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节(2/2)
实习主管赵素祺。
他还没怎么询问妹妹的暑期实习,上海副头目郑丹锐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经过郑哥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解,方卓只好表示会放缓对半导体工程师的挖掘工作。
这个上海啊,还是水深,连首富也不能横着走,某些企业的关系相当有力。
“赵主管,继续说说工作吧,你这位交大的高材生来我们易科投资的暑期实习怎么样?”方卓结束通话,摇了摇头,注意力回到眼前。
赵素祺连忙汇报心得,截止到目前为止,暑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心得就是——这和书上都不一样啊。
她一共跟了三个项目的接洽,只觉得各种奇奇怪怪,有的企业老板连估值的概念都没有。
“很正常,咱们国内目前不论是企业还是风投,都是高的能高,低的能低。”方卓没觉得有什么。
赵素祺听见哥哥的话,想了两秒,笑着问道:“哥,你遇到最低的是不是拎着汽油去找你的风投?”
一些过去的小事,怎么老是有人时不时提起呢?
方卓摇摇头:“那个其实算因地制宜,如果你碰见一个把你资金锁死的企业,难道你要拿着合同法之类的文书条文去给对方普及知识吗?能要到钱就是最好的。”
赵素祺一个学院派得到实干派的最直接传授,并为此深信不疑。
她结合案例思索了一会,询问道:“哥,最近你那个半导体项目有很大进展呢,那些风投是不是看到邱慈云的加入就愿意坐下来谈了?”
方卓对自己妹妹是倾囊相授,笑道:“你要投一家企业,你把自己当成它的什么?金主?老板?背后控制人?不,祺祺啊,是伙伴。”
“正常而言,风投的投入周期不算短,企业想要的是一起成长的伙伴,一个优秀的风投也就要满足这个需求,这样才能让彼此的关系都更长久。”
“不是邱慈云的加入让机构愿意坐下来谈,而是机构和我都认为这个项目需要邱慈云,所以才有了他的加入。”
方卓微微一笑,揭开外人很难知晓的内幕:“dcm的人比较规矩,是要看到邱慈云入场才继续往下谈,但德意志银行的张红力和我比较谈得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投资人。”
“他认同了我关于项目的判断和想法,也认为邱慈云的加入是个下限保障,所以,我和他商量了一下,由他出面去和张汝京揭开这个事。”
“邱慈云呢,他对中芯有感情,去留问题其实是有些纠结的,我不好出面,德意志银行的张红力没什么问题。”
“张红力虽然还没投资我,但和我的需求接近一致,所以,他给张汝京打了电话。”
方卓耸耸肩:“这才有了你听到的消息——邱慈云和我展开合作,明白吗?风投要想伙伴所想,急伙伴所急,这才是好的风投。”
赵素祺听得有些呆,这反手一刀,那反手一刀,很可能当事人都不清楚到底是来自哪里的刀!
她喃喃自语:“挖一个人还这么难啊……”
方卓跟着叹息:“谁说不是呢?偏偏,即便我心里也有歉意,我还是得坚定不移的用不同方法吸纳人才,因为,我也要对风投伙伴负责,要让项目往前推进。”
赵素祺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哥哥的真情实感了,但她真的从精神层面学到不少。
方卓既然聊到了自己手上的项目,也就继续多说了一些。
“其实,我虽然是经常接触风投的那一方,但现在的‘冰饮计划’,我的角色也相当一部分就是风投。”
“半导体这个行业,技术要求很高,这一点我是没有的。”
“但既然要做,不懂技术,我就得懂钱、懂人,总不能啥也不占吧。”
方卓没提“懂钱”,就着后面的因素聊道:“要怎么懂人呢?常常站到那个人的角度来思考,比如邱慈云和张汝京,他俩都是技术大佬,都有充足的建厂经验,都浸淫半导体二十年。”
“依我来看,是依我。”他强调了一下,“如果说张汝京有8分的振兴产业精神,有2分的私人考量,那邱慈云就是4分为半导体事业、3分为振兴产业、3分是私人考量。”
方卓说道:“要做一番事业有个比较大的比例,我这边恰恰能提供他施展的平台,而他3分的私人考量由德意志银行张红力来主动施加了压力,让这3分倾向于我这边。”
“张汝京张总人其实真的很不错,即便明确知道邱慈云要走,知道他要和我一起搞这个项目,也没有和自己的股东德意志银行进行诋毁。”
赵素祺默默点头。
片刻之后,她问了个问题:“哥,那你呢?你是几分几分几分?”
方卓没有糊弄,认真的思索后说道:“看别人容易,认识自己难,我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非要说的话,10分的个人考量吧。”
赵素祺:“?”
