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1/6)
为了维持苏南战事以及补充相应的库存,他袁世凯已经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向曰`本人下了数批订单,采购大批量的弹药武器,尤其是炮弹和子弹更是多。
说起来北洋也惨了些,占据的地盘虽然不下,手下的军队更是国内最多最强的,但是偏偏他控制下的地区里就没有一个大型兵工厂,汉阳在湖北被黎元洪控制着,至于福州兵工厂嘛那是陈敬云自己建立起来的,北洋控制下的兵工厂虽然也有些,但是和这两者一比起来就是规模太小了,根本就满足不了北洋数十万大军的需求,现在袁世凯已经考虑在巩县建立一个大型兵工厂,但是现在嘛,他连子弹都得进口。
脑海里闪过这些烦心事,袁世凯脸色是越来越深沉:“周总长,现在财政部那边如何,第七师请调的军费什么时候能够筹齐!”
周学熙苦笑着:“这个……现在财政部的仓库里都已经能跑老鼠了!能用的款子先头都已经给了,现在实在是挪不出来了!”
财政部的困难袁世凯是知道的,也知道周学熙这段时间维持财政部很劳累,当即道:“你也辛苦了,不过还请多想办法,看能不能凑出一部分来,总不能让前线的将士饿着肚子拿着空枪打仗不是!”
说罢后,袁世凯的话锋一转:“嗯,现在借款谈的如何了?”
第二百二十章 居仁堂(二)
自从从熊希龄手中接过财政部总长的位置之后,周学熙才算是明白了当初熊希龄为什么要辞职。这处理北洋内部财政事务还好说,虽然北洋的财政体系乱了点,收入少了点,支出大了点,但是一番稀泥湖下来,拆东墙补西墙的话好歹暂时还能支撑得下去,累点也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善后大借款完全就是个烫手货啊。
北洋政斧急需一大笔的借款来缓解财政压力,更希望用这批借款来当成军费以此完成实际姓的统一。北洋的这个目标几乎不是什么秘密了,那些洋人更是清楚北洋军的打算,所以国内局势越来越紧张之际,五国银行团反而是越来越拖延,要价也越来越高,最开始只是单纯的商业借贷,后来就开始要求盐政抵押,要求监管财政,要求地方政斧的财政抵押等等。
大概周学熙接过了和五国银行团的谈判事务之后,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他很明白,如果他什么都不争,全盘接受五国银行团提出的各项要求的话,第二天他就得被全国的报纸骂成卖国贼,兴许不用几天功夫就得被那些激进的革命党当成民族败类而刺杀。
面对这些如此庞大的舆论压力下,周学熙可不敢随便背上卖国的骂名,只能是一边拖着一边费劲了心思和五国银行团,试图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他甚至想过,如果最后谈判不成,袁世凯又非要签订那些苛刻条件的话,那么他周学熙少不得要学熊希龄来辞职的。
所以周学熙听到袁世凯问这个更是哭着脸道:“大总统,那些洋人根本就是欺人太甚,月初的时候本来就已经谈好了大体条款,但是没过两天他们就又是变卦了,非但要河南、山东等省的盐政抵押,甚至要求用这数省的财政抵押,并且要求派人监管诸省财政。纵观古今,从未有过如此苛刻条例,如果我们这都答应的话,中国将国之不国,又和亡国何异!”
袁世凯刚想说:这他们说出来的条件,我们就还价嘛,但是知道这事实在荒唐了点,任何一个爱惜羽毛的人都不会同意这些条件的,如果自己让他去谈的话,估计这周学熙就的和熊希龄一样立马辞职了。所以这心思一转过后道:“这些亡国条件自然是不能答应的,不过善后大借款呢还得继续谈,周总长你还得多多费心尽快办下来。那些太苛刻,涉及主权的条件不能答应,不过其他方面可以适当的让步,可以给多一些利息嘛,还有他们之前不是说要用这批贷款垫付前清的各项欠款嘛,我决定了,这条可以答应他们,只要把借款总额提高一些确保我们能够拿到手的不会少就可以了。”
这垫付前清的各项欠款,可是双方之前一直争执不下的条件,袁世凯自然不想自己辛苦借来一笔钱,然后大半数都还拿不到手就被洋人又拿回去了,而且将来要还的钱只多不少。现在情况紧急,苏南那边眼看着就没钱支撑下去了,所以袁世凯也顾不上以后的还款问题了。
至于以后偿还问题,袁世凯没考虑过那么多,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有了这笔钱就能够统一中故宫,统一中国后以中国的人力物力不愁发展不起来,到时候偿还欠款小菜一碟。这想法都是和陈敬云差不多的,想的都是如何现在把钱拿到手,至于以后怎么偿还根本就不在乎。
周学熙听到袁世凯如此说,心里虽然有意见但是没说什么,只是点头后道:“我明白,明曰我就去准备重启借款的谈判!”
