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节(2/3)
他们不说官位不受影响,可怎么也不能真的被当作罪人押到燕平去受审,余生都在牢狱中渡过吧?
这个结果他们无法接受。
面对袁承志等人悲怆的呼喊与乞求,赵宁嗤笑一声:
“勾结逆贼误国害民,走投无路才想着投降,竟还妄想保全身家性命,真以为大晋皇朝没有律法,是藏污纳垢之所了?
“你们不降,大战一开,下面的军民自然会主动献城,你们何功之有?就算你们不降,区区兖州,一群骄兵悍将,拿什么挡我王师?”
说到这,赵宁挥挥手,示意高手强者们将袁承志等人立即押走,他懒得看这些人渣废物,并表示如果他们不服,立即当场废除修为。
“殿下,殿下开恩啊!”
“殿下饶命,我等知错了!”
“求殿下给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愿上战场效命......”
袁承志等人凄惶的求饶声很快在帐外消失。
赵宁看向帐中的第七军将军与平卢军节度使王师厚:“第七军打头,平卢军辅助,接收城池,缴兖州守军的械,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第七军将军与王师厚心神一凛,立即抱拳:“末将领命!”
袁承志等人的悲惨遭遇让王师厚颇受触动,在听到赵宁“如有反抗格杀勿论”的军令后,更是精神一紧,不由得在心中感叹:
袁承志啊袁承志,你们真是蠢到家了,早不投降,到了这个时候认输还有什么用?太子是仁厚不假,可你们怎么就忘了,杀伐果断、眼睛里不揉沙子才是大帅的本色!
想起国战时期见识的大齐战神,王师厚不禁毛孔发涩。
要不是对赵宁忌惮极深,知道自己没有选择,他又怎么早早归顺大晋朝廷?如果他稍有迟疑,恐怕就会落到袁承志今日的境地!
......
袁承志等人被押解到燕平后,以叛国害民的罪行被判永生监禁,遇赦不赦,在一身修为尽数被废除的情况下投入大牢。
袁承志这个靠着兵变起家的兖州防御使,为了兖海节度使的高位富贵投靠杨延广,精心算计多番努力连日煎熬,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富贵没保住不说,还成了一无所有的阶下之囚,因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在牢狱中撞墙自杀而死。
这是后话。
眼下赵宁平了兖州,不仅将郓州、沂州连成一片,中间再无敌对兵马阻隔,让东线战场的形势再上一个台阶,还让反抗军第七军、平卢军能够腾出手来进入前线战场,可谓是告成了一场大功。
赵宁这里形势一片大好,递给朝廷的都是报捷文书,杨佳妮的处境可就不那么好了,去徐州陈述军情的时候饱受诘难。
第八二零章 互不理解
高居主座的杨延广,面色不善地看着站在殿中的杨佳妮,愤怒这两个字明晃晃的挂在眉眼之间。
他对杨佳妮很不满。
事实上,杨延广对杨佳妮从未如此不满过,眼下他都有撤掉对方前线主帅之职的冲动。
费县之败损失惨重、影响恶劣,对形势造成了不小贻害,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杨延广还不会对杨佳妮如此不满。
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们这回的对手是反抗军,杨佳妮面对的又是素有战神之名的赵宁,输了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
更何况大军之所以惨败,并非杨佳妮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的临机应对上有什么致命失误,而是侍卫亲军硬生生被反抗军正面压制、击败,建武军无法应付反抗军重骑冲阵。
杨延广之所以这般不满、愤怒,另有一番原因。
“精气神,精气神——我吴国将士的精气神,怎么就比不上晋军的精气神了?难道晋军中的那些人吃得不是五谷杂粮,顿顿都是用灵丹妙药饱腹?”
杨延广平复心境、收敛怒意,目光森冷地盯着杨佳妮,“两军将士都是人,都是血肉之躯,我吴国将士难道天生不如晋军战士?真是岂有此理!”
面对杨延广的训斥,杨佳妮默然不语。
大军败了,她回到徐州,自然得跟杨延广等人回顾整场战斗的经过与大小细节,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战败的原因,力求下回作战时有所改进,避免重蹈覆辙再次被击败。
杨佳妮认为侍卫亲军之所以被正面击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吴国将士精气神不如晋军,并表示纵观整场战斗,这是再明显不过的结论。
大战初期,侍卫亲军能做到与反抗军大致势均力敌,可随着战斗进行,侍卫亲军愈战愈疲,而反抗军越战越勇。
前者每日作战后回到军营只想着歇息,而反抗军精力旺盛斗志昂扬神采飞扬,战后还能研究改进战法,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全面压制了侍卫亲军。
这个情况监军韩守约、侍卫亲军陈雪陇、建武军吴俊都亲眼看到了,杨佳妮提出来也没甚么,杨延广就算不能接受也不会发怒。
关键在于,杨佳妮分析两军将士精气神不同的根由时,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结论。
这个结论不是反抗军吃得好,天天有肉,而吴军将士每日只能吃馒头干饼——虽然这的确是事实,反抗军军营里飘出来的肉汤香味,吴军普通将士闻不到,杨佳妮等高
这个结果他们无法接受。
面对袁承志等人悲怆的呼喊与乞求,赵宁嗤笑一声:
“勾结逆贼误国害民,走投无路才想着投降,竟还妄想保全身家性命,真以为大晋皇朝没有律法,是藏污纳垢之所了?
