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节(2/3)
得,那以革新战争的威能,再想让赵晋吐出来可就难如登天。
孙康奇怪地问魏无羡:“杨氏真就甘愿坐视张京败亡?
“吴军能够容忍区区五万轻骑,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把许、陈、豫、颍等州翻个底朝天,变成赵晋的地盘?让赵晋就这样势大中原形成气吞四方之势?
“他们不知道这是在坐以待毙?”
魏无羡还未开口,旁边的军师祭酒方枕——士人门第的翘楚,冷嘲热讽地道:“吴国就是这么怯懦,他们做出什么事都有可能。
“当初他们不过是被晋军败了两阵,损失了几万人马,就再也不敢出战,甘愿做个缩头乌龟,现在又怎么敢去硬撼晋军兵锋?”
此言一出,堂中全是咒骂、鄙夷吴国的声音。
更有人以后悔的语气道:“早知杨氏这般懦弱,吴军如此不经事,当初我们就该跟赵晋结盟,若是如此,现在说不定都已饮马长江,灭了吴国了!”
这话得到不少人附和,类似大军从汉中出发,经荆襄顺江而下,顷刻间就能直取金陵荡平吴国,占据江南大好河山的话,层出不穷。
一时之间,堂中快要满是捶胸顿足的懊悔景象。
魏无羡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他轻笑道:“吴王倒也没有诸位想得那般不堪。今早本帅接到消息,吴军日前已经大举出动,向晋军展开了攻势。”
第九一四章 希望
吴军这回果断出击,倒是出乎大伙儿预料,不少人纷纷啧啧称奇,不解杨氏怎么忽然转了性子。
一个斤斤计较长于算计的精明商人,忽然变得敢于搏命,怎么都会让人觉得新奇。
“看来是晋军轻骑在许、陈、豫、颍等州跳得太过欢实,吴军终于无法忍受了。算他们还有一分脾气!”
“吴王虽然多有不堪,毕竟是一方诸侯,他们要想夺取中原,就不能坐视张京灭亡,纵然此刻出兵不符合他们之前定下的策略,箭在弦上也是不得不发。”
“吴军大举出动,还有那么多藩镇军,总不至于连五万轻骑都奈何不了吧?要是汴梁能守住,中原形势还有转机。”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孙康皱了皱眉,抬头问魏无羡:“吴军果真是围杀晋军轻骑去了?”
他觉得吴军这么做不算什么良策。
魏无羡摇了摇头,敲了敲帅案,再度示意众人安静,这才向孙康以及众人解释:“吴军并未派遣重兵去关注那几万轻骑,而是调集主力在东线战场出击,避实击虚直扑沂州!”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变色,陆续思考起杨氏这么做的用意。
孙康眼中有了笑意,显然是认为吴军这样行动更加正确:“眼下晋军主力在西线战场,汴梁城外仅反抗军就有十多万,再算上南下的轻骑,东线的反抗军就没有多少。
“如今西线战场激战正酣,反抗军抽不出身,吴军正好调集精锐主力在东线战场有所作为。
“且不说反抗军初得沂州,立足未稳,光是沂州东北面的密州,至今都还有大量吴军驻扎,他们足以在吴军正面猛攻沂州的时候,给反抗军制造不小麻烦。
“综合来看,吴军在东线主动出击,最容易取得战果,打破中原战局的平衡,寻得大破晋军的机会!”
听完孙康这番话,一些人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另一些人则是陷入沉思。
蒋飞燕摇头失笑:“我现在几乎要以为,吴王之前之所以采取龟缩防守的策略,就是为了引诱、迫使晋军去攻打战力相对较弱的张京。
“这样他们就能在东线的反抗军兵力薄弱之时,全力反攻打赵宁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改变中原战局。”
她话音方落,军师中郎将葛孝宽——关中本地世家领头羊,摸着胡须颔首表示赞同:“此言有理。
“先前张京准备倾尽兵力,在汴梁城外与晋军会战,拉吴军下场与晋军决一胜负,吴王费尽心力说服张京,应该就是基于此理。
“吴王只有在西线收缩兵力,据城而守,确保一段时间内不丢失太多地盘,吴军才好在东线后顾无忧的全力出击。
“否则,吴军很难做到两头兼顾。
“也只有西线各地缩头防守,他们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把晋军缠住,让晋军吃力不讨好,迅速变得疲惫战力下降,在让晋军无法有效支援东线战场的同时,也能方便他们后续一步步击败晋军!”
说到这,葛孝宽顿了顿,目光深邃地补充道:“吴王虽然胆子小、精于算计且利欲熏心,但不得不说,的确是只老狐狸。”
他对杨延广没什么好评价,是因为吴国的使臣至今还在向秦国讨要洛阳、河阳二镇。在一些秦国君臣看来,这实在是小肚鸡肠。
方枕看向魏无羡:“大帅觉着,吴军此番能否在中原战胜晋军?”
魏无羡摇摇头:“成败未到,立时不可知也。”
说着,他环顾众人,在大伙儿微露失望之色的时候,近乎一字一顿地道:“不过,有一件事我现在很清楚。”
文武们都看想他,等待他说出后文。
他双眼渐渐眯起,直到眼珠子都快要瞧不见,这才从牙缝
孙康奇怪地问魏无羡:“杨氏真就甘愿坐视张京败亡?
