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节(1/3)
魏崇山不愿走就把他架走。
当孙康、蒋飞燕等人涌进太极殿的时候,他们发现魏崇山并没有多少慌乱绝望之色,虽然落寞惆怅,但眉宇间却浮现出一缕解脱与如释重负的意思。
就好像放下了万斤重担。
这神情不该出现在一位君王脸上,世家大臣们心头警兆陡升,同一时间有了一种极为不好的预感。
果然,在世家们提出要魏崇山立即离开的意见后,魏崇山说了一句在他们听来犹如晴天霹雳的话:
“事已至此,诸位都尽力了,此番战败非战之罪,实在是天命如此,寡人不会怪罪任何人。
“人力终有尽头,而天意不可违逆,既然天意不让秦国一统宇内,你我君臣纵然心有不甘,却也是无可奈何。
“反抗军已是兵临城下,而大军不能抵挡,为免生灵涂炭,也是为诸位身家性命计。。。。。。
“寡人愿意献城出降。”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孙康、蒋飞燕等世家官员们无不面色大变。
他们原本的打算,是来表明态度请魏崇山迁都后,不管对方愿不愿意,都以敌军兵临城下保证王上周全为由,将对方架出长安城。
他们原以为最坏的情况,不过是魏崇山脑袋缺根弦要坚持到最后,现在不愿走,但他们怎么都没料到,魏崇山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投降?
自古以来哪有君王主动说要投降的?
就算君王最终选择了投降,那不也是被群臣裹挟,众意难违不得不勉强屈从?
天下竟有不要自家江山的君王?
真是岂有此理!
来势汹汹的反抗军就在眼前,城中能听到震耳欲聋的炮声,人心散乱,且前方战事艰难,各道防线能坚持的时间极为有限,军心不稳。
这种时候魏崇山却要投降,那秦国大厦说崩塌就崩塌。
世家军队先前进攻河西军,好不容易用战绩重振的些许士气民心,会在眨眼间一泻千里。
覆巢之下无完卵,若是秦王亲自出面投降,秦国必然从上到下崩溃,世家们又如何自处?
“臣。。。。。。臣等正欲死战,王上何故先降?”心中翻江倒海把魏崇山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的孙康,憋了半天才面红耳赤地憋出这样一句话。
在孙康眼中,提出投降意见的魏崇山已经跟他的敌人没有区别。
“哦?孙将军还愿率部死战不退?”魏崇山诧异地问了一声,眼中好似升起了一缕亮光。
孙康:“。。。。。。”
他当然不是真要跟反抗军死战,他只是向魏崇山传达一个态度,一个绝不跟赵晋媾和的强硬态度,被魏崇山这样直接当头一问,他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
好在蒋飞燕及时为他解了围:“王上,孙将军的意思是臣等誓死效忠王上,绝对不会有贰心。但眼下反抗军势大难制,长安已经不可守战,只有退到汉中才能获得转圜余地,从长计议。
“王上,臣等一定会死守汉中,绝不让反抗军踏入汉中半步!”
面对臣子如此忠心的表现,魏崇山却没有任何振奋之色,只是一声叹息,转头看向了殿中的另一群人:“退往汉中,说来简单。
“我秦国大军尚全之际,都没能挡住晋军,而今大军损失殆尽,纵然有地利又如何能够反败为胜?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
“自前朝乾符十二年开始,天下经年大战,百姓无不生活在苦难之中,寡人实在是不想为了困兽之斗再让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孙康、蒋飞燕等人闻听此言,都觉得事情荒唐到了极点。
他们已经表明死战的决心与对魏氏的忠诚,对方竟然还要执意投降,这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循着魏崇山的视线转头,世家官员们终于反应过来殿内的气氛不对劲。
这里不是魏崇山一个人,还有好些个秦国大臣。
只不过这些官员不是地方大族出身,就是寒门官员,跟世家不可同日而语,平日里这些世家大臣也不曾如何重视对方。
但是现在,他们在魏崇山看过来的时候,纷纷上前大赞魏崇山的仁义胸怀,表示古之圣人也不过如此,同声支持魏崇山结束战争。
这些官员虽然人数不多,大多数地位也不是特别显赫,势力平平,但终究是一股势力。他们这番表态让世家官员们认识到,秦国投降不再是魏氏一族的意见,而是有一定的基础。
这个基础虽然薄弱,但在反抗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却是足够了。
孙康、蒋飞燕等人相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厉色与决然。很明显,现在事情已经恶化,他们不可能再得到魏崇山准许迁都的态度。
那他们就只剩下一种选择。
裹胁魏崇山撤离!
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去了汉中之后换一个人上位,但眼下必须拉着魏崇山一起走。没有秦王的旗帜作为号召,他们的行动就不是国家迁都而是残兵出逃,到了汉中也没有大义名分去收拢人心,稳住局势。
孙康、蒋飞燕等人在刹那间达成一致:立即行动!
