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节(2/4)
最基本的道德。若其不清廉,则直接罢黜,何必参与考核?朝廷每年开出俸禄无数,无论几品官员,亦或是不入流的吏员,朝廷都给了他们应该给的俸禄,足以养家糊口,足以保有部分剩余。若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贪污,以身犯险,朝廷又何必用他?”
“朕说不将清廉纳入考核标准,不是放松对清廉的考察,而是要给天下官员画一条红线,不清廉,则罢黜,按律该如何处置如何处置。洪武年间,贪污则杀,朕不主杀,但朕主罚!辛苦十年二十年穿上了官服,戴上了官帽,不想一朝跌落,就永远记住贪污是一条红线,过了线,则失去所有!”
蹇义心头一震,朱允炆这是要加强吏治啊。
考核不再有清廉项,但并不意味着朝廷对官员是否清廉的评判,而是为了让进入考核的官员更趋向于廉洁,以保障官员队伍的整体纯洁。
把清廉移出考核项,是因为清廉是一个进入官员考核的门槛,如果连门槛都迈步过去,是没资格进入官员考核的,就类似于你要参加宴会,首先你得进得去大门,站在大门外,是没办法吃席的。
朱允炆现在不介意罢黜数以百计的官员,国子监涌出来不少可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正在底层历练,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
完全清廉的官员队伍是不存在的,但朝着清廉队伍建设的努力是不能懈怠的。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人口,田亩,税收,教育,促使官员鼓励百姓生育,垦荒,扫盲等。
朱允炆看向内阁解缙、杨士奇:“拟写文书,告知州府县考核变化事项,同时,都察院还需把关好御史,监察地方官员,一旦发现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与当地士绅勾结,控制矿场等不法事,需及时奏报,吏部、东厂与安全局复核,一旦坐实,革去官职,依律处置!”
第一千零四章 保生大帝的后人
天下的乌鸦,都是一个颜色。
朱允炆十分清醒,想要吏治完全清明只是一个梦想,但通过高压与红线政策,至少可以减少一部分贪官污吏,给治下百姓一个相对轻松的生存空间。
未必是全部,但能帮助一些百姓总归是好事。
将人口与田亩作为考核的关键指标,旨在提高人口增速与田亩总量,旨在提升税收。
朝廷要办的事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没有庞大的人口、田亩基数作为支撑,怎么推行一个接一个的新政?
在朱允炆分析大明人口、田亩,思考国策的时候,东南海上喷薄着一股股黑烟,蒸汽机船平稳地逆流而下,逐渐接近福州。
郁新站在船尾的舵楼上,看着一众蒸汽机船跟随在左右,心头不由地升起一种骄傲与自豪感,对一旁的李坚说:“早些年,皇上屡屡指示户部拨钱钞于国子监,我曾上书反对,现在看来,是我太过肤浅,国子监研制出如此奇妙的装置,日后舟船如虎添翼。”
李坚了解郁新,他是一个传统古板的人,有着固执的文臣理念,但他也是一个不容怠慢的人,稳坐内阁,又被内定进入詹事府,未来权势不可小觑。
“郁巡抚,国子监这些年来培养了诸多人才,这些人才不同于专注儒学,登科及第,他们更有想法,更有见识,也更有能力。人才也好,蒸汽机也好,都需要财力作支撑,户部不给钱,国子监就没办法运作。”
李坚严肃地说。
郁新凝重地点头,国子监蒸蒸日上的背后,是持续不断的财力,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今年前六个月,流入国子监的钱钞就超出了三十万两,这还是公开出来的。至于朱允炆暗地里给了多少,这是不走账的,至少不记在户部的账本上。
但巨大的努力没有白费,国子监确实出现了一大批人才与成果。听说农学院已经在江北、江南诸省教导百姓使用新的耕作器具与耕作办法了,秋收时说不得可以增产。
不管国子监花了多少,只要出了成果,那就是好事。
郁新看向李坚:“我听说龙江船厂在制造大铁船,是真是假?”
李坚呵呵笑了笑:“自然是真的,铁船在撞击、防御上,强于木船,也更适合装配蒸汽机。不瞒郁巡抚,二炮局与工程机械院已经研制出了新型的钢材,蒸汽机、铁船、神机炮,将更为耐久,性能也更为优越。”
这些事保密程度并不高,对于内阁大臣,并没有保密的必要。
郁新很是欣慰:“二炮局是好样的,工程机械院也是好样的,这些匠人的付出,正在让无数子民因是大明子民而骄傲,有朝一日,百姓对大明的认同感将会越来越强。”
李坚也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征西大军回京之后,京师人那种精气神就变得不一样了,往年时,藩属国使臣来京师,多少围观的百姓,还谈起不少“传闻”。
比如大琉球国流传的故事:某个人偷看仙女洗澡,然后把仙女的衣服偷走,又占了仙女的身子,让仙女给生了几个娃,最后仙女在子女的帮助下,找回了被偷走的衣服,飞升仙界,也不知道是谁篡改了牛郎织女……
可现在京师百姓对藩属国的事并没多少兴趣了,弹丸之地,如何与泱泱中华相比,听你们那蛮夷的故事,还不如听听三百里外的趣事。
大明百
“朕说不将清廉纳入考核标准,不是放松对清廉的考察,而是要给天下官员画一条红线,不清廉,则罢黜,按律该如何处置如何处置。洪武年间,贪污则杀,朕不主杀,但朕主罚!辛苦十年二十年穿上了官服,戴上了官帽,不想一朝跌落,就永远记住贪污是一条红线,过了线,则失去所有!”
