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应熊问:“依大学士之见,今日之局又会如何?”
    洪承畴说:“依老夫看来,今日之局胜算在握!”
    吴应熊说:“愿知其详。”
    洪承畴说:“驸马知道,昔年以平西王之功,晋封亲王,开藩云贵,本不成问题。之所以未成,不在于平西王功之薄,而在顺治帝心中有所疑虑。而其根源又在于,永历帝不灭,李定国拥兵,先帝疑平西王有异心也!如今,平西王诛杀永历帝及太子是绝人望于先,又执皇太后、皇后进京表忠心于后,朝廷能有何话可说?再说现在是新朝刚立,新政刚开,虽然是幼主即位,却是四大辅臣执政。若不能做到奖罚分明,将来以何治天下?”
    吴应熊闻之,大喜说:“听学士之剖析,真是如闻仙音,句句珍珠。由此看来,家父开藩云贵已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洪承畴说:“话虽可以如此说,事却不能如此做。”
    吴应熊深以为然,点头说:“大学士之言甚对!”然后又请教问:“只是不知事该如何去做?”
    洪承畴说:“依老夫看来,索尼拘泥,苏克萨哈正直,对于此二人来说,论功行赏之事,应在情理之中,绝不会反对。”
    吴应熊问:“依大学士之意,问题会出在遏必隆与鳌拜身上么?”
    洪承畴说:“关键在于鳌拜!”
    吴应熊问:“此话怎讲?”
    洪承畴说:“遏必隆虽然为人圆滑,但他见有索尼和苏克萨哈同意,便不会从中作梗,何况此事本是合理合法的!”
    吴应熊问:“鳌拜怎么作难呢?”一想起鳌拜那双眼睛,吴应熊心中暗生怵意。他与许多人打过交道,从没有怵意,包括与老谋深算的洪承畴和至高无上的顺治帝。唯有与鳌拜在一起时产生了怵意。
    洪承畴说:“鳌拜为人机警,又懂法度,自然知道奖赏平西王是情理之中的事。要不顺治帝也不会将他与其他三人同时封为辅政大臣的。”
    吴应熊问:“那他从何处着手呢?”
    洪承畴说:“他无处着手。”
    吴应熊迷惑了,问:“既然如此,他为何要难呢?”
    洪承畴说:“其根源应追溯到他的私心。他明知平西王受封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绝对会从中作梗。因为他想以此作为与平西王交易的筹码,让你们知道之所以受封,是得益于他鳌拜!”
    吴应熊说:“这厮好没来由!”
    洪承畴笑着说:“驸马经历太浅,自然不知官场之奥妙。凡为官者,总喜欢示恩于人,让人对他感恩。有时并不是他的恩惠,也总是要据为己有。这样一来,既有与人交换的筹码,又可换得人心,何乐而不为?”
    吴应熊骂道:“这厮可恶。”然后又问,“如何才能让鳌拜同意呢?”
    洪承畴说:“很简单。只要驸马肯屈尊拜会他,并表示自己知道非他之能,平西王不能受封也!”
    吴应熊觉得洪承畴言之有理,便与他道别,直奔鳌拜府上而去。
    四、康熙帝加封吴三桂为亲王
    八岁的康熙帝坐在御座上,显得忐忑不安。
    康熙帝单薄的身体与宽大豪华富气十足的龙椅显得极不相称,给人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
    然而,正是这八岁的幼童统治着庞大的大清帝国。大清帝国的八千万人,无论老少,见到他都得向他跪拜,并高呼万岁。
    其实,康熙帝并非真正的统治者。统治康熙帝的是他的母后,即皇太后。而统治着大清帝国的是四个辅政大臣。
    康熙帝用稚气的眼睛扫视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大臣们,然后问皇太后:“母后,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
    皇太后轻言相责道:“玄儿不可胡言!你现已为君,岂可随便贪玩!”
    康熙帝说:“什么是君?”
    皇太后说:“你是君,天下人都是臣!”
    康熙帝说:“所以他们才向我跪拜么?”
    皇太后说:“正是!”
    康熙帝轻声说:“母后,我不想做这个皇帝!”
    皇太后问:“为何?”
    康熙帝说:“我看着这些人都呆头呆脑地向自己跪拜,心中有些怕。”
    皇太后轻斥道:“不可胡言!”然后扬声地对众大臣说:“平西王诛杀永历贼,灭了大明,该如何行赏,群臣议议!”
    索尼说:“平西王本已御封为王,又镇守云南,难以再给奖赏,但平西王诛杀永历贼,剿灭大明,其功甚殊,不封赏确实难以服众!”
    皇太后让索尼的话给说糊涂了,便说:“依你之意,到底是该赏,还是不该赏!”
    索尼连连说:“该赏,当然该赏!”
    皇太后问:“该如何行赏呢?”
    索尼说:“依照旧制……”可是,索尼说到这里,却再也说不下去了。因为,大清立朝至此,虽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四朝,但从没碰到过有吴三桂这样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汉人!自然没有奖赏的先例,又如何按照旧制呢?索尼自然说不上来。按照大清的惯例,亲王是最高爵王,一般都是封赐给满族的贵族的。而王次之,汉人可以封之,像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便属此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