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彪悍的周二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入林愈深,林中传来的喊声也愈清晰。
    高文彩和他的六个属下戒备的神情渐渐松弛。
    因为从传来的动静,逐渐可以辨出许多稚嫩的嗓音。
    这分明是一群少年发出来。
    八人在林中穿行了半刻,就来到一片空场。
    只见一个青年汉子,正领着一群少年在操练。
    那青年汉子身材高大,可能在一米九左右。
    卧蚕眉,丹凤眼,面色黑红。
    一眼望去,如同关羽再世,只是颌下胡须少了些,样貌年轻了许多。
    但人真是长得英武帅气,仪表非凡。
    “这就是阎应元!”
    朱由简眼中光芒闪烁。
    这外形和史书里记载的阎应元完全一致。
    青年汉子见忽然冒出八个人,为首公子衣饰华贵,其他七人也都身形矫健。
    他脸上微显惊异。
    但神色随即恢复平定,没有叫停少年们的对练。
    场上少年分为四队,每队十人。
    每一队前边两人各拿自制的盾牌和木刀。
    后边两人拿着带枝杈的竹竿。
    再后面是四个拿着长木棍前面绑着钝头竹签。
    最后两人拿着木叉子。
    组成前后配合的阵列。
    四队,两两厮杀。
    朱由简这时也把视线从青年汉子,转移到这群少年。
    “鸳鸯阵!”
    他看着场上情形,不由轻呼出来。
    说来,戚继光的声名早已远播天下,他的《纪效新书》刊刻流传也有几十年了。
    有人学《纪效新书》操练阵法,本也不算稀奇。
    但以朱由简所知,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
    这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
    也许和戚继光、李成梁影响力的消长有关。
    戚继光抗倭名声虽大,调至北方,却并无多少实战机会。
    而与此同时李成梁在辽东却屡建战功。
    万历初年,李成梁名声反而远远超出戚继光。
    到张居正死后,因为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密切关系,文官集团弃用戚继光,重用李成梁。
    李成梁子孙家丁遍布军中。
    北方军队,受李成梁一系习气影响甚大。
    将领多是以重金豢养家丁为依仗,以骁勇行险为本领,以获取丰厚物质回报为动力。
    所以戚继光这一整套制度化的选兵、练兵、带兵的方法,对北方将领来说并没有多少实践的兴趣。
    练兵的将领,未必是带兵的将领。
    练好的兵,可能就是为别人的功名做嫁衣裳。
    只有家丁是直接附属于将领。
    将领如果被罢免,他的家丁还在,那一旦被重新启用,那依旧可以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战力。
    李成梁这一系的将领,性子粗野,私心重。
    兴起时,受功名刺激,骁勇敢战。
    带领军队,多凭利诱收买,军纪不好,但也确实建立不少功勋。
    富贵已得后,又迅速腐化溃烂,直至不可收拾。
    但风气形成已久,后面的将领往往又是重复同样的循环。
    阎应元作为北方卫所子弟,却对戚继光的兵法感兴趣,这应该说确实与众不同。
    但以他的位置和可能出路而言,也确实似乎没什么用。
    历史上他先管仓库,后来去江阴做典史,也是小吏而已。
    直到清军南下攻城,他的军事才能才得以展现,只可惜守卫孤城,结局注定。
    朱由简浮想联翩,心情也澎湃起来,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暗忖:
    “现在自己在这里,阎应元的命运、大明的命运都会不同。”
    阎应元听见朱由简轻呼“鸳鸯阵”,眉毛微微跳动,抬眼向朱由简瞥了一眼。
    但随即又移开视线,神色如常。
    他召集附近少年,操演《纪效新书》中的阵法,已经有一段时间。
    这完全出于他个人的兴趣和志愿。
    他自己也不认为这能有什么用。
    闯来这里旁观的人,其实并不少。
    有的是偶然路过,有的是专门过来看笑话取乐。
    如果每来一拨人都要理会,那什么也别做了。
    所谓不动如山。
    自己不能镇定,那这群跟着自己演练的少年又如何能镇定?
    七个锦衣卫见朱由简就这么看着,不发命令。
    便也静默旁观。
    眼前这个年轻汉子,说实话,条件确实不错。
    身高、体魄、相貌都符合锦衣卫大汉将军的标准。
    不过皇上不惜出宫亲自来找这个人,难道就是为了找个备选的大汉将军?
    这未免荒唐。
    大汉将军名称上虽然叫将军。
    但其实就是宫廷里的仪仗兵,地位和普通的锦衣卫校尉差不多。
    按照编制有一千五百人之多。
    对大汉将军的要求是体格长大雄健,相貌威武壮观。
    一句话,就是装门面用的。
    他们看了一会儿之后,看法却有了些改变。
    锦衣卫,当然也会接受一些队列和阵法的训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