真动起手来,那些地方大族与寒门的官员,根本不是
当孙康、蒋飞燕等人涌进太极殿的时候,他们发现魏崇山并没有多少慌乱绝望之色,虽然落寞惆怅,但眉宇间却浮现出一缕解脱与如释重负的意思。
就好像放下了万斤重担。
这神情不该出现在一位君王脸上,世家大臣们心头警兆陡升,同一时间有了一种极为不好的预感。
果然,在世家们提出要魏崇山立即离开的意见后,魏崇山说了一句在他们听来犹如晴天霹雳的话:
“事已至此,诸位都尽力了,此番战败非战之罪,实在是天命如此,寡人不会怪罪任何人。
“人力终有尽头,而天意不可违逆,既然天意不让秦国一统宇内,你我君臣纵然心有不甘,却也是无可奈何。
“反抗军已是兵临城下,而大军不能抵挡,为免生灵涂炭,也是为诸位身家性命计。。。。。。
“寡人愿意献城出降。”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孙康、蒋飞燕等世家官员们无不面色大变。
他们原本的打算,是来表明态度请魏崇山迁都后,不管对方愿不愿意,都以敌军兵临城下保证王上周全为由,将对方架出长安城。
他们原以为最坏的情况,不过是魏崇山脑袋缺根弦要坚持到最后,现在不愿走,但他们怎么都没料到,魏崇山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投降?
自古以来哪有君王主动说要投降的?
就算君王最终选择了投降,那不也是被群臣裹挟,众意难违不得不勉强屈从?
天下竟有不要自家江山的君王?
真是岂有此理!
来势汹汹的反抗军就在眼前,城中能听到震耳欲聋的炮声,人心散乱,且前方战事艰难,各道防线能坚持的时间极为有限,军心不稳。
这种时候魏崇山却要投降,那秦国大厦说崩塌就崩塌。
世家军队先前进攻河西军,好不容易用战绩重振的些许士气民心,会在眨眼间一泻千里。
覆巢之下无完卵,若是秦王亲自出面投降,秦国必然从上到下崩溃,世家们又如何自处?
“臣。。。。。。臣等正欲死战,王上何故先降?”心中翻江倒海把魏崇山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的孙康,憋了半天才面红耳赤地憋出这样一句话。
在孙康眼中,提出投降意见的魏崇山已经跟他的敌人没有区别。
“哦?孙将军还愿率部死战不退?”魏崇山诧异地问了一声,眼中好似升起了一缕亮光。
孙康:“。。。。。。”
他当然不是真要跟反抗军死战,他只是向魏崇山传达一个态度,一个绝不跟赵晋媾和的强硬态度,被魏崇山这样直接当头一问,他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
好在蒋飞燕及时为他解了围:“王上,孙将军的意思是臣等誓死效忠王上,绝对不会有贰心。但眼下反抗军势大难制,长安已经不可守战,只有退到汉中才能获得转圜余地,从长计议。
“王上,臣等一定会死守汉中,绝不让反抗军踏入汉中半步!”
面对臣子如此忠心的表现,魏崇山却没有任何振奋之色,只是一声叹息,转头看向了殿中的另一群人:“退往汉中,说来简单。
“我秦国大军尚全之际,都没能挡住晋军,而今大军损失殆尽,纵然有地利又如何能够反败为胜?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
“自前朝乾符十二年开始,天下经年大战,百姓无不生活在苦难之中,寡人实在是不想为了困兽之斗再让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孙康、蒋飞燕等人闻听此言,都觉得事情荒唐到了极点。
他们已经表明死战的决心与对魏氏的忠诚,对方竟然还要执意投降,这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循着魏崇山的视线转头,世家官员们终于反应过来殿内的气氛不对劲。
这里不是魏崇山一个人,还有好些个秦国大臣。
只不过这些官员不是地方大族出身,就是寒门官员,跟世家不可同日而语,平日里这些世家大臣也不曾如何重视对方。
但是现在,他们在魏崇山看过来的时候,纷纷上前大赞魏崇山的仁义胸怀,表示古之圣人也不过如此,同声支持魏崇山结束战争。
这些官员虽然人数不多,大多数地位也不是特别显赫,势力平平,但终究是一股势力。他们这番表态让世家官员们认识到,秦国投降不再是魏氏一族的意见,而是有一定的基础。
这个基础虽然薄弱,但在反抗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却是足够了。
孙康、蒋飞燕等人相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厉色与决然。很明显,现在事情已经恶化,他们不可能再得到魏崇山准许迁都的态度。
那他们就只剩下一种选择。
裹胁魏崇山撤离!
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去了汉中之后换一个人上位,但眼下必须拉着魏崇山一起走。没有秦王的旗帜作为号召,他们的行动就不是国家迁都而是残兵出逃,到了汉中也没有大义名分去收拢人心,稳住局势。
孙康、蒋飞燕等人在刹那间达成一致:立即行动!
真动起手来,那些地方大族与寒门的官员,根本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