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节(2/3)
又是在什么时候沉默着讪讪离去的。
午时阳光普照,赵宁在范子清、耿安国等一众高级将领的簇拥下,率领一支精锐反抗军策马穿过战场来到长安城前。
魏崇山、魏无羡带着一众秦国官员,早已在城门外等候,见到赵宁在面前停马,连忙一起跪拜在地行大礼。
魏崇山并未称帝,秦国也不是皇朝,它跟大晋不是一个层面的存在,真说起来秦国不过是皇朝下的一个王国,魏崇山还有赵北望的正式册封,所以魏崇山不用献上金印民册率国投降。
他没有那个资格。
他们只是出来迎接王师,跪拜大晋太子而已。
当然,为了表明自责戴罪的态度,魏崇山还是捧出了印信,一副不配再做大晋王公,甘愿听从朝廷发落的模样。
跟在魏崇山身后的官员不少,有一些还是世家出身。
没错,绝境中并非所有世家都选择了突围出逃,就像不是所有世家都向魏氏的人出了手。权贵跟平民的阶层矛盾不可调和,但个体却可以做出选择。
生死存亡之际,有一些世家选择了认命屈服,跟随魏氏归顺朝廷。
赵宁下马,虚扶一把,让魏崇山起身,宽慰两句,当众表明了朝廷对魏氏忠心的认可,也肯定了众官员“弃暗投明”的行为。
魏崇山、魏无羡带着秦国官员们分到两侧,让出中间的道路,方便赵宁入城。
回到马上,赵宁带着反抗军进入长安城,这是必要的正常程序,算是告之长安百姓与天下,大晋皇朝正式接手了长安与秦国的一切。
到了王城,赵宁在大殿召见所有秦国官员,宣布赵北望的旨意。
第一道旨意的内容不必细表,无非是对秦国固有官员的安排与处理。
核心意思就一个,所有官员就地免职,由朝廷派来的官员接过民政军政大权。
紧接着,赵宁宣布第二道旨意,那是对世家大族的处置办法。
根据战时表现不同,反抗到底的世家连根拔起,所有家财一律充公,所有族人皆要下狱论罪,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跟着魏崇山投降的世家则被要求交出所有田产,但可保留家财,族人有罪的论罪,无罪的既往不咎且保留担任公职的可能。
至于第三道旨意,当然是建立各级国人联合会,开始对秦国的全面革新。
主持战后诸事的是赵逊,他在大殿上当众接过了赵宁的任命。
具体的事务赵宁这个天人境不会亲力亲为,事情安排妥当之后他就离开了王城。
当日夜,反抗军举行庆功宴,赵宁跟战士们一起热闹到了子时。
“秦国。。。。。。算了,现在已经没有秦国,总之这里的战事基本结束,接下来你可以调集主力,放手对付吴国了。不出意外,吴国不是你的对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魏无羡不知从哪个犄角疙瘩冒了出来,丢给赵宁一壶酒,自己仰头一口气灌了半壶,抹嘴的时候神色不无复杂地说道,“我这算是提前为你祝贺。”
进入汉中的隘口已经被魏无羡献给了反抗军,耿安国派遣精锐部队接管了防务,秦国残余的世家力量进入汉中,依托蜀地负隅顽抗的计划彻底落空。
一开始的时候,魏无羡既不愿意给耿安国的西进偏师提供方便,也不愿强令进攻河西军的世家军队回撤,但后来赵宁表明了不容拒绝的态度,魏无羡也只能乖乖配合。
正因如此,世家们最后发现了魏氏早早归顺朝廷的真相,也反应过来这场战争他们之所以败得那么快那么惨,主要是因为魏氏一直在暗中配合反抗军。
现如今,世家残余力量对魏氏的仇恨甚至大过对赵氏。
而魏氏计划的,在绝境中以迫于无奈的姿态投降,掩饰自己出卖秦国世家,继而保护家声名望,以待来日在大晋皇朝发展壮大、东山再起的好事,也宣告灰飞烟灭。
赵北望虽然保留了魏崇山的秦王爵位,以此彰显对方“献国”的功劳,让魏氏眼下依然维持着名门望族的身份,但魏无羡却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看你的样子,心里颇有不忿,对我很有怨言?”赵宁接过魏无羡递来的酒壶,却没有第一时间喝上一口。
魏无羡并不掩饰自己的心情,到了这份上他也无需掩饰,或许是憋屈得太过厉害,他直白地道:
“天下这么大,利益这么多,你赵氏一家怎么都吃不完,魏氏对皇朝是有功的,你怎么都该分我们一杯羹,过河拆桥这种事做出来着实跌份。”
这不仅是说赵宁没有遮掩他们早早归顺的事,也是指代赵宁在王城下达的一份命令:
出任官职的魏氏子弟一律交出印信,必须去燕平经过严密的培训与考核,再决定是否能够担任公职与担任何种公职。
赵宁微微一哂,提着酒壶边走边道:“天人合一方为天人境。气合于天不舍为人,这八个字是成就天人境的核心法门。”
跟着赵宁脚步的魏无羡脚步一顿,诧异地看向走在前面的赵宁,他没想到对方会突然说出天人境的关键隐秘,难道对方是要在修行之事对他进行补偿?
