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贞观九年年末大朝会(1/2)
随着一场大雪降下,为北方大地增加了不少年味,贞观九年终于要结束了。转眼之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末大朝会。
“启禀陛下,我朝赋税连年上升,今年暴增一成,实乃可喜可贺!”民部尚书戴胄一脸傲然道。
随着大唐社会安定,砖路和墨技的威力显现,大唐经济增长迅速,暴增一成,也就是后世经济增长百分之十,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了。
“暴增一成又如何,还不是不够花,国库连年亏损!”不少大臣心中腹诽道,大唐的经济增长很快,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实在是入不敷出,饶是如此,还有很多工程等着进行。
当然在这个大喜的日子,没有人会败兴,大都是报喜不报忧。
工部尚书张亮昂然道:“今年大唐砖路再增一千五百里,还有八百里正在修建,渭水大桥进展顺利,……………………。”
戴胄不禁怨念的看了张亮一眼,自己民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填不饱工部这个无底洞。
礼部尚书令狐德棻朗声道:“如今我大唐四海皆服,天下共尊陛下为天可汗,除此之外,吐蕃等国献上重金,请求传授墨家墨技。”
“墨家墨技!”百官不由一愣,纷纷将目光投向最后的墨顿。
不过这一次不用墨顿出面,李世民大手一挥道:“墨家墨技乃是百姓私有秘技,哪怕是朕也无权处置,吐蕃等国的请求无须再提。”
“诺!”令狐德棻了然道。
墨家墨技点石成金的本领早已经得到了朝野的公认,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墨技也能创造出偌大的价值,自然再也没有不识相之人鼓动墨家献出墨技。
随着六部一一表功,任谁都看得出来,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
“启禀陛下,雅州传来捷报,儒家教化之术初见成效,雅州孩童入学,百姓人人以会说官话为荣,百姓向汉之心日增,不出五年雅州定然和中原无疑,百姓知礼仪,再无反叛之心。”孔颖达傲然出列,朗声道。
最近几年,儒家可是被其他百家压的抬不起头,如今终于凭借教化之功扬眉吐气一把,孔颖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让儒家扬名的机会,特意选在年末大朝会报喜。
“好!”李世民朗声道。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对于蛮夷之地犹如鸡肋一般,食之有味弃之可惜,征服蛮夷之地,则会让大唐领土扩张,开疆扩土可是每一位帝王的梦想,可是征服之后,如何治理这又是一个难题,屡次反叛更是让中原王朝头疼不已,而儒家的教化之术则是为朝堂开创了治理征服之地的良策,当时让鸡肋变成了美味的鸡腿。
“当然这也少不了墨家的相助。”孔颖达心情大悦,难得的主动为墨家表功。
不少大臣纷纷颔首,不管他们是不是看墨顿顺眼,但是却不能否认墨顿的确是有两把刷子,这两年大唐蒸蒸日上,墨家可以是居功甚伟。
“陛下,臣有本奏!”忽然于志宁出列道。
“请讲!”李世民朗声道。
“启禀陛下,雅州贡桔本是上贡给陛下的贡品,然而墨家村却公然在长安城贩卖,简直是有损皇家威严。”于志宁突然发难道。
“贡桔!”李世民不禁侧首望向最后一排的而墨顿,戏虐道,“墨顿,此事你如何解释。”
墨顿无奈出列道:“回陛下,雅州此地的贡桔并非是一株两株,而是家家户户都有种植,产量相当之多,单单满足皇宫那是绰绰有余,然而剩下的贡桔怎么办?难道要烂在树上,再者,有了墨家嫁接技术,来年雅州之地定然桔林遍地,贡桔产量暴增数倍,就是宫中一日三顿吃贡桔也吃不完。
再说陛下让儒墨两家合作归化僚人三州,如果雅州的贡桔烂在树上,百姓依旧贫困潦倒,到时候,别说百名儒生,就是于大人亲自前往僚州教化恐怕也无济于事。”
“你!………………”于志宁气急道。
李世民大手一挥道:“贡桔产量极大,流落到市面上未尝不可,再说朕也不是贪婪之人,岂能独享如此美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朕这也算是与民同乐。”
李世民看的十分明白,一个贡桔能让僚人三州归化,怎么算都是千值万值。
“陛下英明!”百官纷纷奉承道。
孔颖达也是难得的站在墨顿这边,朗声道:“此事归化僚人三州如此顺利,墨侯的《致富经》可谓是功不可没,一旦僚州富裕,百姓人人会说官话,定然归顺大唐再无反叛。
“《致富经》!”李世民不由连连点头,贞观九年,李世民最大的收获可并非仅仅是美味的贡桔,还有儒家的归化蛮夷之法,以及墨家的致富之法。
尤其是儒墨两家将归化之法和蛮夷之法精诚合作,简直是无往而不利,原本极为敌视汉人的雅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而对于中原来说,虽然墨家村的奇迹不可复制,但是只要学了一招半式,那就可以让百姓受益无穷。
尤其是致富经的第一句,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更是被奉为经典,就在今年朝廷接收到了请求修建砖路的县城就不下上百,墨顿的之前提出的三纵五横图已经初见雏形。
