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1/4)
而曹变蛟与王廷臣则是心中一动,二人也将率部防守五道岭一带,到时候同样可以如此设置防线,二人小声探讨了几句,便决定等弘螺山工事完工后,立即派人过来参详。
即便二人学去的防线不如虹螺山防线强悍,也一定可以给清军造成不小的打击,大大提高防御力。
众人商议完虹螺山防线的事情,洪承畴又嘱咐曹变蛟、王廷臣也依样布防,二人自然领命不提。
随后众人前往五道岭实地勘察了一番,还去了临近的大兴堡与东青堡等处,甚至还远到笔架山一带巡视。
笔架山作为明军从海上运粮的中转之地,这里警戒极严,不但笔架山一带驻防了大量的辽东本地兵马,远处的海面上也不时有大明水师巡弋。
此时众人站在笔架山的一处山坡上,远眺海面,只见依然有大批海船从远处驶来,准备停靠在码头上。而码头四周,大批的民夫和辽东本地明军顶着烈日忙碌着,将堆积在码头上的粮草和各种辎重装车运走,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远处大海波涛汹涌,海涛不时拍打在礁石上,溅起阵阵银花,很多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官将。脸上都露出惊骇的神情。
此时随着明军各路兵马出关参战,辽东战局的天平开始向大明一方倾斜。此时杏山、松山等处相继解围,只有锦州还在清军的包围之下。
在今年五月声援断绝前,祖大寿曾遣一卒向朝廷报告,言城内粮食足以支撑半年,而材薪则有不足的军情。现在还没到半年之期,以祖大寿的能力,再加上城内两万多守军,锦州在短时间内应该是丢不了的。
于是在刘衍的强烈建议下,洪承畴下令各路明军暂时驻守在笔架山,一面囤积钱粮补给辎重,一面征调民夫,立即开始修筑虹螺山和五道岭的后路防线,先将大军的后路稳住守好,然后再挥师北上驰援锦州城。
对此,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等人都觉得没什么问题,如此国战稳扎稳打才是正理。
马科、唐通等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吴三桂涨红了脸,见锦州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大军却依然要等到后路防线完工才肯北上,几番要开口反驳刘衍。
洪承畴见状急忙以目示意,待到刘衍等众将各自返回营中,洪承畴才将吴三桂叫到中军大帐内,少不了一番好言宽慰,同时也许诺,只要虹螺山、五道岭的防线有了眉目,便会派兵立即驰援锦州城。吴三桂这才怏怏不乐的返回营内。
当日,洪承畴就命一众幕僚招募民夫,前往虹螺山与五道岭,具体的挖壕、筑墙等烦累的工作,自然是随军民夫丁壮,还有一些辽西当地军户负责,由于人力充足,所以进展也算迅速。
曹变蛟与王廷臣也各率兵马前往五道岭驻防,刘衍也派前营都指挥使、游击将军陈勋率部进驻虹螺山,并且从洪承畴的中军大营领走了不少小佛郎机炮和百子铳等火器。
虹螺山上,来自天南地北的民夫云集到这里,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着,而且从关内到关外,一路上还有络绎不绝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总数部下数十万人!
这些民夫们也是有工钱的,按照大明修边墙城堡工役价钱来算,大概是每日给食米银一分,盐菜银五厘,辽东没打仗的那些军户青壮也是如此。
只不过朝廷发下的这点银子,按现在物价来说,民夫们一般都是吃不饱的,还每日累死累活的劳作,非常辛苦。
刘衍在巡视了虹螺山防线的工地后,见这些民夫都没有什么干劲,工程进展很慢,心中也非常焦急,毕竟时间不等人。
于是刘衍下令前营的辎重兵每日要多做些饭食,青莱镇新军的伙食远比一般的明军要好,每天都有荤腥,主食管饱。除了朝廷发下的粮草外,刘衍还让商会的商贾组织大规模的马队,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这边运送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腌肉和粮食。当然,这笔花销自然也要刘衍自己支付,不过为了能让新军将士吃好吃饱,刘衍也豁出去了。
此时辎重兵们忙个不停,很快大摞的大饼便做好,还有一锅锅的肉汤在火上翻滚着,浓郁的香气不时飘出,看得一旁等待的民夫军壮垂涎欲滴。
“老天爷啊,别处官军吃的都是猪食,而且还时常吃不饱,这些山东兵为何能顿顿吃这么好,难道朝廷的钱粮都发给山东兵了?”
“你懂个屁!那是因为人家山东兵的上官好,想办法搞来的这些肉食。要不然为什么山东兵的战力强,就连奴贼也不是对手?”
“我可是听说了,山东闹饥荒的时候,只有青莱镇人人有饭吃,这样的灾年里,竟然没饿死一个人!”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你看那些青莱镇新军官兵,一个个红光满面的,比城里那些士绅还要好看。真想到青莱镇去过活,那才是人过的日子!”
刘衍站在旁边,听着那些排队打饭的民夫议论着,心中也涌起一股自豪感:“这几年的辛苦终归是没有白费!”
