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节(1/3)
狄柬之跟张仁杰同时转头,就见一个身着布衣的青年书生,正满面忧愁。
见两人看过来,浓眉大眼、身材结实的书生拱拱手:
“我辈读书人,读圣贤书,受圣人教诲,明白做人的道理,自当心系家国顾念苍生,秉义而行,纵然救不了天下人,遇到这种事又怎能袖手旁观?
“在下有意为这两个车夫做主,只是势单力薄,观二位仁兄也是读书人,可愿与某一道,去县衙敲一敲那鸣冤鼓?”
狄柬之与张仁杰相视一眼,他俩本就是要处理这事的,遇到青年书生这样的仗义士子,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狄柬之品性刚正,遇到这样的读书人当然喜悦,张仁杰虽然把君王看得最高最重,但能为了百姓不避权贵,且从不贪赃枉法,心中亦有道德。
“义之所在,心之所向,若不能身体力行,枉读圣贤书,枉为读书人!”狄柬之与张仁杰当即表明态度。
他们决定暂时不表露身份,以便看看这易县易州的官府,还有什么黑暗龌龊。
国字脸的青年书生大喜:“在下陆瑞,敢问两位仁兄高姓?”
狄柬之与张仁杰如实报上了自己的姓氏,但各自编造了个假名。
左右百姓见三个读书人,愿意为了素不相识的车夫,去县衙闯一闯讨一讨公道,皆是精神振奋,没有急事要做的人,都打算跟着一起去,壮壮声势。
受伤的车夫,已经被张仁杰的随从简单包扎,只是依旧昏迷,被打的车夫让狄柬之的随从解救了出来,这时神采奕奕,眸中燃起希望之火,紧紧跟随。
“你们敢闹事?!敢在易县闹事,莫说你们只是寻常读书人,哪怕有功名在身也走不了!”
城门前为首的差役有点眼力,看出狄柬之、张仁杰气度不寻常——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发号施令久了怎么都有几分威严——以为对方有功名在身,但桀骜傲气并不曾消减,反而发出严厉的警告。
说着,这名差役上前就要推搡狄柬之,用官府的威压迫使对方屈服后退:“识相的赶紧离开,若是妨碍官府公务,无论哪条律法都保不了你们!”
包括那名老者和车夫在内,众人见差役如此蛮横,想起对方往日横行市井、殴打百姓的威风,不少人都面露惧色。
但他的手还没碰到狄柬之,就被狄柬之的随从上前一步抓住,反方向猛地一压,前者顿时疼得惨叫一声,不由自主半跪在地,脸上瞬间纸白,额头冷汗直冒。
“真以为披了一张官皮,就可以为所欲为,没人治得了你们了?”狄柬之冷哼一声,懒得跟这种跳梁小丑多言,大步流星向前,穿过城门甬道。
随从抓着疼得连说话力气都没有的差役跟上。
眼见狄柬之这般硬气,车夫再度燃起希望之火,连忙紧跟,老者仿佛年轻了几岁,招呼更多人一起去官府。
易县作为州治所在,虽然眼下还很凋敝,但街上人也不少,各行各业之中总有人还能勉强混个衣食,让城池不至于死气沉沉。
距离县衙还很远,狄柬之等人又因为一阵喧哗,在十字街口停了下来。
左侧不远处的街巷里,有少量行人聚集,中间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妪,正死死拽着一个少年读书人,面容悲愤口沫横飞的向旁人指控着什么。
狄柬之记起赵宁对他的告诫,本着多看多了解的原则,迈步走了过去。
这回的事情很简单,老妪理直气壮言辞凿凿,说少年读书人撞到了她,把她腰撞坏了,现在疼得厉害,但少年读书人却想一走了之,不作赔偿。
少年读书人委屈的眼泪都快流出来,说他根本没撞老妪,是别人撞的,他只是看到对方摔倒了,出于怜悯好心才搀扶对方,没想到被反讹一把。
老妪的质问掷地有声:“不是你撞的,你扶我干什么?”
少年的回答充满冤屈:“我读书明理,心有道德,看到老人摔倒,怎能不扶?”
听到这里,围观的人群哄得一下散了,都是大感扫兴的模样,仿佛对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以至于懒得再理会。
狄柬之觉得诧异,不解百姓们的举动,一问才被之前那个老者告知,这种事屡见不鲜,官府一惯的判决,都是认为扶人者便是撞人者,要他们赔钱。
老者反倒是奇怪,都这种时候了,竟然还有人敢在大街上搀扶摔倒的人,也不知是不是没长脑子,一般人看到都是远远避开,唯恐惹祸上身。
狄柬之脸色再度黑如锅底。
而后他问那个少年,知不知道以往官府的判。
对方回答:知道。
狄柬之:既然知道,为何还要搀扶?
少年回答:如果老妪不是讹人的,果真有难有疾,自己不扶不帮,对方岂不是有危险?见死不救,非是圣贤教导的做人道理,自己也于心不忍。
狄柬之默然无言。
而后,他让随从把少年读书人与老妪带上,一起去官府。
路上,老妪反而劝说起少年读书人来:赔点钱算了,免得去衙门一趟,净耽误事,反正判决不会有第二个结果,自己还要回家给孙子做饭。
这话狄柬之听得心如火烧。
少年抿嘴不回答
见两人看过来,浓眉大眼、身材结实的书生拱拱手:
“我辈读书人,读圣贤书,受圣人教诲,明白做人的道理,自当心系家国顾念苍生,秉义而行,纵然救不了天下人,遇到这种事又怎能袖手旁观?
