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节(2/3)
万反抗军,以及耿安国的义成军,王师厚的平卢军,就完全需要杨氏自己来应付。
这对刚刚在费县大败了一场,对反抗军战力已有充分认知并十分忌惮,就等着秦军进入中原一起进攻反抗军的杨氏,绝对是晴天霹雳。
被耍得团团转的杨氏,届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又会有什么样的处理?
黄远岱摸着下巴沉吟着道:“但凡杨氏有点血性,就应该对魏氏反戈一击,再怎么也得夺回河阳、洛阳两镇才是。”
赵宁摇了摇头:“魏氏敢在这个时候背弃跟杨氏的盟约,突然进军河东,就不会对杨氏的反应没有预计。
“我料魏氏的使者此时就在杨延广面前,就是不知他们能否平息杨延广的怒火。”
黄远岱呵呵笑了两声:“这种时候,我们该去添一把火才是。不管最终有没有用,这种事不做白不做,我们总得去了解一下杨氏的想法。”
赵宁没有否定。
“殿下打算如何部署河东防御?”黄远岱提出这个关键问题。
赵宁对河东地形地势、军事重镇了如指掌,此刻对答如流:
“秦军既然过了蒲津渡,蒲州、绛州一代大部分地域无险可守,加之两地兵力不足,那就索性把地盘让出来,没必要让将士们白白流血。
“调集河东兵力,依托地形先行把守晋州,是目前来说最为稳妥的策略。秦军抵达晋州也需要一些时间,我们正好趁此机会做些事情,让各方面的准备更加充分。”
黄远岱寻思一阵,赞同赵宁的意见。
赵宁当即写了一份奏疏,叫来一名王极境修行者,让对方立即送到燕平,请赵北望给蒲州、绛州下令。
这个时候,也不知朝廷是否得到了秦军进入河东的消息,如果没有,赵宁这份奏疏正好给朝廷示警,让朝廷立即行动起来。
做完这些,赵宁回到舆图前,对琢磨战局的黄远岱道:
“我意传令三军,让各部做好随时进击的准备。河东已经陷入困局,中原战场不能再有闪失。
“倘若杨氏以为我们忙于应付河东困局,他们在中原战场就有机可趁,那我们就得给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认清现实。”
秦军在此时渡过蒲津渡进入河东,的确出乎赵宁预料,给大晋带来了巨大难题,也让战争局势陡然陷入险境,但远不至于让赵宁手足无措,失去应付局面的稳定心境。
还是那句话,赵氏既然敢参与中原逐鹿之战,赵宁既然能带着三十万大军渡河南下,那就不会对这场战争中各种可能没有预计。
魏氏、杨氏、张京三方,都是摆在棋面上的力量,看得见摸得着,并非是凭空冒出来的奇兵。
黄远岱盯着舆图,脑海中迅速筹谋战事,赵宁刚说主动出击,他就选定了几个目标,并且有了随后进军路线的大致规划:
“正该如此。”
......
徐州。
杨延广高居大殿之上,隔着桌案俯瞰站在殿中的秦国使者,将门孙氏的当代家主,王极境中期的高手孙康,眸中杀气毕现。
太傅王载满面怒容,气得双手发抖,指着孙康的鼻子骂道:
“无信小儿,无德竖子!军国大事,竟然被你等当作儿戏,说改变就改变!盟约文书,竟然被你们当作白纸,说舍弃就舍弃!
“如此卑鄙无耻,魏氏何以立身?这般无信无德,秦国何以立国?你们要为此付出代价,为戏弄吴王背弃吴国付出惨重代价!”
孙康被喷了一脸唾沫,眉宇间有了怒容。
无论是谁,被连着骂了几天,都不会再有好脾气。
他不是刚来徐州的,而是两天前就到了。彼时秦军还未渡过蒲津进入河东。
他之所以过来,就是为了避免杨氏被魏氏惹怒,意气用事之下胡来,做下对两家都十分不利的事。
两日见到杨延广,孙康说明来意后,杨延广当场便踢翻了桌子,将他轰了出去。要不是他跑得快,杨延广估计会下令高手把他当场围杀。
杨延广这般愤怒,按理说魏氏不该强渡蒲津,但魏无羡丝毫没有因为杨氏的怒火就改变既定策略,依然带着大军按照计划展开了行动。
魏氏背弃盟约,当然要给杨氏一个说法,安抚杨氏。毕竟魏氏还要杨氏在中原戮力作战,拖住反抗军。
“王上,我王并没有背弃盟约,秦国也不会背弃跟吴国的盟约,强敌未灭,我王怎么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呢?
“我王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对付赵氏的兵略。
“出兵河东能够让赵氏两面受敌、左右失顾,这对两国击败晋军大为有利,可以让两国迅速灭掉晋朝,符合两国结盟的根本目的。”
孙康忍住怒意,再三对杨延广行礼,苦口婆心地说道,“秦军进击河东,中原反抗军必要回援,届时吴军压力大减;
“且晋军腹背受敌,后院失火,必然军心大乱,吴军战胜晋军夺取中原轻而易举!不出三个月,中原、齐鲁就会全是吴国的!”
