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节(1/3)
但他向来行事谨慎,习惯未雨绸缪,宁可多做不可错过,眼下必须将一切隐患扼杀在襁褓中!
第六二九章 联合起来(4)
“殿下,中书省有人来了。”
赵宁离开湖边的时候,周鞅带着一名中书省的侍郎,脚步迅捷的走了过来。
没有事先通报得到赵宁允许,就能直接进入东宫的官员少之又少,眼前的中书侍郎陈安之,当然算一个。
简单见了礼,陈安之对赵宁道:“反抗军的扈红练、范子清两人,大闹京兆府的动静,已经传到了皇城。
“兹事体大,需要立即处理,但宰相不在台阁,我等去禀报陛下的时候,得知陛下正在崇文殿跟宰相与大理寺卿议事,不见任何人。
“事情耽搁不起,中书省的同僚推举下官来见太子,希望殿下能拿个主意。”
现在说的是公事,得公事公办,陈安之言语很严谨。
时至今日,赵宁依然是反抗军大将军,反抗军的将领在京兆府“闹事”,赵宁无论出于哪个身份,都应该在这个时候主持局面。
赵宁边走边道:“待会儿你可以出去告诉那些官员,我正在闭关修炼的紧要关头,不能分心外物;
“陛下既然在跟宰相与大理寺卿议事,那就等他们事情议完了再去禀报,或许不用等待太久。”
军中将领大闹京兆府,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很严重的事,军方衙门和文官衙门都能出面解决,但因为赵宁是反抗军大将军,可以处理这件事的人就很少。
陈安之理解了赵宁的意思:拖。
没有皇帝、宰相和赵宁的允许,擅自去动反抗军的将领,没出岔子还好,要是处理不当让事情闹大了,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沉默片刻,陈安之忽然道:“宁哥儿,扈将军与范将军两人,可是听了你的命令在行事?”
这个疑问不单单是陈安之自己有,也是替文武百官问的。
没有赵宁的授意,反抗军将领没道理也不敢大闹京兆府,还搞什么“国人审判”这种前所未有的事。
当然,这也并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人总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谁知道扈红练、范子清在想什么。但赵宁在这个时候“闭关修炼”,就容不得别人不怀疑。
赵宁不置可否,不答反问:“你是不是也觉得,‘为民做主’这四个字,只是赵氏打出来,用以凝聚人心推翻齐朝的旗号?”
当初陈安之在陈氏处境最微妙、艰难的时候,到郡王府找赵宁,听了赵宁一番天下为公的话后,带着陈氏投靠了赵氏,这才有后面陈询跟宋治翻脸的情况。
陈安之沉声道:“我当然相信那是宁哥儿的理想,也相信赵氏的真心,但......”
“但别人不相信,连宰相都不相信。”赵宁面无表情接过了陈安之的话。
陈安之低头道:“是。”
赵宁微微一笑:“我知道,你肯定尽全力劝说过宰相。宰相现在跟张廷玉一条心,也怪不得宰相,谁叫赵氏说出来的蓝图,是前人从未真正去做的?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以来,每个造反的枭雄,都说自己是为民做主反抗暴君暴-政,可到了最后,他们都只是用百姓的命,去赚取自家的帝王大业。
“宰相不相信很正常,相信了才是怪事。”
陈安之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他跟赵宁是发小,两人从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在一起玩泥巴,要说对赵宁的了解,天下只有魏无羡能跟他相提并论。
但就是因为了解赵宁,陈安之才不是十成十的相信赵宁。
赵宁并不是从小就怜悯苍生疾苦,有让平民百姓不受压迫的理想的,与之相反,在国战爆发之前,赵宁都不曾表露过这种心志。
现在赵宁突然说要为民做主,要让人人有公平有尊严,要消灭贵族世家特权阶层,实现天下大同,陈安之纵然能相信个七七八八,又如何能做到十成十相信?
他的确劝过陈询,尽力劝过,但在后者做出强有力的反驳后,他找不到太有力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信念,最后被对方夺了气势与道理。
正因如此,眼下的陈氏,才跟张廷玉等绝大多数官员一样,把大晋当作跟齐朝相同的存在看待。
“宁哥儿,我......”陈安之欲言又止。
赵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笑着道:“放心,陈氏虽然没有看清局势,但家风纯正,族人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大晋还不至于就此为难陈氏。
“不过,这场风波之后,陈公恐怕不能继续担任宰相了。
“你应该明白,新朝需要的,是一个新的宰相。”
陈安之松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
赵宁接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安之,宰相老了,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让他的思想认知早已成为定势,不可能被改变。
“陈氏要想有未来,只能靠你,而你要有未来,则必须融入时代潮流、天下大势,我相信你能做到——创造一个美好新世界的战斗,难道不值得你献身?”