第三百三十章 北上松山
在弘螺山防线的工地上,正午时分,所有的民夫都开始三班倒休息,休息的民夫聚集在后面空地上,正排队领取午饭。
一张张比海碗还大的大饼递
即便二人学去的防线不如虹螺山防线强悍,也一定可以给清军造成不小的打击,大大提高防御力。
众人商议完虹螺山防线的事情,洪承畴又嘱咐曹变蛟、王廷臣也依样布防,二人自然领命不提。
随后众人前往五道岭实地勘察了一番,还去了临近的大兴堡与东青堡等处,甚至还远到笔架山一带巡视。
笔架山作为明军从海上运粮的中转之地,这里警戒极严,不但笔架山一带驻防了大量的辽东本地兵马,远处的海面上也不时有大明水师巡弋。
此时众人站在笔架山的一处山坡上,远眺海面,只见依然有大批海船从远处驶来,准备停靠在码头上。而码头四周,大批的民夫和辽东本地明军顶着烈日忙碌着,将堆积在码头上的粮草和各种辎重装车运走,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远处大海波涛汹涌,海涛不时拍打在礁石上,溅起阵阵银花,很多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官将。脸上都露出惊骇的神情。
此时随着明军各路兵马出关参战,辽东战局的天平开始向大明一方倾斜。此时杏山、松山等处相继解围,只有锦州还在清军的包围之下。
在今年五月声援断绝前,祖大寿曾遣一卒向朝廷报告,言城内粮食足以支撑半年,而材薪则有不足的军情。现在还没到半年之期,以祖大寿的能力,再加上城内两万多守军,锦州在短时间内应该是丢不了的。
于是在刘衍的强烈建议下,洪承畴下令各路明军暂时驻守在笔架山,一面囤积钱粮补给辎重,一面征调民夫,立即开始修筑虹螺山和五道岭的后路防线,先将大军的后路稳住守好,然后再挥师北上驰援锦州城。
对此,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等人都觉得没什么问题,如此国战稳扎稳打才是正理。
马科、唐通等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吴三桂涨红了脸,见锦州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大军却依然要等到后路防线完工才肯北上,几番要开口反驳刘衍。
洪承畴见状急忙以目示意,待到刘衍等众将各自返回营中,洪承畴才将吴三桂叫到中军大帐内,少不了一番好言宽慰,同时也许诺,只要虹螺山、五道岭的防线有了眉目,便会派兵立即驰援锦州城。吴三桂这才怏怏不乐的返回营内。
当日,洪承畴就命一众幕僚招募民夫,前往虹螺山与五道岭,具体的挖壕、筑墙等烦累的工作,自然是随军民夫丁壮,还有一些辽西当地军户负责,由于人力充足,所以进展也算迅速。
曹变蛟与王廷臣也各率兵马前往五道岭驻防,刘衍也派前营都指挥使、游击将军陈勋率部进驻虹螺山,并且从洪承畴的中军大营领走了不少小佛郎机炮和百子铳等火器。
虹螺山上,来自天南地北的民夫云集到这里,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着,而且从关内到关外,一路上还有络绎不绝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总数部下数十万人!
这些民夫们也是有工钱的,按照大明修边墙城堡工役价钱来算,大概是每日给食米银一分,盐菜银五厘,辽东没打仗的那些军户青壮也是如此。
只不过朝廷发下的这点银子,按现在物价来说,民夫们一般都是吃不饱的,还每日累死累活的劳作,非常辛苦。
刘衍在巡视了虹螺山防线的工地后,见这些民夫都没有什么干劲,工程进展很慢,心中也非常焦急,毕竟时间不等人。
于是刘衍下令前营的辎重兵每日要多做些饭食,青莱镇新军的伙食远比一般的明军要好,每天都有荤腥,主食管饱。除了朝廷发下的粮草外,刘衍还让商会的商贾组织大规模的马队,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这边运送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腌肉和粮食。当然,这笔花销自然也要刘衍自己支付,不过为了能让新军将士吃好吃饱,刘衍也豁出去了。
此时辎重兵们忙个不停,很快大摞的大饼便做好,还有一锅锅的肉汤在火上翻滚着,浓郁的香气不时飘出,看得一旁等待的民夫军壮垂涎欲滴。
“老天爷啊,别处官军吃的都是猪食,而且还时常吃不饱,这些山东兵为何能顿顿吃这么好,难道朝廷的钱粮都发给山东兵了?”
“你懂个屁!那是因为人家山东兵的上官好,想办法搞来的这些肉食。要不然为什么山东兵的战力强,就连奴贼也不是对手?”
“我可是听说了,山东闹饥荒的时候,只有青莱镇人人有饭吃,这样的灾年里,竟然没饿死一个人!”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你看那些青莱镇新军官兵,一个个红光满面的,比城里那些士绅还要好看。真想到青莱镇去过活,那才是人过的日子!”
刘衍站在旁边,听着那些排队打饭的民夫议论着,心中也涌起一股自豪感:“这几年的辛苦终归是没有白费!”
第三百三十章 北上松山
在弘螺山防线的工地上,正午时分,所有的民夫都开始三班倒休息,休息的民夫聚集在后面空地上,正排队领取午饭。
一张张比海碗还大的大饼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