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节(2/3)
衍见到众人,便翻身下马,笑着说道:“诸位都在?好啊!”
众人纷纷拱手说道:“恭贺鲁国公凯旋而回,平定李贼、安定天下,实为大明柱石,百姓之福!”
刘衍大笑起来,对众人说道:“你们真会给本公戴高帽,如今虽然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被歼灭,但是朝廷仍是多事之秋,本公还指望着诸位帮衬,继续在各道推行新政,以及随后要进行的军改!”
众人闻言大为震惊,推行新政的事情众人都知道,如今除了北直隶以外,其余各道、府、县的推广情况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南直隶以及江南各道,基本上都被抵制了。
面对如此局面,刘衍竟然还要推行军改,这军改是要改什么?
一时间众人满腹狐疑,刘衍却不理会众人的反应,直接招呼众人说道:“好了,诸位随我进城,一同进宫面圣吧!”
“是!”
随后新军亲卫营、骑兵营、炮营开入北京城内,而驻防军第五营、第六营也已经提前接到了刘衍的命令,此时已经整装待发,同时从崇文门出城,前往各自的驻防区域。
随后刘衍率众入宫,在御书房见到了崇祯帝。
此时崇祯帝依旧是板着脸,但是气息上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冰冷。
内阁众臣再次向崇祯帝恭贺了定州大街,刘衍随后禀报道:“启奏陛下,臣已经将李自成、谷可成、夏国相、王屏藩等人的尸体带来,另外将定州大战前后的斩首也一并带回京城,陛下可选定时日,正式向天下宣布:李贼已经覆灭!”
听完了刘衍的话,崇祯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当着刘衍的面,崇祯帝依然泪崩,嚎啕大哭了好一阵,哭声之凄惨、悲凉,即便是刘衍也是忍不住动容,这么多年积攒在心中的苦闷、恐惧等情绪,在一瞬间全部爆发了出来。
陈新甲等十三尚书此时也是纷纷泪目,对于崇祯帝哪怕不是那么的忠诚,但是在情感上也是非常同情的,崇祯帝不管能力如何,至少在勤政方面、爱民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随后御书房内安静了下来,崇祯帝控制住了情绪,然后重重一声长叹,对刘衍说道:“刘阁老此战立下大功,朕有意册封刘阁老为异姓王,不知诸位尚书以为如何?”
众人都是浑身一震。
大明的异姓王有一个惯例,那就是“活着不受封”!
历史上的明代异姓王,全都是在死后追封的,比如明代“开国六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
这些人生前功劳很大,死后封王,是大明对他们最大的肯定。需要说明的是,不仅跟随朱元璋的将领有这种待遇,在后期帝王身边,也有这样的臣子,例如,跟随朱棣的“靖难四公爵”之一的朱能,他死后被追封为东平王等。
当然朱能虽然姓朱,但他和朱元璋家族无任何血缘关系,同样属于异姓王。
此时众人都不敢说什么,刘衍则是平淡的说道:“封王非吾意,唯愿天下平!”
崇祯帝闻言不由一愣,这句话便是效仿当年戚少保的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见刘衍的心中意思。
崇祯帝叹息一声,说道:“如此大功,不封赏,难以安抚天下臣民,朕也会寝食难安!”
崇祯帝这就是在敲打刘衍,当然是在影射之前德胜门外的两次不愉快。
刘衍见状,便趁机说出自己要以铁腕推行新政、军改,以让垂死的大明帝国重换生机的决心。
“陛下,臣推行的新政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为大明积蓄国力,而军改则可以让我大明军队重新恢复开国时候的强悍,两者缺一不可,臣都是要大力推行的。”
“期间,臣肯定会遇到想象不到的艰难,甚至会面对举国上下的责难!臣愿意放弃此番封赏,只希望陛下能够始终与臣站在一边,这已经是大明最后的希望了!”
其实刘衍说的没错,虽然如今已经对内剿灭了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对外重创了满清鞑子,可是大明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除了刘衍所部,以及山东稍稍恢复了生气,整个大明两京一十二省,其实已经没有了多少周旋的余地,再不进行改革,大明就真的没希望了,到时候即便没有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张自成再冒出来!
崇祯帝听完之后,却认为刘衍这是要当曹操,要篡夺大明的江山社稷,今日刘衍带着内阁十三尚书前来,其实就是在逼宫!
刘衍见状也不气恼,知道崇祯帝一时半会定然不会明白自己的理想和决心,今日将自己的抱负,以及下一步的举措挑明也不是坏事。
于是刘衍傲然言道:“如果当权臣曹操能够拯救大明,能够振兴华夏,能够让天下亿万百姓安乐、富足,那臣也不介意做一个当世曹操!”
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生活
济南府,堰头镇西十三里,铧山东麓山脚下。
这里原本是山下的一处平坦之地,土地肥力还算可以,只是因为远离周边的村镇,堰头镇和其余地方的百姓过来开垦荒地很是麻烦,再加上百姓单独开垦土地的花费太大,如果不是几次跟着幕府开荒,是没有人到这边来开垦荒地的。
众人纷纷拱手说道:“恭贺鲁国公凯旋而回,平定李贼、安定天下,实为大明柱石,百姓之福!”
