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远了,跑一趟实在是废腿。再说了,哈里现在正忙着开采克其库姆地区的木龙涛金矿,时不时请傅安、王全臻等人吃个饭,商量商量如何拉近下与大明之间的关系。
    年底,京师热闹更胜以往,各地的手艺人、商人,纷纷抵京。
    何文渊在冬日封印之后,带叶灵儿抵达京师,刚拜谒了英烈碑,转身就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汤不平板着脸:“皇上请你们入宫一叙。”
    何文渊、叶灵儿没想到刚到京师,安全局的人就找上来了,只好跟着汤不平入了宫。
    朱允炆看着更为稳重的何文渊与更是动人的叶灵儿,看向内侍,内侍端来两枚美玉。
    “这是?”
    何文渊、叶灵儿有些不明所以。
    朱允炆平和地说:“听闻你们二人已立下婚约,朕送两枚玉佩作贺礼,收下吧,日后用心为朝廷办事,不可徇私枉法,否则这玉佩,朕会收回来。”
    何文渊、叶灵儿收下玉佩,感动不已。
    朱允炆看向叶灵儿:“永嘉学派与正学书院的论战,朕看了文书。让朕来说,正学书院之所以输给永嘉学派,主要还是过于拘泥于理学古礼,只讲问心问性,不能有所为,不知如何为。如今国子监正在改良理学,但院长董伦本身就出自理学,改良步子有限,难有成效,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叶灵儿蹙眉,何文渊有些着急。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怎么可能不明白朱允炆这是想将叶灵儿调入国子监,帮助董伦改良理学,让理学从空谈心性转化为务实求索,可两个人还没成亲,一旦叶灵儿进入国子监,那何文渊人在温州府,这小日子还怎么过?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朕知道这样对你们二人不公,但理学不革新,思想不摆正,大明就无法大踏步前进,你们也不希望看到诸如方孝孺等人,在民间大兴儒家理学,不问其他学问吧?”
    何文渊看着犹豫的叶灵儿,着急地说:“改良儒家学问与理学,不需要灵儿到国子监吧,送来教材……”
    叶灵儿打断了何文渊:“若只有教材就能成才,那天下府县学何必还需要先生?教材摆在那里,学子未必能通达其义。学问在于学与问,教材是死的,可学而不可问,没有人解惑,学出来的学子又怎么能懂得其中精髓?”
    “可……”
    何文渊想哭,还没成婚,这要是分开两地,岂不是煎熬。
    朱允炆想了想,说:“若是你能答应来国子监,朕可以恩准你,每一个月课程休半个月,随水师南下的船只,往返温州府与京师。”
    “好,我答应。”
    叶灵儿清楚,朱允炆已经做到了这一步,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拒绝。
    何文渊暗暗郁闷,也只好接受这个结果。
    朱允炆见两人没意见,对内侍吩咐:“让水师送他们回温州府成婚,正月十六日至国子监执教。”
    何文渊、叶灵儿对霸道的朱允炆很是反抗,两个人来京师就是想好好看看京师繁华,这繁华没看到,就要被赶回去早点成婚了……
    惹不起,只好回家。
    朱允炆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有些着急,永嘉学派再出世,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尤其是商人、新兴士子,可也遭遇了许多人的反对,尤其是方孝孺等一些老顽固。
    民间还有不少书院,为了捍卫理学正宗,将杂学入国子监,入府县学,入社学作大量批判,并在宣传方面下了不少气力,招揽了不少弟子。
    因为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加上理学根深蒂固,朱允炆也不可能一棍子打死这群人,但对他们的作为又不能视而不见,视而不管。
    唯一破局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国子监的影响力,从上而下,主动进行理学革新,然后将这一套理论,输入至府学、县学、社学,之后才能形成一股力量,彻底压倒传统理学力量。
    朱允炆不能再等了,大明也不能再等了。
    十二月二十日。
    刘长阁捏着一份情报,脸都要阴沉出水来了,一脚踢翻了桌子,声嘶力竭地喊:“是谁放日本人进来的?这都到扬州府,人家都公开了使臣身份才发现,都干什么吃的!”
    完了。
    安全局要挨训了。
    刘长阁现在左右为难,按照朝廷禁令,不允许任何日本人踏入大明一步。但按照朝廷礼制与外交文明,不斩来使啊。
    要人命的是,人家现在就在扬州府,过了长江就到家门口了,还把消息传开,大明不接待也得接待!
    如此被动,是安全局少有的局面。
    刘长阁胆战心惊地将消息奏报朱允炆,果然,朱允炆拿起了文书,砸了刘长阁一顿,要不是小鬼子主动公开,岂不是人家到了金陵城自己都不知道?
    查,必须查清楚!
    要是查不清楚来龙去脉,你刘长阁趁早去对马岛钓鱼去!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很合理吧?
    安全局不能说不尽心,不尽力,可想要防住足利义满的使臣还是有些困难。
    日野美子、阿祖、肥富的外在身份是朝鲜商人,这些人拥有合法的手续,手中握着天津港市舶司出具的通关凭证,人家买卖人,带了一箱子又一箱子的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