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1/2)
许褚拍拍他的肩膀,安抚道:“你办义学,是为善事,为师欣慰不已,莫要有如此负担,之所以提出去教书,也是老夫在家中闲来无事,眼看着一把老骨头都僵硬了,想给自己找点事儿,我教书多年,如今若能回归学斋,传道受业,这心里踏实多了。 ”
如此,谢见君也不好再坚持,义塾里教书夫子的事儿,有了许褚的帮忙,问题迎刃而解,他还特地找木工,又定做了上课用的桌椅讲台。
只待万事俱备,义塾修缮完成时,暮秋已别,初冬将至,院中的银杏已经染上了一片金黄。
甘州的冬天比上京要冷得多,街头小巷的孩子们早早都套上了冬衣,圆鼓鼓的,跑动起来时,像一团团蓬松松的雪球。
连大福也被云胡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走起路来摇头晃脑,活脱脱跟那小企鹅似的。
“爹爹,阿爹今日何时回来?”
卧房里火炉烧得暖烘烘,他攀着窗棂,望着静悄悄的院子问云胡道。
云胡正忙着给满崽做冬靴,闻声,跟着大福的眸光,向窗外瞥了一眼,“阿爹今日去书院了,晚点就会回来。”
大福讷讷地颔首,他听不懂什么学院,只知道谢见君又不能陪他玩了。
“爹爹,是砰砰砰!”
他忽而侧耳,整个身子几乎都贴在窗户上。
“砰砰?”云胡重复道,一时没明白大福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直到屋外传来连绵的鞭炮声,他才反应过来,应是义塾那边放鞭炮了。
今个儿是义塾竣工的日子,谢见君起早便往那边去了。
盖义塾的事儿,城中百姓打跟前来来回回地经过,早不是什么秘密了。
噼里啪啦,放完了两大串鞭炮,谢见君就让衙役们在学院门口张贴了告示,一来是让大伙儿知道城中建了不花钱的学院,二来也是为了招生。
告示一贴,在城中瞬时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哎呦,我没看错吧,这义塾不收束脩,只要是六岁到十五岁的孩子,都能去念书呐!”一汉子惊诧道。
“大哥,您识字儿,您能给俺们念念,这告示上写的是什么吗?”一旁的妇人着急请求道。
汉子也是好心,当即就抬高音调,给不识字的哥儿妇人和挤在外围的人群念了起来。
“什么,当真不要钱吗?”妇人听完,瞪大了眼眸,脸上惊讶的神色同汉子无异。
“这不明明白白写着嘛,不收束脩,招收贫寒子弟。”汉子指着告示上的字,耐心地重复了一遍。
“这下好了,我儿终于能上学了!知府大人可真是活菩萨呐!”妇人激动不已,立时挤出人群,小跑着回家,要把这喜讯告知自己儿子。
“小伙子,你再帮俺看看,这义塾里还招哥儿和姑娘家?”一衣着破旧的老头,眯缝着眼使劲地往告示上瞧,他年事已高,早看不清这些小字,只得求助于念告示的汉子。
“是要收,说单独给划一间学斋,还要招募想学医的孩子,由城中大夫亲自授业…”汉子不厌其烦地念了一遍又一遍。
“梁老汉,你还打算送你家那幺哥儿去念书?”不知是谁吆喝了一声,大伙儿登时哄笑起来。
梁老汉佝偻着背,似是并未将旁人的揶揄嘲讽放到心里去,他死死地盯着告示,“念书好啊,能念书,就不用做劳活了!”。
汉子听着老头的默念声,眸色暗了暗,他微微躬身,目光与老汉齐平,“老大哥,您要是想让孩子去义塾念书,可早早地去府衙报名,知府大人说,就五天时间,统共招募一百名,招满了就不再要了!”
“哎好好好……谢谢你呐小伙子……”老头拢了拢身后的背篓,颤颤巍巍地从一旁出去,瞧着是往府衙方向去了。
“要我说,这哥儿和姑娘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便是,出来抛头露面作甚!念书识字,又不能当饭吃!”人群中一贼眉鼠目的汉子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正是先前调侃梁老汉的人。
“你家孩子不上,别碍着旁人家!”挎着竹篮的哥儿,听着就不乐意了,登时反驳道,“好不容易满府城里能有一家收哥儿和姑娘念书的学院,还不用自个儿花束脩,这可是知府大人发善心做慈善呢,赶明儿我就送我姑娘念书去,多明点事理儿,省得以后嫁给你这样的人!”
汉子被噎了一嘴,想反驳两句,冷不丁对上大伙儿谴责的目光,他暗骂了一句“傻子才去念书呢”,接着闷头扎进了人堆里,转身就不见了人影儿。
挎着竹篮的哥儿轻“啧”一声,撇了撇嘴,“歹竹难出好笋,这样的人,能教出什么像样的孩子来?不去正好,给我姑娘腾地儿!”
“就是呐,反正不花钱,我家哥儿正是狗都嫌的年纪,不如送去学院里面学学规矩,识两个大字,我跟我家那口子辛苦大半辈子,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
“我们也去,我们家刚刚够六岁呢!”