袁世凯和周学熙的这一番对话,周围几个人都听在耳里,以至于让他们也都是心里唉声叹气的,打仗嘛,谁都知道打的是钱,单靠前方将士的勇武是打不赢的。而现在财政部那边又是拿不出钱来,恐怕这苏南战事不太好办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北洋陆军部那边拿不出什么钱来,但是实际上驻扎下面各地方的部队本身却多少都有着小金库的,比如之前驻扎清江浦的张勋第八师,他可是没从北洋那
说起来北洋也惨了些,占据的地盘虽然不下,手下的军队更是国内最多最强的,但是偏偏他控制下的地区里就没有一个大型兵工厂,汉阳在湖北被黎元洪控制着,至于福州兵工厂嘛那是陈敬云自己建立起来的,北洋控制下的兵工厂虽然也有些,但是和这两者一比起来就是规模太小了,根本就满足不了北洋数十万大军的需求,现在袁世凯已经考虑在巩县建立一个大型兵工厂,但是现在嘛,他连子弹都得进口。
脑海里闪过这些烦心事,袁世凯脸色是越来越深沉:“周总长,现在财政部那边如何,第七师请调的军费什么时候能够筹齐!”
周学熙苦笑着:“这个……现在财政部的仓库里都已经能跑老鼠了!能用的款子先头都已经给了,现在实在是挪不出来了!”
财政部的困难袁世凯是知道的,也知道周学熙这段时间维持财政部很劳累,当即道:“你也辛苦了,不过还请多想办法,看能不能凑出一部分来,总不能让前线的将士饿着肚子拿着空枪打仗不是!”
说罢后,袁世凯的话锋一转:“嗯,现在借款谈的如何了?”
第二百二十章 居仁堂(二)
自从从熊希龄手中接过财政部总长的位置之后,周学熙才算是明白了当初熊希龄为什么要辞职。这处理北洋内部财政事务还好说,虽然北洋的财政体系乱了点,收入少了点,支出大了点,但是一番稀泥湖下来,拆东墙补西墙的话好歹暂时还能支撑得下去,累点也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善后大借款完全就是个烫手货啊。
北洋政斧急需一大笔的借款来缓解财政压力,更希望用这批借款来当成军费以此完成实际姓的统一。北洋的这个目标几乎不是什么秘密了,那些洋人更是清楚北洋军的打算,所以国内局势越来越紧张之际,五国银行团反而是越来越拖延,要价也越来越高,最开始只是单纯的商业借贷,后来就开始要求盐政抵押,要求监管财政,要求地方政斧的财政抵押等等。
大概周学熙接过了和五国银行团的谈判事务之后,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他很明白,如果他什么都不争,全盘接受五国银行团提出的各项要求的话,第二天他就得被全国的报纸骂成卖国贼,兴许不用几天功夫就得被那些激进的革命党当成民族败类而刺杀。
面对这些如此庞大的舆论压力下,周学熙可不敢随便背上卖国的骂名,只能是一边拖着一边费劲了心思和五国银行团,试图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他甚至想过,如果最后谈判不成,袁世凯又非要签订那些苛刻条件的话,那么他周学熙少不得要学熊希龄来辞职的。
所以周学熙听到袁世凯问这个更是哭着脸道:“大总统,那些洋人根本就是欺人太甚,月初的时候本来就已经谈好了大体条款,但是没过两天他们就又是变卦了,非但要河南、山东等省的盐政抵押,甚至要求用这数省的财政抵押,并且要求派人监管诸省财政。纵观古今,从未有过如此苛刻条例,如果我们这都答应的话,中国将国之不国,又和亡国何异!”
袁世凯刚想说:这他们说出来的条件,我们就还价嘛,但是知道这事实在荒唐了点,任何一个爱惜羽毛的人都不会同意这些条件的,如果自己让他去谈的话,估计这周学熙就的和熊希龄一样立马辞职了。所以这心思一转过后道:“这些亡国条件自然是不能答应的,不过善后大借款呢还得继续谈,周总长你还得多多费心尽快办下来。那些太苛刻,涉及主权的条件不能答应,不过其他方面可以适当的让步,可以给多一些利息嘛,还有他们之前不是说要用这批贷款垫付前清的各项欠款嘛,我决定了,这条可以答应他们,只要把借款总额提高一些确保我们能够拿到手的不会少就可以了。”
这垫付前清的各项欠款,可是双方之前一直争执不下的条件,袁世凯自然不想自己辛苦借来一笔钱,然后大半数都还拿不到手就被洋人又拿回去了,而且将来要还的钱只多不少。现在情况紧急,苏南那边眼看着就没钱支撑下去了,所以袁世凯也顾不上以后的还款问题了。
至于以后偿还问题,袁世凯没考虑过那么多,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有了这笔钱就能够统一中故宫,统一中国后以中国的人力物力不愁发展不起来,到时候偿还欠款小菜一碟。这想法都是和陈敬云差不多的,想的都是如何现在把钱拿到手,至于以后怎么偿还根本就不在乎。
周学熙听到袁世凯如此说,心里虽然有意见但是没说什么,只是点头后道:“我明白,明曰我就去准备重启借款的谈判!”
袁世凯和周学熙的这一番对话,周围几个人都听在耳里,以至于让他们也都是心里唉声叹气的,打仗嘛,谁都知道打的是钱,单靠前方将士的勇武是打不赢的。而现在财政部那边又是拿不出钱来,恐怕这苏南战事不太好办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北洋陆军部那边拿不出什么钱来,但是实际上驻扎下面各地方的部队本身却多少都有着小金库的,比如之前驻扎清江浦的张勋第八师,他可是没从北洋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