蹇义心头一震,朱允炆这是要加强吏治啊。
考核不再有清廉项,但并不意味着朝廷对官员是否清廉的评判,而是为了让进入考核的官员更趋向于廉洁,以保障官员队伍的整体纯洁。
把清廉移出考核项,是因为清廉是一个进入官员考核的门槛,如果连门槛都迈步过去,是没资格进入官员考核的,就类似于你要参加宴会,首先你得进得去大门,站在大门外,是没办法吃席的。
朱允炆现在不介意罢黜数以百计的官员,国子监涌出来不少可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正在底层历练,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
完全清廉的官员队伍是不存在的,但朝着清廉队伍建设的努力是不能懈怠的。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人口,田亩,税收,教育,促使官员鼓励百姓生育,垦荒,扫盲等。
朱允炆看向内阁解缙、杨士奇:“拟写文书,告知州府县考核变化事项,同时,都察院还需把关好御史,监察地方官员,一旦发现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与当地士绅勾结,控制矿场等不法事,需及时奏报,吏部、东厂与安全局复核,一旦坐实,革去官职,依律处置!”
第一千零四章 保生大帝的后人
天下的乌鸦,都是一个颜色。
朱允炆十分清醒,想要吏治完全清明只是一个梦想,但通过高压与红线政策,至少可以减少一部分贪官污吏,给治下百姓一个相对轻松的生存空间。
未必是全部,但能帮助一些百姓总归是好事。
将人口与田亩作为考核的关键指标,旨在提高人口增速与田亩总量,旨在提升税收。
朝廷要办的事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没有庞大的人口、田亩基数作为支撑,怎么推行一个接一个的新政?
在朱允炆分析大明人口、田亩,思考国策的时候,东南海上喷薄着一股股黑烟,蒸汽机船平稳地逆流而下,逐渐接近福州。
郁新站在船尾的舵楼上,看着一众蒸汽机船跟随在左右,心头不由地升起一种骄傲与自豪感,对一旁的李坚说:“早些年,皇上屡屡指示户部拨钱钞于国子监,我曾上书反对,现在看来,是我太过肤浅,国子监研制出如此奇妙的装置,日后舟船如虎添翼。”
李坚了解郁新,他是一个传统古板的人,有着固执的文臣理念,但他也是一个不容怠慢的人,稳坐内阁,又被内定进入詹事府,未来权势不可小觑。
“郁巡抚,国子监这些年来培养了诸多人才,这些人才不同于专注儒学,登科及第,他们更有想法,更有见识,也更有能力。人才也好,蒸汽机也好,都需要财力作支撑,户部不给钱,国子监就没办法运作。”
李坚严肃地说。
郁新凝重地点头,国子监蒸蒸日上的背后,是持续不断的财力,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今年前六个月,流入国子监的钱钞就超出了三十万两,这还是公开出来的。至于朱允炆暗地里给了多少,这是不走账的,至少不记在户部的账本上。
但巨大的努力没有白费,国子监确实出现了一大批人才与成果。听说农学院已经在江北、江南诸省教导百姓使用新的耕作器具与耕作办法了,秋收时说不得可以增产。
不管国子监花了多少,只要出了成果,那就是好事。
郁新看向李坚:“我听说龙江船厂在制造大铁船,是真是假?”
李坚呵呵笑了笑:“自然是真的,铁船在撞击、防御上,强于木船,也更适合装配蒸汽机。不瞒郁巡抚,二炮局与工程机械院已经研制出了新型的钢材,蒸汽机、铁船、神机炮,将更为耐久,性能也更为优越。”
这些事保密程度并不高,对于内阁大臣,并没有保密的必要。
郁新很是欣慰:“二炮局是好样的,工程机械院也是好样的,这些匠人的付出,正在让无数子民因是大明子民而骄傲,有朝一日,百姓对大明的认同感将会越来越强。”
李坚也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征西大军回京之后,京师人那种精气神就变得不一样了,往年时,藩属国使臣来京师,多少围观的百姓,还谈起不少“传闻”。
比如大琉球国流传的故事:某个人偷看仙女洗澡,然后把仙女的衣服偷走,又占了仙女的身子,让仙女给生了几个娃,最后仙女在子女的帮助下,找回了被偷走的衣服,飞升仙界,也不知道是谁篡改了牛郎织女……
可现在京师百姓对藩属国的事并没多少兴趣了,弹丸之地,如何与泱泱中华相比,听你们那蛮夷的故事,还不如听听三百里外的趣事。
大明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