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是要借此机会表达强硬态度、展现强势立场,联合起来给宋治施压,从而迫使宋治退步,就此停止扶持寒门打压世家,并在之后保障世家之利不受侵害,让大齐皇朝回到世家与帝王共天下的大局!
    世家也好,帝室也罢,都是既得利益者,有自身的地位、尊荣与特权,掌控天下相当一部分财富。
    既然是既得利益阶层,那么天下稳定就是他们的首要追求,只有四海升平,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安安稳稳的享受权力与富贵,牧养天下之民。
    要是天下大乱,烽火连城,受损最大的当然是既得利益者。一个平民之家拢共才多少财富?抵得上他们随身玉佩的十分之一价值吗?
    每逢改朝换代,都有新的勋贵冒头,旧的贵族定会消亡一批,这些世家谁敢保证,自己的家族在经历乱世后,不是衰亡而是强盛?
    如今的天下,可是寒门势大!
    不到最后一刻,哪个世家愿冒天下倾覆的危险?
    所以世家们要的,是跟宋治谈判,维护自己过往拥有的利益!
    终于,在陈询汗出如浆的时候,宋治淡淡开口了:
    “陇右战事历时数月未能结束,区区凤翔军竟能坚持到现在,实在是出人意料。朕欲快速平定陇右,不知诸卿有何良策?”
    第五四一章 “谈判”
    宋治的确需要快速平定陇右,事情无法再拖片刻。
    他本来是预计王极境们赶到陇右后,就能立即攻破陇山,擒杀魏无羡魏崇山,一举击溃凤翔军,在旦夕间确定大势,而后传檄平定州县。
    如今,增援的王极境们赶到陇右已经不少时间,战事却还在僵持,这已经超过皇朝接受限度。
    别的不说,仅是调拨军粮的户部尚书、转运使,就已经哭着喊着要上吊了。
    前方六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食都是定额,粮食从江南运到陇右,路上人吃马嚼的更是天文数字,而就近的关中在国战时期就无力承担多少军粮。
    大军结束陇右战事后,从彼处返回各自藩镇,同样需要时间,军粮的供应并不会因为战事完结而立马结束。
    简而言之,朝廷已经无粮。
    虽说距离秋收已经没有太久,但眼下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粮食,让六镇大军在陇右坚持到秋收之后粮食运达。
    大军必须尽快撤回。
    一旦军中断粮,六镇大军没了吃的,绝对不会坐等饿死,如北胡大军般劫掠地方,一路烧杀抢夺回到本镇,乃至顺势占据陇右、关中,割据造反,都是等闲。
    到了那时,天下岂能不大乱?
    天下一乱,世家们但凡不想被洪流摧毁,将被迫群起逐鹿,那就不是跟宋治谈条件的问题了。
    这般形势,宋治跟世家们都看得明明白白。
    听到宋治问“有何良策”,陈询跟韩昭同时暗松一口气。
    他俩觉得,对方这是在试探他们的口风。明知襄助魏氏的高手出自世家,宋治还这么问,就是要他们提出条件。
    如此看来,皇帝是打算跟世家谈判了。
    事情没有走到最坏的那一步,两人也不必被埋伏的高手围杀而死,经历刚刚一场煎熬的陈询跟韩昭,都感到一阵庆幸。
    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到来,陈询暗喜无限。
    他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气,今日这场谈话将决定世家命运,由不得他不万分小心。
    “陛下,陇右战事拖延,老臣忝为宰相,也如陛下一般忧心。事关国家社稷、江山稳固,只要能平定叛贼,老臣甘愿舍掉衰朽之躯。”
    陈询先是说了一番场面话,表达世家跟皇帝的追求一样,都是皇朝稳定——这样大家才好享受百姓提供的荣华,见对方没有什么神色变化,他便接着往下说:
    “遥想开朝立国之际,天下纷纷烽火连城,太祖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对天下英雄礼敬有加、一视同仁,于是各方豪杰云集景从。
    “最终汇成十三门第、十八将门,助太祖问鼎天下。
    “五年国战,陛下殚精竭虑、夙夜操劳,举国同心同德,士人门第与将门勋贵,无不戮力而战,期间死伤无数,可谓毁家纾难。
    “大齐这才击退北胡百万大军,保全了祖宗疆土与大齐社稷。”
    说到这,陈询有意停顿了片刻。
    他刚刚说的这些,是在提醒宋治,没有世家的支持,宋氏就不可能夺得江山成为皇族,也不可能战胜外寇保全帝位。
    这天下本就是世家与宋氏一起打下来保下来的,作为胜利者,权力富贵这些东西,大家理应都有一份。
    就君臣名分来说,对宋氏而言,世家的功劳犹如天高,宋治怎能不善待有功之臣,反而磨刀霍霍意欲处之而后快?
    既然宋治倒行逆施,那世家们群起反抗,帮一帮魏氏,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岂不是理所应当?
    这不是世家们的错,宋治不应该怪他们,反而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
    如何改正?
    做足了铺垫,陈询说出了世家诉求:
    “面对北胡百万大军,大齐姑且能够战而胜之,区区一个凤翔军,又何以能酿成大患?不过是小人蒙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