自己无法成就天人境,这是魏无羡在岐山闭关后再三确认的事
午时阳光普照,赵宁在范子清、耿安国等一众高级将领的簇拥下,率领一支精锐反抗军策马穿过战场来到长安城前。
魏崇山、魏无羡带着一众秦国官员,早已在城门外等候,见到赵宁在面前停马,连忙一起跪拜在地行大礼。
魏崇山并未称帝,秦国也不是皇朝,它跟大晋不是一个层面的存在,真说起来秦国不过是皇朝下的一个王国,魏崇山还有赵北望的正式册封,所以魏崇山不用献上金印民册率国投降。
他没有那个资格。
他们只是出来迎接王师,跪拜大晋太子而已。
当然,为了表明自责戴罪的态度,魏崇山还是捧出了印信,一副不配再做大晋王公,甘愿听从朝廷发落的模样。
跟在魏崇山身后的官员不少,有一些还是世家出身。
没错,绝境中并非所有世家都选择了突围出逃,就像不是所有世家都向魏氏的人出了手。权贵跟平民的阶层矛盾不可调和,但个体却可以做出选择。
生死存亡之际,有一些世家选择了认命屈服,跟随魏氏归顺朝廷。
赵宁下马,虚扶一把,让魏崇山起身,宽慰两句,当众表明了朝廷对魏氏忠心的认可,也肯定了众官员“弃暗投明”的行为。
魏崇山、魏无羡带着秦国官员们分到两侧,让出中间的道路,方便赵宁入城。
回到马上,赵宁带着反抗军进入长安城,这是必要的正常程序,算是告之长安百姓与天下,大晋皇朝正式接手了长安与秦国的一切。
到了王城,赵宁在大殿召见所有秦国官员,宣布赵北望的旨意。
第一道旨意的内容不必细表,无非是对秦国固有官员的安排与处理。
核心意思就一个,所有官员就地免职,由朝廷派来的官员接过民政军政大权。
紧接着,赵宁宣布第二道旨意,那是对世家大族的处置办法。
根据战时表现不同,反抗到底的世家连根拔起,所有家财一律充公,所有族人皆要下狱论罪,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跟着魏崇山投降的世家则被要求交出所有田产,但可保留家财,族人有罪的论罪,无罪的既往不咎且保留担任公职的可能。
至于第三道旨意,当然是建立各级国人联合会,开始对秦国的全面革新。
主持战后诸事的是赵逊,他在大殿上当众接过了赵宁的任命。
具体的事务赵宁这个天人境不会亲力亲为,事情安排妥当之后他就离开了王城。
当日夜,反抗军举行庆功宴,赵宁跟战士们一起热闹到了子时。
“秦国。。。。。。算了,现在已经没有秦国,总之这里的战事基本结束,接下来你可以调集主力,放手对付吴国了。不出意外,吴国不是你的对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魏无羡不知从哪个犄角疙瘩冒了出来,丢给赵宁一壶酒,自己仰头一口气灌了半壶,抹嘴的时候神色不无复杂地说道,“我这算是提前为你祝贺。”
进入汉中的隘口已经被魏无羡献给了反抗军,耿安国派遣精锐部队接管了防务,秦国残余的世家力量进入汉中,依托蜀地负隅顽抗的计划彻底落空。
一开始的时候,魏无羡既不愿意给耿安国的西进偏师提供方便,也不愿强令进攻河西军的世家军队回撤,但后来赵宁表明了不容拒绝的态度,魏无羡也只能乖乖配合。
正因如此,世家们最后发现了魏氏早早归顺朝廷的真相,也反应过来这场战争他们之所以败得那么快那么惨,主要是因为魏氏一直在暗中配合反抗军。
现如今,世家残余力量对魏氏的仇恨甚至大过对赵氏。
而魏氏计划的,在绝境中以迫于无奈的姿态投降,掩饰自己出卖秦国世家,继而保护家声名望,以待来日在大晋皇朝发展壮大、东山再起的好事,也宣告灰飞烟灭。
赵北望虽然保留了魏崇山的秦王爵位,以此彰显对方“献国”的功劳,让魏氏眼下依然维持着名门望族的身份,但魏无羡却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看你的样子,心里颇有不忿,对我很有怨言?”赵宁接过魏无羡递来的酒壶,却没有第一时间喝上一口。
魏无羡并不掩饰自己的心情,到了这份上他也无需掩饰,或许是憋屈得太过厉害,他直白地道:
“天下这么大,利益这么多,你赵氏一家怎么都吃不完,魏氏对皇朝是有功的,你怎么都该分我们一杯羹,过河拆桥这种事做出来着实跌份。”
这不仅是说赵宁没有遮掩他们早早归顺的事,也是指代赵宁在王城下达的一份命令:
出任官职的魏氏子弟一律交出印信,必须去燕平经过严密的培训与考核,再决定是否能够担任公职与担任何种公职。
赵宁微微一哂,提着酒壶边走边道:“天人合一方为天人境。气合于天不舍为人,这八个字是成就天人境的核心法门。”
跟着赵宁脚步的魏无羡脚步一顿,诧异地看向走在前面的赵宁,他没想到对方会突然说出天人境的关键隐秘,难道对方是要在修行之事对他进行补偿?
自己无法成就天人境,这是魏无羡在岐山闭关后再三确认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