……
谢见君原本做好了寥寥无几的准备,没成想告示刚贴出去第二天,应者云集。
不过三日,招募的名额就满了,来得晚些的百姓没报上名,纷纷懊恼不已。
谢见君无奈现身解释,说这义塾将立,一时容不下太多
如此,谢见君也不好再坚持,义塾里教书夫子的事儿,有了许褚的帮忙,问题迎刃而解,他还特地找木工,又定做了上课用的桌椅讲台。
只待万事俱备,义塾修缮完成时,暮秋已别,初冬将至,院中的银杏已经染上了一片金黄。
甘州的冬天比上京要冷得多,街头小巷的孩子们早早都套上了冬衣,圆鼓鼓的,跑动起来时,像一团团蓬松松的雪球。
连大福也被云胡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走起路来摇头晃脑,活脱脱跟那小企鹅似的。
“爹爹,阿爹今日何时回来?”
卧房里火炉烧得暖烘烘,他攀着窗棂,望着静悄悄的院子问云胡道。
云胡正忙着给满崽做冬靴,闻声,跟着大福的眸光,向窗外瞥了一眼,“阿爹今日去书院了,晚点就会回来。”
大福讷讷地颔首,他听不懂什么学院,只知道谢见君又不能陪他玩了。
“爹爹,是砰砰砰!”
他忽而侧耳,整个身子几乎都贴在窗户上。
“砰砰?”云胡重复道,一时没明白大福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直到屋外传来连绵的鞭炮声,他才反应过来,应是义塾那边放鞭炮了。
今个儿是义塾竣工的日子,谢见君起早便往那边去了。
盖义塾的事儿,城中百姓打跟前来来回回地经过,早不是什么秘密了。
噼里啪啦,放完了两大串鞭炮,谢见君就让衙役们在学院门口张贴了告示,一来是让大伙儿知道城中建了不花钱的学院,二来也是为了招生。
告示一贴,在城中瞬时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哎呦,我没看错吧,这义塾不收束脩,只要是六岁到十五岁的孩子,都能去念书呐!”一汉子惊诧道。
“大哥,您识字儿,您能给俺们念念,这告示上写的是什么吗?”一旁的妇人着急请求道。
汉子也是好心,当即就抬高音调,给不识字的哥儿妇人和挤在外围的人群念了起来。
“什么,当真不要钱吗?”妇人听完,瞪大了眼眸,脸上惊讶的神色同汉子无异。
“这不明明白白写着嘛,不收束脩,招收贫寒子弟。”汉子指着告示上的字,耐心地重复了一遍。
“这下好了,我儿终于能上学了!知府大人可真是活菩萨呐!”妇人激动不已,立时挤出人群,小跑着回家,要把这喜讯告知自己儿子。
“小伙子,你再帮俺看看,这义塾里还招哥儿和姑娘家?”一衣着破旧的老头,眯缝着眼使劲地往告示上瞧,他年事已高,早看不清这些小字,只得求助于念告示的汉子。
“是要收,说单独给划一间学斋,还要招募想学医的孩子,由城中大夫亲自授业…”汉子不厌其烦地念了一遍又一遍。
“梁老汉,你还打算送你家那幺哥儿去念书?”不知是谁吆喝了一声,大伙儿登时哄笑起来。
梁老汉佝偻着背,似是并未将旁人的揶揄嘲讽放到心里去,他死死地盯着告示,“念书好啊,能念书,就不用做劳活了!”。
汉子听着老头的默念声,眸色暗了暗,他微微躬身,目光与老汉齐平,“老大哥,您要是想让孩子去义塾念书,可早早地去府衙报名,知府大人说,就五天时间,统共招募一百名,招满了就不再要了!”
“哎好好好……谢谢你呐小伙子……”老头拢了拢身后的背篓,颤颤巍巍地从一旁出去,瞧着是往府衙方向去了。
“要我说,这哥儿和姑娘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便是,出来抛头露面作甚!念书识字,又不能当饭吃!”人群中一贼眉鼠目的汉子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正是先前调侃梁老汉的人。
“你家孩子不上,别碍着旁人家!”挎着竹篮的哥儿,听着就不乐意了,登时反驳道,“好不容易满府城里能有一家收哥儿和姑娘念书的学院,还不用自个儿花束脩,这可是知府大人发善心做慈善呢,赶明儿我就送我姑娘念书去,多明点事理儿,省得以后嫁给你这样的人!”
汉子被噎了一嘴,想反驳两句,冷不丁对上大伙儿谴责的目光,他暗骂了一句“傻子才去念书呢”,接着闷头扎进了人堆里,转身就不见了人影儿。
挎着竹篮的哥儿轻“啧”一声,撇了撇嘴,“歹竹难出好笋,这样的人,能教出什么像样的孩子来?不去正好,给我姑娘腾地儿!”
“就是呐,反正不花钱,我家哥儿正是狗都嫌的年纪,不如送去学院里面学学规矩,识两个大字,我跟我家那口子辛苦大半辈子,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
“我们也去,我们家刚刚够六岁呢!”
……
谢见君原本做好了寥寥无几的准备,没成想告示刚贴出去第二天,应者云集。
不过三日,招募的名额就满了,来得晚些的百姓没报上名,纷纷懊恼不已。
谢见君无奈现身解释,说这义塾将立,一时容不下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