“吴军能够容忍区区五万轻骑,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把许、陈、豫、颍等州翻个底朝天,变成赵晋的地盘?让赵晋就这样势大中原形成气吞四方之势?
“他们不知道这是在坐以待毙?”
魏无羡还未开口,旁边的军师祭酒方枕——士人门第的翘楚,冷嘲热讽地道:“吴国就是这么怯懦,他们做出什么事都有可能。
“当初他们不过是被晋军败了两阵,损失了几万人马,就再也不敢出战,甘愿做个缩头乌龟,现在又怎么敢去硬撼晋军兵锋?”
此言一出,堂中全是咒骂、鄙夷吴国的声音。
更有人以后悔的语气道:“早知杨氏这般懦弱,吴军如此不经事,当初我们就该跟赵晋结盟,若是如此,现在说不定都已饮马长江,灭了吴国了!”
这话得到不少人附和,类似大军从汉中出发,经荆襄顺江而下,顷刻间就能直取金陵荡平吴国,占据江南大好河山的话,层出不穷。
一时之间,堂中快要满是捶胸顿足的懊悔景象。
魏无羡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他轻笑道:“吴王倒也没有诸位想得那般不堪。今早本帅接到消息,吴军日前已经大举出动,向晋军展开了攻势。”
第九一四章 希望
吴军这回果断出击,倒是出乎大伙儿预料,不少人纷纷啧啧称奇,不解杨氏怎么忽然转了性子。
一个斤斤计较长于算计的精明商人,忽然变得敢于搏命,怎么都会让人觉得新奇。
“看来是晋军轻骑在许、陈、豫、颍等州跳得太过欢实,吴军终于无法忍受了。算他们还有一分脾气!”
“吴王虽然多有不堪,毕竟是一方诸侯,他们要想夺取中原,就不能坐视张京灭亡,纵然此刻出兵不符合他们之前定下的策略,箭在弦上也是不得不发。”
“吴军大举出动,还有那么多藩镇军,总不至于连五万轻骑都奈何不了吧?要是汴梁能守住,中原形势还有转机。”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孙康皱了皱眉,抬头问魏无羡:“吴军果真是围杀晋军轻骑去了?”
他觉得吴军这么做不算什么良策。
魏无羡摇了摇头,敲了敲帅案,再度示意众人安静,这才向孙康以及众人解释:“吴军并未派遣重兵去关注那几万轻骑,而是调集主力在东线战场出击,避实击虚直扑沂州!”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变色,陆续思考起杨氏这么做的用意。
孙康眼中有了笑意,显然是认为吴军这样行动更加正确:“眼下晋军主力在西线战场,汴梁城外仅反抗军就有十多万,再算上南下的轻骑,东线的反抗军就没有多少。
“如今西线战场激战正酣,反抗军抽不出身,吴军正好调集精锐主力在东线战场有所作为。
“且不说反抗军初得沂州,立足未稳,光是沂州东北面的密州,至今都还有大量吴军驻扎,他们足以在吴军正面猛攻沂州的时候,给反抗军制造不小麻烦。
“综合来看,吴军在东线主动出击,最容易取得战果,打破中原战局的平衡,寻得大破晋军的机会!”
听完孙康这番话,一些人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另一些人则是陷入沉思。
蒋飞燕摇头失笑:“我现在几乎要以为,吴王之前之所以采取龟缩防守的策略,就是为了引诱、迫使晋军去攻打战力相对较弱的张京。
“这样他们就能在东线的反抗军兵力薄弱之时,全力反攻打赵宁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改变中原战局。”
她话音方落,军师中郎将葛孝宽——关中本地世家领头羊,摸着胡须颔首表示赞同:“此言有理。
“先前张京准备倾尽兵力,在汴梁城外与晋军会战,拉吴军下场与晋军决一胜负,吴王费尽心力说服张京,应该就是基于此理。
“吴王只有在西线收缩兵力,据城而守,确保一段时间内不丢失太多地盘,吴军才好在东线后顾无忧的全力出击。
“否则,吴军很难做到两头兼顾。
“也只有西线各地缩头防守,他们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把晋军缠住,让晋军吃力不讨好,迅速变得疲惫战力下降,在让晋军无法有效支援东线战场的同时,也能方便他们后续一步步击败晋军!”
说到这,葛孝宽顿了顿,目光深邃地补充道:“吴王虽然胆子小、精于算计且利欲熏心,但不得不说,的确是只老狐狸。”
他对杨延广没什么好评价,是因为吴国的使臣至今还在向秦国讨要洛阳、河阳二镇。在一些秦国君臣看来,这实在是小肚鸡肠。
方枕看向魏无羡:“大帅觉着,吴军此番能否在中原战胜晋军?”
魏无羡摇摇头:“成败未到,立时不可知也。”
说着,他环顾众人,在大伙儿微露失望之色的时候,近乎一字一顿地道:“不过,有一件事我现在很清楚。”
文武们都看想他,等待他说出后文。
他双眼渐渐眯起,直到眼珠子都快要瞧不见,这才从牙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