食肉糜的道理,虽然有些鄙视朱允炆这种小白,还是主动指着坑里的六边形木架说:“这就是井桡,还是六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