“对于墨侯
“启禀陛下,我朝赋税连年上升,今年暴增一成,实乃可喜可贺!”民部尚书戴胄一脸傲然道。
随着大唐社会安定,砖路和墨技的威力显现,大唐经济增长迅速,暴增一成,也就是后世经济增长百分之十,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了。
“暴增一成又如何,还不是不够花,国库连年亏损!”不少大臣心中腹诽道,大唐的经济增长很快,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实在是入不敷出,饶是如此,还有很多工程等着进行。
当然在这个大喜的日子,没有人会败兴,大都是报喜不报忧。
工部尚书张亮昂然道:“今年大唐砖路再增一千五百里,还有八百里正在修建,渭水大桥进展顺利,……………………。”
戴胄不禁怨念的看了张亮一眼,自己民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填不饱工部这个无底洞。
礼部尚书令狐德棻朗声道:“如今我大唐四海皆服,天下共尊陛下为天可汗,除此之外,吐蕃等国献上重金,请求传授墨家墨技。”
“墨家墨技!”百官不由一愣,纷纷将目光投向最后的墨顿。
不过这一次不用墨顿出面,李世民大手一挥道:“墨家墨技乃是百姓私有秘技,哪怕是朕也无权处置,吐蕃等国的请求无须再提。”
“诺!”令狐德棻了然道。
墨家墨技点石成金的本领早已经得到了朝野的公认,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墨技也能创造出偌大的价值,自然再也没有不识相之人鼓动墨家献出墨技。
随着六部一一表功,任谁都看得出来,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
“启禀陛下,雅州传来捷报,儒家教化之术初见成效,雅州孩童入学,百姓人人以会说官话为荣,百姓向汉之心日增,不出五年雅州定然和中原无疑,百姓知礼仪,再无反叛之心。”孔颖达傲然出列,朗声道。
最近几年,儒家可是被其他百家压的抬不起头,如今终于凭借教化之功扬眉吐气一把,孔颖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让儒家扬名的机会,特意选在年末大朝会报喜。
“好!”李世民朗声道。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对于蛮夷之地犹如鸡肋一般,食之有味弃之可惜,征服蛮夷之地,则会让大唐领土扩张,开疆扩土可是每一位帝王的梦想,可是征服之后,如何治理这又是一个难题,屡次反叛更是让中原王朝头疼不已,而儒家的教化之术则是为朝堂开创了治理征服之地的良策,当时让鸡肋变成了美味的鸡腿。
“当然这也少不了墨家的相助。”孔颖达心情大悦,难得的主动为墨家表功。
不少大臣纷纷颔首,不管他们是不是看墨顿顺眼,但是却不能否认墨顿的确是有两把刷子,这两年大唐蒸蒸日上,墨家可以是居功甚伟。
“陛下,臣有本奏!”忽然于志宁出列道。
“请讲!”李世民朗声道。
“启禀陛下,雅州贡桔本是上贡给陛下的贡品,然而墨家村却公然在长安城贩卖,简直是有损皇家威严。”于志宁突然发难道。
“贡桔!”李世民不禁侧首望向最后一排的而墨顿,戏虐道,“墨顿,此事你如何解释。”
墨顿无奈出列道:“回陛下,雅州此地的贡桔并非是一株两株,而是家家户户都有种植,产量相当之多,单单满足皇宫那是绰绰有余,然而剩下的贡桔怎么办?难道要烂在树上,再者,有了墨家嫁接技术,来年雅州之地定然桔林遍地,贡桔产量暴增数倍,就是宫中一日三顿吃贡桔也吃不完。
再说陛下让儒墨两家合作归化僚人三州,如果雅州的贡桔烂在树上,百姓依旧贫困潦倒,到时候,别说百名儒生,就是于大人亲自前往僚州教化恐怕也无济于事。”
“你!………………”于志宁气急道。
李世民大手一挥道:“贡桔产量极大,流落到市面上未尝不可,再说朕也不是贪婪之人,岂能独享如此美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朕这也算是与民同乐。”
李世民看的十分明白,一个贡桔能让僚人三州归化,怎么算都是千值万值。
“陛下英明!”百官纷纷奉承道。
孔颖达也是难得的站在墨顿这边,朗声道:“此事归化僚人三州如此顺利,墨侯的《致富经》可谓是功不可没,一旦僚州富裕,百姓人人会说官话,定然归顺大唐再无反叛。
“《致富经》!”李世民不由连连点头,贞观九年,李世民最大的收获可并非仅仅是美味的贡桔,还有儒家的归化蛮夷之法,以及墨家的致富之法。
尤其是儒墨两家将归化之法和蛮夷之法精诚合作,简直是无往而不利,原本极为敌视汉人的雅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而对于中原来说,虽然墨家村的奇迹不可复制,但是只要学了一招半式,那就可以让百姓受益无穷。
尤其是致富经的第一句,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更是被奉为经典,就在今年朝廷接收到了请求修建砖路的县城就不下上百,墨顿的之前提出的三纵五横图已经初见雏形。
“对于墨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