陈安之沉默片刻,肃然颔首:“我当然能够为之献身!”
赵宁再度露出笑容,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第六二九章 联合起来(4)
“殿下,中书省有人来了。”
赵宁离开湖边的时候,周鞅带着一名中书省的侍郎,脚步迅捷的走了过来。
没有事先通报得到赵宁允许,就能直接进入东宫的官员少之又少,眼前的中书侍郎陈安之,当然算一个。
简单见了礼,陈安之对赵宁道:“反抗军的扈红练、范子清两人,大闹京兆府的动静,已经传到了皇城。
“兹事体大,需要立即处理,但宰相不在台阁,我等去禀报陛下的时候,得知陛下正在崇文殿跟宰相与大理寺卿议事,不见任何人。
“事情耽搁不起,中书省的同僚推举下官来见太子,希望殿下能拿个主意。”
现在说的是公事,得公事公办,陈安之言语很严谨。
时至今日,赵宁依然是反抗军大将军,反抗军的将领在京兆府“闹事”,赵宁无论出于哪个身份,都应该在这个时候主持局面。
赵宁边走边道:“待会儿你可以出去告诉那些官员,我正在闭关修炼的紧要关头,不能分心外物;
“陛下既然在跟宰相与大理寺卿议事,那就等他们事情议完了再去禀报,或许不用等待太久。”
军中将领大闹京兆府,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很严重的事,军方衙门和文官衙门都能出面解决,但因为赵宁是反抗军大将军,可以处理这件事的人就很少。
陈安之理解了赵宁的意思:拖。
没有皇帝、宰相和赵宁的允许,擅自去动反抗军的将领,没出岔子还好,要是处理不当让事情闹大了,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沉默片刻,陈安之忽然道:“宁哥儿,扈将军与范将军两人,可是听了你的命令在行事?”
这个疑问不单单是陈安之自己有,也是替文武百官问的。
没有赵宁的授意,反抗军将领没道理也不敢大闹京兆府,还搞什么“国人审判”这种前所未有的事。
当然,这也并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人总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谁知道扈红练、范子清在想什么。但赵宁在这个时候“闭关修炼”,就容不得别人不怀疑。
赵宁不置可否,不答反问:“你是不是也觉得,‘为民做主’这四个字,只是赵氏打出来,用以凝聚人心推翻齐朝的旗号?”
当初陈安之在陈氏处境最微妙、艰难的时候,到郡王府找赵宁,听了赵宁一番天下为公的话后,带着陈氏投靠了赵氏,这才有后面陈询跟宋治翻脸的情况。
陈安之沉声道:“我当然相信那是宁哥儿的理想,也相信赵氏的真心,但......”
“但别人不相信,连宰相都不相信。”赵宁面无表情接过了陈安之的话。
陈安之低头道:“是。”
赵宁微微一笑:“我知道,你肯定尽全力劝说过宰相。宰相现在跟张廷玉一条心,也怪不得宰相,谁叫赵氏说出来的蓝图,是前人从未真正去做的?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以来,每个造反的枭雄,都说自己是为民做主反抗暴君暴-政,可到了最后,他们都只是用百姓的命,去赚取自家的帝王大业。
“宰相不相信很正常,相信了才是怪事。”
陈安之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他跟赵宁是发小,两人从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在一起玩泥巴,要说对赵宁的了解,天下只有魏无羡能跟他相提并论。
但就是因为了解赵宁,陈安之才不是十成十的相信赵宁。
赵宁并不是从小就怜悯苍生疾苦,有让平民百姓不受压迫的理想的,与之相反,在国战爆发之前,赵宁都不曾表露过这种心志。
现在赵宁突然说要为民做主,要让人人有公平有尊严,要消灭贵族世家特权阶层,实现天下大同,陈安之纵然能相信个七七八八,又如何能做到十成十相信?
他的确劝过陈询,尽力劝过,但在后者做出强有力的反驳后,他找不到太有力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信念,最后被对方夺了气势与道理。
正因如此,眼下的陈氏,才跟张廷玉等绝大多数官员一样,把大晋当作跟齐朝相同的存在看待。
“宁哥儿,我......”陈安之欲言又止。
赵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笑着道:“放心,陈氏虽然没有看清局势,但家风纯正,族人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大晋还不至于就此为难陈氏。
“不过,这场风波之后,陈公恐怕不能继续担任宰相了。
“你应该明白,新朝需要的,是一个新的宰相。”
陈安之松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
赵宁接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安之,宰相老了,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让他的思想认知早已成为定势,不可能被改变。
“陈氏要想有未来,只能靠你,而你要有未来,则必须融入时代潮流、天下大势,我相信你能做到——创造一个美好新世界的战斗,难道不值得你献身?”
陈安之沉默片刻,肃然颔首:“我当然能够为之献身!”
赵宁再度露出笑容,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