她得到一个极其意外的答案。
方卓笑了一声,用10分的个人考量来推动90分的振兴产业。
他还没怎么询问妹妹的暑期实习,上海副头目郑丹锐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经过郑哥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解,方卓只好表示会放缓对半导体工程师的挖掘工作。
这个上海啊,还是水深,连首富也不能横着走,某些企业的关系相当有力。
“赵主管,继续说说工作吧,你这位交大的高材生来我们易科投资的暑期实习怎么样?”方卓结束通话,摇了摇头,注意力回到眼前。
赵素祺连忙汇报心得,截止到目前为止,暑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心得就是——这和书上都不一样啊。
她一共跟了三个项目的接洽,只觉得各种奇奇怪怪,有的企业老板连估值的概念都没有。
“很正常,咱们国内目前不论是企业还是风投,都是高的能高,低的能低。”方卓没觉得有什么。
赵素祺听见哥哥的话,想了两秒,笑着问道:“哥,你遇到最低的是不是拎着汽油去找你的风投?”
一些过去的小事,怎么老是有人时不时提起呢?
方卓摇摇头:“那个其实算因地制宜,如果你碰见一个把你资金锁死的企业,难道你要拿着合同法之类的文书条文去给对方普及知识吗?能要到钱就是最好的。”
赵素祺一个学院派得到实干派的最直接传授,并为此深信不疑。
她结合案例思索了一会,询问道:“哥,最近你那个半导体项目有很大进展呢,那些风投是不是看到邱慈云的加入就愿意坐下来谈了?”
方卓对自己妹妹是倾囊相授,笑道:“你要投一家企业,你把自己当成它的什么?金主?老板?背后控制人?不,祺祺啊,是伙伴。”
“正常而言,风投的投入周期不算短,企业想要的是一起成长的伙伴,一个优秀的风投也就要满足这个需求,这样才能让彼此的关系都更长久。”
“不是邱慈云的加入让机构愿意坐下来谈,而是机构和我都认为这个项目需要邱慈云,所以才有了他的加入。”
方卓微微一笑,揭开外人很难知晓的内幕:“dcm的人比较规矩,是要看到邱慈云入场才继续往下谈,但德意志银行的张红力和我比较谈得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投资人。”
“他认同了我关于项目的判断和想法,也认为邱慈云的加入是个下限保障,所以,我和他商量了一下,由他出面去和张汝京揭开这个事。”
“邱慈云呢,他对中芯有感情,去留问题其实是有些纠结的,我不好出面,德意志银行的张红力没什么问题。”
“张红力虽然还没投资我,但和我的需求接近一致,所以,他给张汝京打了电话。”
方卓耸耸肩:“这才有了你听到的消息——邱慈云和我展开合作,明白吗?风投要想伙伴所想,急伙伴所急,这才是好的风投。”
赵素祺听得有些呆,这反手一刀,那反手一刀,很可能当事人都不清楚到底是来自哪里的刀!
她喃喃自语:“挖一个人还这么难啊……”
方卓跟着叹息:“谁说不是呢?偏偏,即便我心里也有歉意,我还是得坚定不移的用不同方法吸纳人才,因为,我也要对风投伙伴负责,要让项目往前推进。”
赵素祺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哥哥的真情实感了,但她真的从精神层面学到不少。
方卓既然聊到了自己手上的项目,也就继续多说了一些。
“其实,我虽然是经常接触风投的那一方,但现在的‘冰饮计划’,我的角色也相当一部分就是风投。”
“半导体这个行业,技术要求很高,这一点我是没有的。”
“但既然要做,不懂技术,我就得懂钱、懂人,总不能啥也不占吧。”
方卓没提“懂钱”,就着后面的因素聊道:“要怎么懂人呢?常常站到那个人的角度来思考,比如邱慈云和张汝京,他俩都是技术大佬,都有充足的建厂经验,都浸淫半导体二十年。”
“依我来看,是依我。”他强调了一下,“如果说张汝京有8分的振兴产业精神,有2分的私人考量,那邱慈云就是4分为半导体事业、3分为振兴产业、3分是私人考量。”
方卓说道:“要做一番事业有个比较大的比例,我这边恰恰能提供他施展的平台,而他3分的私人考量由德意志银行张红力来主动施加了压力,让这3分倾向于我这边。”
“张汝京张总人其实真的很不错,即便明确知道邱慈云要走,知道他要和我一起搞这个项目,也没有和自己的股东德意志银行进行诋毁。”
赵素祺默默点头。
片刻之后,她问了个问题:“哥,那你呢?你是几分几分几分?”
方卓没有糊弄,认真的思索后说道:“看别人容易,认识自己难,我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非要说的话,10分的个人考量吧。”
赵素祺:“?”
她得到一个极其意外的答案。
方卓笑了一声,用10分的个人考量来推动90分的振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