刘衍大笑起来,对众人说道:“你们真会给本公戴高帽,如今虽然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被歼灭,但是朝廷仍是多事之秋,本公还指望着诸位帮衬,继续在各道推行新政,以及随后要进行的军改!”
众人闻言大为震惊,推行新政的事情众人都知道,如今除了北直隶以外,其余各道、府、县的推广情况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南直隶以及江南各道,基本上都被抵制了。
面对如此局面,刘衍竟然还要推行军改,这军改是要改什么?
一时间众人满腹狐疑,刘衍却不理会众人的反应,直接招呼众人说道:“好了,诸位随我进城,一同进宫面圣吧!”
“是!”
随后新军亲卫营、骑兵营、炮营开入北京城内,而驻防军第五营、第六营也已经提前接到了刘衍的命令,此时已经整装待发,同时从崇文门出城,前往各自的驻防区域。
随后刘衍率众入宫,在御书房见到了崇祯帝。
此时崇祯帝依旧是板着脸,但是气息上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冰冷。
内阁众臣再次向崇祯帝恭贺了定州大街,刘衍随后禀报道:“启奏陛下,臣已经将李自成、谷可成、夏国相、王屏藩等人的尸体带来,另外将定州大战前后的斩首也一并带回京城,陛下可选定时日,正式向天下宣布:李贼已经覆灭!”
听完了刘衍的话,崇祯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当着刘衍的面,崇祯帝依然泪崩,嚎啕大哭了好一阵,哭声之凄惨、悲凉,即便是刘衍也是忍不住动容,这么多年积攒在心中的苦闷、恐惧等情绪,在一瞬间全部爆发了出来。
陈新甲等十三尚书此时也是纷纷泪目,对于崇祯帝哪怕不是那么的忠诚,但是在情感上也是非常同情的,崇祯帝不管能力如何,至少在勤政方面、爱民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随后御书房内安静了下来,崇祯帝控制住了情绪,然后重重一声长叹,对刘衍说道:“刘阁老此战立下大功,朕有意册封刘阁老为异姓王,不知诸位尚书以为如何?”
众人都是浑身一震。
大明的异姓王有一个惯例,那就是“活着不受封”!
历史上的明代异姓王,全都是在死后追封的,比如明代“开国六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
这些人生前功劳很大,死后封王,是大明对他们最大的肯定。需要说明的是,不仅跟随朱元璋的将领有这种待遇,在后期帝王身边,也有这样的臣子,例如,跟随朱棣的“靖难四公爵”之一的朱能,他死后被追封为东平王等。
当然朱能虽然姓朱,但他和朱元璋家族无任何血缘关系,同样属于异姓王。
此时众人都不敢说什么,刘衍则是平淡的说道:“封王非吾意,唯愿天下平!”
崇祯帝闻言不由一愣,这句话便是效仿当年戚少保的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见刘衍的心中意思。
崇祯帝叹息一声,说道:“如此大功,不封赏,难以安抚天下臣民,朕也会寝食难安!”
崇祯帝这就是在敲打刘衍,当然是在影射之前德胜门外的两次不愉快。
刘衍见状,便趁机说出自己要以铁腕推行新政、军改,以让垂死的大明帝国重换生机的决心。
“陛下,臣推行的新政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为大明积蓄国力,而军改则可以让我大明军队重新恢复开国时候的强悍,两者缺一不可,臣都是要大力推行的。”
“期间,臣肯定会遇到想象不到的艰难,甚至会面对举国上下的责难!臣愿意放弃此番封赏,只希望陛下能够始终与臣站在一边,这已经是大明最后的希望了!”
其实刘衍说的没错,虽然如今已经对内剿灭了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对外重创了满清鞑子,可是大明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除了刘衍所部,以及山东稍稍恢复了生气,整个大明两京一十二省,其实已经没有了多少周旋的余地,再不进行改革,大明就真的没希望了,到时候即便没有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张自成再冒出来!
崇祯帝听完之后,却认为刘衍这是要当曹操,要篡夺大明的江山社稷,今日刘衍带着内阁十三尚书前来,其实就是在逼宫!
刘衍见状也不气恼,知道崇祯帝一时半会定然不会明白自己的理想和决心,今日将自己的抱负,以及下一步的举措挑明也不是坏事。
于是刘衍傲然言道:“如果当权臣曹操能够拯救大明,能够振兴华夏,能够让天下亿万百姓安乐、富足,那臣也不介意做一个当世曹操!”
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生活
济南府,堰头镇西十三里,铧山东麓山脚下。
这里原本是山下的一处平坦之地,土地肥力还算可以,只是因为远离周边的村镇,堰头镇和其余地方的百姓过来开垦荒地很是麻烦,再加上百姓单独开垦土地的花费太大,如果不是几次跟着幕府开荒,是没有人到这边来开垦荒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