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节(1/3)
因为晋地战事激烈,大都督赵玄极不在汴梁,大都督府主事的副大都督韩昭,虽然对消息的准确性存有疑虑,但还是选择了立即去见皇帝。
宋治听完韩昭的禀报,同样感觉到无法相信。
胡人从卫州出发进攻杨柳城,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河北地活动的斥候,辛辛苦苦打探到的消息,如今大战在即,大都督府却说胡人主攻方向有变?
而且消息来源不是大都督府本身的探子,只是赵氏经商的族人,这让宋治如何接受?
若不是跟着消息一起来的文书中,记载有大量郓州对岸松林镇等地,许多可疑的胡人兵马调动记录,宋治都不会跟韩昭正经探讨这事。
宋治一遍又一遍的认真看了那些记录,将文书递给了被他召集起来的三省、兵部、枢密院等大臣,自己凝神思索。
“陛下,这些记录非常详细,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一旦胡人是佯攻杨柳城,那么以我们布置在郓州方向的兵力,绝对挡不住对方的奇袭。
“臣以为,当务之急,朝廷应该立即派人去松林镇等地,核实军情!”
首先说话的是兵部侍郎魏无羡,作为在西域军功赫赫的将门子弟,熟知兵事的重臣,在宰相、参知政事都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他当仁不让站了出来。
韩昭立即表示赞同。
“先前朝廷之所以判断胡人主攻杨柳城,也是综合了斥候们上报的种种胡人兵马调动的痕迹,若不是正确确凿,朝廷怎么会将大军布置在杨柳城?
“现如今,就因为几个赵氏族人的消息,我们就要怀疑先前的严谨判断,未免太过轻率。
“大战迫在眉睫,胡人兵马不仅在紧锣密鼓的调动,胡人大修行者也都出现在了黄河沿线,此时此刻要确认胡人兵马虚实,必须派遣大量高手渡过黄河,届时免不得跟胡人强者交手。
“我们的王极境不占优势,若是在战前就折损了好些,那可就是自乱阵脚了!”出言反驳的是参知政事孔严华。
自打放弃了劝说皇帝跟北胡议和的打算,这些时日他就没做什么要紧事,加上大齐文武分流,他对战事不怎么了解,寻常议事的时候,很难插得上话,只能说些无关痛痒的套话,存在感明显降低。
眼下终于碰到了点事,他便迫不及待发表不同于众人的言论,突显自己的重要性。
魏无羡本就看孔严华这种,只会玩弄权术的寒门官员不顺眼,当下脸色就阴沉下来:“胡人不善水战,冒然渡河,进攻我们重兵布防的杨柳城,本就是下策!
“眼下他们避实就虚,佯攻杨柳城实攻郓州,再从郓州走陆路进逼汴梁,跟卫州方向的兵马相互配合,才是兵法韬略的上佳之选。
“之前朝廷的斥候,之所以会在卫州一带,发现胡人兵马大规模聚集,很可能就是胡人在迷惑我们。
“至于王极境......朝廷的大修行者,哪一个不是身负国恩,被黎民百姓寄予保家卫国的厚望?而今需要他们上阵,岂能因为惧怕折损而裹足不前?
“再者,赵氏族人精通战事,已经是众所周知,他们发现了胡人的兵马调动迹象,朝廷怎能无视?要是胡人果真攻了郓州,中原战局糜烂,参知政事可担得起这个责任?”
面对魏无羡的逼问,孔严华根本无法反驳,但他依然义正言辞:“本公只是认为军国大事,应该稳重一些,不该听风就是雨,侍郎这就要开始推诿责任了?”
“十万火急的关头,军情阵容拖延?你一介书生,不知沙场之事就最好闭嘴!误国误民说的就是你这样的!”魏无羡这话说得杀意四射。
身为参知政事,二品大员,竟然被魏无羡一个四品侍郎如此喝斥,孔严华不禁恼羞成怒。
他本想跟魏无羡针锋相对,但看到对方阴沉沉的双眼,察觉到对方身上山一般厚重的杀气,联想起对方在西域杀人如麻的辉煌战绩,一时间又有些胆怯。
好在宋治及时开口,制止了这场争论,他现在最烦看到的,就是大臣们争执不休,闹得脸红耳赤,没有一点齐心协力,同谋国事的样子:
“兹事体大,容不得错漏,两日之内,大都督府必须查清事态!汴梁的王极境修行者,大都督府都可以协调。”
韩昭松了口气,连忙应诺。
话说到这里,事情本来就议完了,但宋治却没有让众人离开的意思。
他眼神变幻半响,好想在认真思考什么,就在众人不明所以的时候,他眉宇肃然道:
“国战大局,本该由大都督统领,但眼下晋地战事激烈,且不容有失,大都督必须在晋阳坐镇。朕,拟调振武将军到汴梁来,协助大都督府参谋战局,诸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莫不深受震动,一时间脸色各异,都没有说话,殿中落针可闻。
振武将军,说的便是赵宁,宋治刚刚加封的,三品。
魏无羡、韩昭、孔严华等人,都在寻思宋治这话的深意。在弄清楚皇帝的意思前,大家都不好冒然说什么。
宋治其实没有格外的深意。
准确的说,是没有战争之外的用意。
国战到了今天,谁是皇朝肱骨,谁是镇国栋梁,已经再明显
宋治听完韩昭的禀报,同样感觉到无法相信。
胡人从卫州出发进攻杨柳城,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河北地活动的斥候,辛辛苦苦打探到的消息,如今大战在即,大都督府却说胡人主攻方向有变?
