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2/4)
,在这个年景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刘衍这个大盘堡的上官体恤下属之名也是远扬,待人和气又有能力,经过口口相传,大盘堡对各人的吸引力越大,因此陆续都有一些民众军户前来投奔刘衍。
刘衍对人口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投奔的人他都是收下,让赵民将他们一一登记入册,发给他们大盘堡的军户帖。
当然了,这其中有些人还是别的千户所的逃军户籍,收下他们,难免将来会引起一系列的纠纷,不过进入自己嘴中,刘衍又岂能往外推?依然是照收不误。
一天,刘衍正在总旗官厅内与陈勋、汪博、张义商议事务,王越则是带人在望台观望。忽然王越看到了什么,急忙过来向刘衍禀报。
原来有一批流民朝着大盘堡聚拢过来,刘衍温煦急忙带着众人出来查勘。
看到这批流民,刘衍不禁吃了一惊,只见这群流民约有十多户人,五十余口的样子,是这些时间前来投靠大盘堡人数最多的一次。看他们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而且操持的都是同一个口音,似乎是同一个村庄出来的人。
这些人站在南门前,都是用畏惧的眼神看着周边各人,同时眼中又是满怀希望。为首一个老者上前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刘衍手下众人,想要投靠刘衍在这里屯田。
在他们周边,一些干活的大盘堡军户不时对他们指点议论着,看着这些悲惨的流民们,大盘堡的军户们才发现自己的幸福,想当年自己与他们一样,现在却可以吃饱穿暖,这让他们说话的声音更为响亮。
刘衍一行人出来时,见那些流民周边围了一圈人,王越走上去大声喝叱道:“你们干什么干什么,都不用干活了吗?”
众军户们轰的一声散了,又继续干自己的活,不过各人的耳朵都是高高竖起,时刻注意这边的动静。
众流民见一个年轻的军头走出来喝叱众人,似乎很有权力的样子,众人都是下意识的身子一缩。
刘衍闻到这些人身上多日未洗澡的酸臭味,再扫了这些饥民一眼,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小孩,个个眼神都是期盼,他问道:“你们是从何而来?哪里人氏?”
其中一个老者出来叩头,他颤声道:“小的等是从兖州来的,家内遭了灾,田税又重,只得出来逃荒,途经这边,闻听大人仁义,特来投靠,希望大人收留。”
说完,一众流民立时又是一片的叩头哀求声。
陈勋一直注意着刘衍的神情,见他略一点头,当下走上前去,大声说道:“大人开恩,愿意收留你们,不过你们需谨记我们大盘堡的规矩,来到堡内,需得尽数加入军户,不愿者立时驱逐!”
“以后我们屯堡会组织你们开垦荒地,并借于耕牛犁具等物,日后分下田地,第一年,堡内给大家免征税粮。第二年,每亩屯田征粮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银。第三年起,每亩开征屯粮二斗,你们可是愿意?”
这些兖州来的流民事先都听过大盘堡的规矩,眼下这个世道,能吃饱穿暖才是重要,民户又比军户好在哪里?更不要说到时还有自己的田地耕牛分配,此后大家都可以过上安定的日子,眼前的那些军户就是例子。
当下人人叩头道:“全凭大人作主!”
刘衍让陈勋把这些人安排下去,先煮一些粥给这些人吃,然后让他们到河边去洗个澡,免得有什么细菌带入堡内。此外,又吩咐赵民将这些人一一登记入册,发给他们军户帖,以后他们就是大盘堡的军户。
刘衍又为这些新的军户安排了营房宿舍,等这些人休息几日后,便让他们修建堡墙干活,有了这些新加入的人丁,或许堡墙的修建可以更快些,等堡墙建好后,又要组织这些新的人手开垦荒地了。
最后刘衍拿来赵民的文册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年初到现在,新加入的军户己经有三十余户,一百多口人。连原来的军户匠户,现在的大盘堡己经有户上百,人口四百多了。
现在大盘堡的人口规模己是基本与王家庄齐平,刘衍心中不免自豪了起来。
第三十二章 悲愤
转眼到了六月底,大盘堡的堡墙修建还是如火如荼,随着人力的增加,刘衍明显感到堡墙以及内部各处的施工速度提升了一些,心中甚喜。
期间,赵民收到家里捎来的口信,他儿子似乎犯了病,便请假回家照料数日,几天后赵民回到了大盘堡,不过神情却是难看。
刘衍闻讯来到赵民的屋内,关切地问他儿子病情如何,赵民只是道儿子并无大碍,找了大夫看后想必几天就好,不过他的神情仍是抑郁。
当晚,赵民提了一壶酒找上刘衍喝酒,言道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
刘衍有些奇怪,这赵民平日严谨有礼,对待自己这个甲长也可以用“相敬如宾”来形容,并不怎么好酒,今日是怎么了?