这番话的确有道理,那也是孙康还能活到现在,没有被杨延广杀掉泄愤的根由。
秦军不进入中原作战,的确让吴军压力倍增,但对整个
这对刚刚在费县大败了一场,对反抗军战力已有充分认知并十分忌惮,就等着秦军进入中原一起进攻反抗军的杨氏,绝对是晴天霹雳。
被耍得团团转的杨氏,届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又会有什么样的处理?
黄远岱摸着下巴沉吟着道:“但凡杨氏有点血性,就应该对魏氏反戈一击,再怎么也得夺回河阳、洛阳两镇才是。”
赵宁摇了摇头:“魏氏敢在这个时候背弃跟杨氏的盟约,突然进军河东,就不会对杨氏的反应没有预计。
“我料魏氏的使者此时就在杨延广面前,就是不知他们能否平息杨延广的怒火。”
黄远岱呵呵笑了两声:“这种时候,我们该去添一把火才是。不管最终有没有用,这种事不做白不做,我们总得去了解一下杨氏的想法。”
赵宁没有否定。
“殿下打算如何部署河东防御?”黄远岱提出这个关键问题。
赵宁对河东地形地势、军事重镇了如指掌,此刻对答如流:
“秦军既然过了蒲津渡,蒲州、绛州一代大部分地域无险可守,加之两地兵力不足,那就索性把地盘让出来,没必要让将士们白白流血。
“调集河东兵力,依托地形先行把守晋州,是目前来说最为稳妥的策略。秦军抵达晋州也需要一些时间,我们正好趁此机会做些事情,让各方面的准备更加充分。”
黄远岱寻思一阵,赞同赵宁的意见。
赵宁当即写了一份奏疏,叫来一名王极境修行者,让对方立即送到燕平,请赵北望给蒲州、绛州下令。
这个时候,也不知朝廷是否得到了秦军进入河东的消息,如果没有,赵宁这份奏疏正好给朝廷示警,让朝廷立即行动起来。
做完这些,赵宁回到舆图前,对琢磨战局的黄远岱道:
“我意传令三军,让各部做好随时进击的准备。河东已经陷入困局,中原战场不能再有闪失。
“倘若杨氏以为我们忙于应付河东困局,他们在中原战场就有机可趁,那我们就得给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认清现实。”
秦军在此时渡过蒲津渡进入河东,的确出乎赵宁预料,给大晋带来了巨大难题,也让战争局势陡然陷入险境,但远不至于让赵宁手足无措,失去应付局面的稳定心境。
还是那句话,赵氏既然敢参与中原逐鹿之战,赵宁既然能带着三十万大军渡河南下,那就不会对这场战争中各种可能没有预计。
魏氏、杨氏、张京三方,都是摆在棋面上的力量,看得见摸得着,并非是凭空冒出来的奇兵。
黄远岱盯着舆图,脑海中迅速筹谋战事,赵宁刚说主动出击,他就选定了几个目标,并且有了随后进军路线的大致规划:
“正该如此。”
......
徐州。
杨延广高居大殿之上,隔着桌案俯瞰站在殿中的秦国使者,将门孙氏的当代家主,王极境中期的高手孙康,眸中杀气毕现。
太傅王载满面怒容,气得双手发抖,指着孙康的鼻子骂道:
“无信小儿,无德竖子!军国大事,竟然被你等当作儿戏,说改变就改变!盟约文书,竟然被你们当作白纸,说舍弃就舍弃!
“如此卑鄙无耻,魏氏何以立身?这般无信无德,秦国何以立国?你们要为此付出代价,为戏弄吴王背弃吴国付出惨重代价!”
孙康被喷了一脸唾沫,眉宇间有了怒容。
无论是谁,被连着骂了几天,都不会再有好脾气。
他不是刚来徐州的,而是两天前就到了。彼时秦军还未渡过蒲津进入河东。
他之所以过来,就是为了避免杨氏被魏氏惹怒,意气用事之下胡来,做下对两家都十分不利的事。
两日见到杨延广,孙康说明来意后,杨延广当场便踢翻了桌子,将他轰了出去。要不是他跑得快,杨延广估计会下令高手把他当场围杀。
杨延广这般愤怒,按理说魏氏不该强渡蒲津,但魏无羡丝毫没有因为杨氏的怒火就改变既定策略,依然带着大军按照计划展开了行动。
魏氏背弃盟约,当然要给杨氏一个说法,安抚杨氏。毕竟魏氏还要杨氏在中原戮力作战,拖住反抗军。
“王上,我王并没有背弃盟约,秦国也不会背弃跟吴国的盟约,强敌未灭,我王怎么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呢?
“我王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对付赵氏的兵略。
“出兵河东能够让赵氏两面受敌、左右失顾,这对两国击败晋军大为有利,可以让两国迅速灭掉晋朝,符合两国结盟的根本目的。”
孙康忍住怒意,再三对杨延广行礼,苦口婆心地说道,“秦军进击河东,中原反抗军必要回援,届时吴军压力大减;
“且晋军腹背受敌,后院失火,必然军心大乱,吴军战胜晋军夺取中原轻而易举!不出三个月,中原、齐鲁就会全是吴国的!”
这番话的确有道理,那也是孙康还能活到现在,没有被杨延广杀掉泄愤的根由。
秦军不进入中原作战,的确让吴军压力倍增,但对整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