“在下有意为这两个车夫做主,只是势单力薄,观二位仁兄也是读书人,可愿与某一道,去县衙敲一敲那鸣冤鼓?”
狄柬之与张仁杰相视一眼,他俩本就是要处理这事的,遇到青年书生这样的仗义士子,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狄柬之品性刚正,遇到这样的读书人当然喜悦,张仁杰虽然把君王看得最高最重,但能为了百姓不避权贵,且从不贪赃枉法,心中亦有道德。
“义之所在,心之所向,若不能身体力行,枉读圣贤书,枉为读书人!”狄柬之与张仁杰当即表明态度。
他们决定暂时不表露身份,以便看看这易县易州的官府,还有什么黑暗龌龊。
国字脸的青年书生大喜:“在下陆瑞,敢问两位仁兄高姓?”
狄柬之与张仁杰如实报上了自己的姓氏,但各自编造了个假名。
左右百姓见三个读书人,愿意为了素不相识的车夫,去县衙闯一闯讨一讨公道,皆是精神振奋,没有急事要做的人,都打算跟着一起去,壮壮声势。
受伤的车夫,已经被张仁杰的随从简单包扎,只是依旧昏迷,被打的车夫让狄柬之的随从解救了出来,这时神采奕奕,眸中燃起希望之火,紧紧跟随。
“你们敢闹事?!敢在易县闹事,莫说你们只是寻常读书人,哪怕有功名在身也走不了!”
城门前为首的差役有点眼力,看出狄柬之、张仁杰气度不寻常——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发号施令久了怎么都有几分威严——以为对方有功名在身,但桀骜傲气并不曾消减,反而发出严厉的警告。
说着,这名差役上前就要推搡狄柬之,用官府的威压迫使对方屈服后退:“识相的赶紧离开,若是妨碍官府公务,无论哪条律法都保不了你们!”
包括那名老者和车夫在内,众人见差役如此蛮横,想起对方往日横行市井、殴打百姓的威风,不少人都面露惧色。
但他的手还没碰到狄柬之,就被狄柬之的随从上前一步抓住,反方向猛地一压,前者顿时疼得惨叫一声,不由自主半跪在地,脸上瞬间纸白,额头冷汗直冒。
“真以为披了一张官皮,就可以为所欲为,没人治得了你们了?”狄柬之冷哼一声,懒得跟这种跳梁小丑多言,大步流星向前,穿过城门甬道。
随从抓着疼得连说话力气都没有的差役跟上。
眼见狄柬之这般硬气,车夫再度燃起希望之火,连忙紧跟,老者仿佛年轻了几岁,招呼更多人一起去官府。
易县作为州治所在,虽然眼下还很凋敝,但街上人也不少,各行各业之中总有人还能勉强混个衣食,让城池不至于死气沉沉。
距离县衙还很远,狄柬之等人又因为一阵喧哗,在十字街口停了下来。
左侧不远处的街巷里,有少量行人聚集,中间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妪,正死死拽着一个少年读书人,面容悲愤口沫横飞的向旁人指控着什么。
狄柬之记起赵宁对他的告诫,本着多看多了解的原则,迈步走了过去。
这回的事情很简单,老妪理直气壮言辞凿凿,说少年读书人撞到了她,把她腰撞坏了,现在疼得厉害,但少年读书人却想一走了之,不作赔偿。
少年读书人委屈的眼泪都快流出来,说他根本没撞老妪,是别人撞的,他只是看到对方摔倒了,出于怜悯好心才搀扶对方,没想到被反讹一把。
老妪的质问掷地有声:“不是你撞的,你扶我干什么?”
少年的回答充满冤屈:“我读书明理,心有道德,看到老人摔倒,怎能不扶?”
听到这里,围观的人群哄得一下散了,都是大感扫兴的模样,仿佛对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以至于懒得再理会。
狄柬之觉得诧异,不解百姓们的举动,一问才被之前那个老者告知,这种事屡见不鲜,官府一惯的判决,都是认为扶人者便是撞人者,要他们赔钱。
老者反倒是奇怪,都这种时候了,竟然还有人敢在大街上搀扶摔倒的人,也不知是不是没长脑子,一般人看到都是远远避开,唯恐惹祸上身。
狄柬之脸色再度黑如锅底。
而后他问那个少年,知不知道以往官府的判。
对方回答:知道。
狄柬之:既然知道,为何还要搀扶?
少年回答:如果老妪不是讹人的,果真有难有疾,自己不扶不帮,对方岂不是有危险?见死不救,非是圣贤教导的做人道理,自己也于心不忍。
狄柬之默然无言。
而后,他让随从把少年读书人与老妪带上,一起去官府。
路上,老妪反而劝说起少年读书人来:赔点钱算了,免得去衙门一趟,净耽误事,反正判决不会有第二个结果,自己还要回家给孙子做饭。
这话狄柬之听得心如火烧。
少年抿嘴不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