“你们不降,大战一开,下面的军民自然会主动献城,你们何功之有?就算你们不降,区区兖州,一群骄兵悍将,拿什么挡我王师?”
说到这,赵宁挥挥手,示意高手强者们将袁承志等人立即押走,他懒得看这些人渣废物,并表示如果他们不服,立即当场废除修为。
“殿下,殿下开恩啊!”
“殿下饶命,我等知错了!”
“求殿下给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愿上战场效命......”
袁承志等人凄惶的求饶声很快在帐外消失。
赵宁看向帐中的第七军将军与平卢军节度使王师厚:“第七军打头,平卢军辅助,接收城池,缴兖州守军的械,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第七军将军与王师厚心神一凛,立即抱拳:“末将领命!”
袁承志等人的悲惨遭遇让王师厚颇受触动,在听到赵宁“如有反抗格杀勿论”的军令后,更是精神一紧,不由得在心中感叹:
袁承志啊袁承志,你们真是蠢到家了,早不投降,到了这个时候认输还有什么用?太子是仁厚不假,可你们怎么就忘了,杀伐果断、眼睛里不揉沙子才是大帅的本色!
想起国战时期见识的大齐战神,王师厚不禁毛孔发涩。
要不是对赵宁忌惮极深,知道自己没有选择,他又怎么早早归顺大晋朝廷?如果他稍有迟疑,恐怕就会落到袁承志今日的境地!
......
袁承志等人被押解到燕平后,以叛国害民的罪行被判永生监禁,遇赦不赦,在一身修为尽数被废除的情况下投入大牢。
袁承志这个靠着兵变起家的兖州防御使,为了兖海节度使的高位富贵投靠杨延广,精心算计多番努力连日煎熬,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富贵没保住不说,还成了一无所有的阶下之囚,因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在牢狱中撞墙自杀而死。
这是后话。
眼下赵宁平了兖州,不仅将郓州、沂州连成一片,中间再无敌对兵马阻隔,让东线战场的形势再上一个台阶,还让反抗军第七军、平卢军能够腾出手来进入前线战场,可谓是告成了一场大功。
赵宁这里形势一片大好,递给朝廷的都是报捷文书,杨佳妮的处境可就不那么好了,去徐州陈述军情的时候饱受诘难。
第八二零章 互不理解
高居主座的杨延广,面色不善地看着站在殿中的杨佳妮,愤怒这两个字明晃晃的挂在眉眼之间。
他对杨佳妮很不满。
事实上,杨延广对杨佳妮从未如此不满过,眼下他都有撤掉对方前线主帅之职的冲动。
费县之败损失惨重、影响恶劣,对形势造成了不小贻害,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杨延广还不会对杨佳妮如此不满。
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们这回的对手是反抗军,杨佳妮面对的又是素有战神之名的赵宁,输了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
更何况大军之所以惨败,并非杨佳妮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的临机应对上有什么致命失误,而是侍卫亲军硬生生被反抗军正面压制、击败,建武军无法应付反抗军重骑冲阵。
杨延广之所以这般不满、愤怒,另有一番原因。
“精气神,精气神——我吴国将士的精气神,怎么就比不上晋军的精气神了?难道晋军中的那些人吃得不是五谷杂粮,顿顿都是用灵丹妙药饱腹?”
杨延广平复心境、收敛怒意,目光森冷地盯着杨佳妮,“两军将士都是人,都是血肉之躯,我吴国将士难道天生不如晋军战士?真是岂有此理!”
面对杨延广的训斥,杨佳妮默然不语。
大军败了,她回到徐州,自然得跟杨延广等人回顾整场战斗的经过与大小细节,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战败的原因,力求下回作战时有所改进,避免重蹈覆辙再次被击败。
杨佳妮认为侍卫亲军之所以被正面击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吴国将士精气神不如晋军,并表示纵观整场战斗,这是再明显不过的结论。
大战初期,侍卫亲军能做到与反抗军大致势均力敌,可随着战斗进行,侍卫亲军愈战愈疲,而反抗军越战越勇。
前者每日作战后回到军营只想着歇息,而反抗军精力旺盛斗志昂扬神采飞扬,战后还能研究改进战法,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全面压制了侍卫亲军。
这个情况监军韩守约、侍卫亲军陈雪陇、建武军吴俊都亲眼看到了,杨佳妮提出来也没甚么,杨延广就算不能接受也不会发怒。
关键在于,杨佳妮分析两军将士精气神不同的根由时,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结论。
这个结论不是反抗军吃得好,天天有肉,而吴军将士每日只能吃馒头干饼——虽然这的确是事实,反抗军军营里飘出来的肉汤香味,吴军普通将士闻不到,杨佳妮等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