而且消息来源不是大都督府本身的探子,只是赵氏经商的族人,这让宋治如何接受?
若不是跟着消息一起来的文书中,记载有大量郓州对岸松林镇等地,许多可疑的胡人兵马调动记录,宋治都不会跟韩昭正经探讨这事。
宋治一遍又一遍的认真看了那些记录,将文书递给了被他召集起来的三省、兵部、枢密院等大臣,自己凝神思索。
“陛下,这些记录非常详细,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一旦胡人是佯攻杨柳城,那么以我们布置在郓州方向的兵力,绝对挡不住对方的奇袭。
“臣以为,当务之急,朝廷应该立即派人去松林镇等地,核实军情!”
首先说话的是兵部侍郎魏无羡,作为在西域军功赫赫的将门子弟,熟知兵事的重臣,在宰相、参知政事都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他当仁不让站了出来。
韩昭立即表示赞同。
“先前朝廷之所以判断胡人主攻杨柳城,也是综合了斥候们上报的种种胡人兵马调动的痕迹,若不是正确确凿,朝廷怎么会将大军布置在杨柳城?
“现如今,就因为几个赵氏族人的消息,我们就要怀疑先前的严谨判断,未免太过轻率。
“大战迫在眉睫,胡人兵马不仅在紧锣密鼓的调动,胡人大修行者也都出现在了黄河沿线,此时此刻要确认胡人兵马虚实,必须派遣大量高手渡过黄河,届时免不得跟胡人强者交手。
“我们的王极境不占优势,若是在战前就折损了好些,那可就是自乱阵脚了!”出言反驳的是参知政事孔严华。
自打放弃了劝说皇帝跟北胡议和的打算,这些时日他就没做什么要紧事,加上大齐文武分流,他对战事不怎么了解,寻常议事的时候,很难插得上话,只能说些无关痛痒的套话,存在感明显降低。
眼下终于碰到了点事,他便迫不及待发表不同于众人的言论,突显自己的重要性。
魏无羡本就看孔严华这种,只会玩弄权术的寒门官员不顺眼,当下脸色就阴沉下来:“胡人不善水战,冒然渡河,进攻我们重兵布防的杨柳城,本就是下策!
“眼下他们避实就虚,佯攻杨柳城实攻郓州,再从郓州走陆路进逼汴梁,跟卫州方向的兵马相互配合,才是兵法韬略的上佳之选。
“之前朝廷的斥候,之所以会在卫州一带,发现胡人兵马大规模聚集,很可能就是胡人在迷惑我们。
“至于王极境......朝廷的大修行者,哪一个不是身负国恩,被黎民百姓寄予保家卫国的厚望?而今需要他们上阵,岂能因为惧怕折损而裹足不前?
“再者,赵氏族人精通战事,已经是众所周知,他们发现了胡人的兵马调动迹象,朝廷怎能无视?要是胡人果真攻了郓州,中原战局糜烂,参知政事可担得起这个责任?”
面对魏无羡的逼问,孔严华根本无法反驳,但他依然义正言辞:“本公只是认为军国大事,应该稳重一些,不该听风就是雨,侍郎这就要开始推诿责任了?”
“十万火急的关头,军情阵容拖延?你一介书生,不知沙场之事就最好闭嘴!误国误民说的就是你这样的!”魏无羡这话说得杀意四射。
身为参知政事,二品大员,竟然被魏无羡一个四品侍郎如此喝斥,孔严华不禁恼羞成怒。
他本想跟魏无羡针锋相对,但看到对方阴沉沉的双眼,察觉到对方身上山一般厚重的杀气,联想起对方在西域杀人如麻的辉煌战绩,一时间又有些胆怯。
好在宋治及时开口,制止了这场争论,他现在最烦看到的,就是大臣们争执不休,闹得脸红耳赤,没有一点齐心协力,同谋国事的样子:
“兹事体大,容不得错漏,两日之内,大都督府必须查清事态!汴梁的王极境修行者,大都督府都可以协调。”
韩昭松了口气,连忙应诺。
话说到这里,事情本来就议完了,但宋治却没有让众人离开的意思。
他眼神变幻半响,好想在认真思考什么,就在众人不明所以的时候,他眉宇肃然道:
“国战大局,本该由大都督统领,但眼下晋地战事激烈,且不容有失,大都督必须在晋阳坐镇。朕,拟调振武将军到汴梁来,协助大都督府参谋战局,诸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莫不深受震动,一时间脸色各异,都没有说话,殿中落针可闻。
振武将军,说的便是赵宁,宋治刚刚加封的,三品。
魏无羡、韩昭、孔严华等人,都在寻思宋治这话的深意。在弄清楚皇帝的意思前,大家都不好冒然说什么。
宋治其实没有格外的深意。
准确的说,是没有战争之外的用意。
国战到了今天,谁是皇朝肱骨,谁是镇国栋梁,已经再明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