此时刘衍住在官厅后的宅院内,这里是新修建的院子,有专门的厨房,不过刘衍家中并没有佣人和庖厨,于是刘衍便亲自炒几个下酒小菜,他与赵民在厅内随意而坐,边喝边谈。
赵民端起酒杯狠狠地喝了一口,砸了咂嘴,说道:“好酒,好菜,好惬意,似乎自小以后,便没有过这么
而且刘衍这个大盘堡的上官体恤下属之名也是远扬,待人和气又有能力,经过口口相传,大盘堡对各人的吸引力越大,因此陆续都有一些民众军户前来投奔刘衍。
刘衍对人口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投奔的人他都是收下,让赵民将他们一一登记入册,发给他们大盘堡的军户帖。
当然了,这其中有些人还是别的千户所的逃军户籍,收下他们,难免将来会引起一系列的纠纷,不过进入自己嘴中,刘衍又岂能往外推?依然是照收不误。
一天,刘衍正在总旗官厅内与陈勋、汪博、张义商议事务,王越则是带人在望台观望。忽然王越看到了什么,急忙过来向刘衍禀报。
原来有一批流民朝着大盘堡聚拢过来,刘衍温煦急忙带着众人出来查勘。
看到这批流民,刘衍不禁吃了一惊,只见这群流民约有十多户人,五十余口的样子,是这些时间前来投靠大盘堡人数最多的一次。看他们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而且操持的都是同一个口音,似乎是同一个村庄出来的人。
这些人站在南门前,都是用畏惧的眼神看着周边各人,同时眼中又是满怀希望。为首一个老者上前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刘衍手下众人,想要投靠刘衍在这里屯田。
在他们周边,一些干活的大盘堡军户不时对他们指点议论着,看着这些悲惨的流民们,大盘堡的军户们才发现自己的幸福,想当年自己与他们一样,现在却可以吃饱穿暖,这让他们说话的声音更为响亮。
刘衍一行人出来时,见那些流民周边围了一圈人,王越走上去大声喝叱道:“你们干什么干什么,都不用干活了吗?”
众军户们轰的一声散了,又继续干自己的活,不过各人的耳朵都是高高竖起,时刻注意这边的动静。
众流民见一个年轻的军头走出来喝叱众人,似乎很有权力的样子,众人都是下意识的身子一缩。
刘衍闻到这些人身上多日未洗澡的酸臭味,再扫了这些饥民一眼,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小孩,个个眼神都是期盼,他问道:“你们是从何而来?哪里人氏?”
其中一个老者出来叩头,他颤声道:“小的等是从兖州来的,家内遭了灾,田税又重,只得出来逃荒,途经这边,闻听大人仁义,特来投靠,希望大人收留。”
说完,一众流民立时又是一片的叩头哀求声。
陈勋一直注意着刘衍的神情,见他略一点头,当下走上前去,大声说道:“大人开恩,愿意收留你们,不过你们需谨记我们大盘堡的规矩,来到堡内,需得尽数加入军户,不愿者立时驱逐!”
“以后我们屯堡会组织你们开垦荒地,并借于耕牛犁具等物,日后分下田地,第一年,堡内给大家免征税粮。第二年,每亩屯田征粮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银。第三年起,每亩开征屯粮二斗,你们可是愿意?”
这些兖州来的流民事先都听过大盘堡的规矩,眼下这个世道,能吃饱穿暖才是重要,民户又比军户好在哪里?更不要说到时还有自己的田地耕牛分配,此后大家都可以过上安定的日子,眼前的那些军户就是例子。
当下人人叩头道:“全凭大人作主!”
刘衍让陈勋把这些人安排下去,先煮一些粥给这些人吃,然后让他们到河边去洗个澡,免得有什么细菌带入堡内。此外,又吩咐赵民将这些人一一登记入册,发给他们军户帖,以后他们就是大盘堡的军户。
刘衍又为这些新的军户安排了营房宿舍,等这些人休息几日后,便让他们修建堡墙干活,有了这些新加入的人丁,或许堡墙的修建可以更快些,等堡墙建好后,又要组织这些新的人手开垦荒地了。
最后刘衍拿来赵民的文册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年初到现在,新加入的军户己经有三十余户,一百多口人。连原来的军户匠户,现在的大盘堡己经有户上百,人口四百多了。
现在大盘堡的人口规模己是基本与王家庄齐平,刘衍心中不免自豪了起来。
第三十二章 悲愤
转眼到了六月底,大盘堡的堡墙修建还是如火如荼,随着人力的增加,刘衍明显感到堡墙以及内部各处的施工速度提升了一些,心中甚喜。
期间,赵民收到家里捎来的口信,他儿子似乎犯了病,便请假回家照料数日,几天后赵民回到了大盘堡,不过神情却是难看。
刘衍闻讯来到赵民的屋内,关切地问他儿子病情如何,赵民只是道儿子并无大碍,找了大夫看后想必几天就好,不过他的神情仍是抑郁。
当晚,赵民提了一壶酒找上刘衍喝酒,言道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
刘衍有些奇怪,这赵民平日严谨有礼,对待自己这个甲长也可以用“相敬如宾”来形容,并不怎么好酒,今日是怎么了?
此时刘衍住在官厅后的宅院内,这里是新修建的院子,有专门的厨房,不过刘衍家中并没有佣人和庖厨,于是刘衍便亲自炒几个下酒小菜,他与赵民在厅内随意而坐,边喝边谈。
赵民端起酒杯狠狠地喝了一口,砸了咂嘴,说道:“好酒,好菜,好惬意,似乎自小以后,便没有过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