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火器,征收酒税初步成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便是重炮方面,毕懋康认为神飞炮也比红夷炮更为实用。
    神飞炮号称火攻中狮子吼,有三大便捷。
    第一,有子炮的设置,利用事先装填好弹药的子炮,两人操作,即可无中断连续发射。
    不像红夷炮笨重无比,装填弹药不便。
    第二、火药是装填在子炮内,母炮不会过热。而类似红夷炮,火药都是填塞在本身炮筒内,炮身很容易过热甚至自焚,浇水冷却则又导致后续无法点燃火线。
    第三,同样是因为子炮的设置,神飞炮的母炮不会炸裂,其他炮容易炸裂。
    最重型的一号神飞炮,母炮一千斤,子炮五门,每门重八十斤。
    攻舟车城池等固定目标用二十五斤的合口弹。
    攻杀大队人马,则用两百个,平均重二两的石弹。
    也可以用五百个,平均重一两的铁弹,
    击发出去,对敌军人群的杀伤力还远大于用实心弹的红衣大炮。
    二号神飞炮重八百斤,三号神飞炮重六百斤。可根据需要使用。
    火枪方面,毕懋康最推崇鸟枪。
    按他的描述鸟枪的穿透力和射击精准度都相当高:
    “利能洞甲,射能命中,犹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甚至飞鸟之高翔,皆可射落。”
    听到这个描述,朱由检倒是觉得有些出乎意料。
    按照这个精准度,完全可以培养神枪手,来精准狙杀敌寇了。
    只是射程自然比不了后世。
    有效射程百步以上,按一步约一点五米算,就是一百五十米。
    毕懋康随即又介绍把鸟枪改进,创制的自生火铳。
    “改造机括,令火石触机而发,石火自燃。”
    这样的自生火铳就能不怕风雨干扰,放枪时也可更从容,稳定性更好。
    也就是后代所谓的燧发枪。
    火枪发射阵列,毕懋康则是指出采用轮班发铳之法,更番迭进,接续不断。
    朱由检听得连连点头,随即问及火器制造的质量问题怎么解决。
    毕懋康说道:
    “我大明冶金锻铁之技,实冠绝天下。”
    “天启时从澳夷进口之红夷大炮,名为红夷炮,实则澳夷是雇佣佛山铁匠铸造而成。澳夷本国所铸炮反不如。”
    “西洋人长于几何度数之学,在重炮长短口径与威力关系的确定,和射炮术上确有独到之处,冶金铸铁技艺却劣于我大明。”
    “就以红夷炮而论,我大明改进而成铁心铜体炮,为西洋所无,耐用性能还远在西洋炮之上”
    “只是我大明管制宽松,官府征用的工匠铸炮造枪,往往敷衍塞责,良莠不齐。”
    “但粤东一代,民间工匠自己铸造枪炮贩卖给外夷,质量精绝,红毛夷狄也不能过之,此事赵常吉就已说过。”
    朱由检有些疑惑地问道:“赵常吉是谁?”
    “就是写《神器谱》的赵士祯,改进创制过多种火器。”毕懋康答道
    “原来是他啊。”朱由检恍然。
    对赵士祯他还是知道的。
    毕懋康道:
    “就是他。赵常吉在《神器谱》中就曾说‘尝闻东西两洋贸易,诸夷专买广中之铳。百姓卖与夷人者极其精工;为官府制造者便是滥恶。’”
    他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似乎对这种状况也有些无奈。
    朱由检皱眉道:
    “若说为官府造,就滥恶,为何建虏强征匠人,所造兵器却极精良?西洋人也未尝没有官造火器。以朕看,此事还是我大明法度过于宽纵。再者匠人也不得足够报酬。”
    关于火器质量的问题,朱由检其实也思考过。
    当时人以及一些后代历史学家,强调的原因,什么明朝火器制造因为是官办,所以就质量低劣。
    不过是不动脑子的陈词滥调。
    照这么说,后世也有不少个兵工厂是国企,质量就一定低么?
    更何况历史上,崇祯皇帝也设立过内廷的兵器盔甲厂,按记载,质量极佳。
    只可惜发生火药爆炸事故,炸毁了不少。
    关键还是法度严明与否!
    他略一沉吟,说道:
    “以后当从两面着手,把偷工减料,制造兵器滥恶的,张榜示众,严刑处之。兵器制造优良者,可给予功名出身。按优劣,赏以功名爵位。国初尚有营造匠人升为工部尚书之例。如今亦可如此。”
    “工匠也可举报官员贪墨侵吞工料银钱,若举报属实,则将犯事官员财产抄没,一半赏赐给告发者。”
    毕懋康点头道:“陛下之法甚好。”
    朱由检看了毕懋康一眼道:
    “毕先生,你不妨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监管军器局,把火器制造之事彻底整顿一番。
    “南方工匠技艺精良,那便去南方招募,不可吝惜银两。还有军器制造,不可只集中于一地。除京师之外,还可再择四处兴办军器厂。京师军器局还可招募各类有奇思巧想的人才,设计新型火器和兵器。实用的再推广。”
    “尤其是你说的自生火铳,当用心制造,不断改进,以便大规模推广。朕后续会给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