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1/4)
书名:武夫当国
作者:闽南愚客
第一部分:滦州
第1章,滦州郊外
已经是入冬的天气了,滦州一带早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震惊宇内的武昌起义在一个多月前发生,给这个原本寒冷的冬天带来数不尽的火热。
但凡能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不难想象,大清国的江山总算让人给被撼动了。
然而,即便革命烈火燎原之势,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可烧到直隶时不知不觉竟弱势了不少,毕竟是靠近近畿的地方,纵然清廷的气数已近强弩之末,但总有几个实力派的身影笼罩在这里。
在滦州东南荒郊的山路上,一支身穿蓝色新式冬装军服的新军小队正慢慢悠悠的前进着,队伍前面是六骑骑兵领路,马蹄和脚印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一道逶迤的痕迹。一眼看去,领头的骑兵全部身穿着新军军官服饰,其中两人还披着厚实的狐裘披肩,可见职衔不低。
至于跟在骑马军官后面的士兵,粗略算去也有三十多人。队伍整体上显得松松散散,士兵们一个个将双手交叉插在袖筒里,缩着脖子埋着头,就像是午后散步的乡野村夫似的,一副心不在焉的迈着步子。
袁肃正是领头的六名骑马军官之一,只是此时他整个人显得神志恍惚,脸色异常惨白,微微躬着身子,让脸颊尽量躲在狐裘披肩的领子后面,彷佛大病缠身似的。
倒不是因为他受不了这苦寒的天气,而是在一个月前发生的“滦州兵谏事件”时,被一名情绪激动的革命士兵开枪误伤,子弹正中肩窝,险些就伤在心脏要害上,抢救了大半个月才保住性命。枪伤未愈,伤口又渐起炎症,因此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事实上,从袁肃再次醒来的时候开始,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袁肃。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刑事警察,在一次周末聚会时饮酒过多,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没想到醒来时居然穿越到了一九一一年,附身在这个同名同姓的新军军官身上。
虽然穿越造成的落差在袁肃心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冲击,不过好在经过五、六天时间的休养,总算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只是身负重伤,精神脆弱,他浑浑噩噩也不知道接下来路的该怎么走,面对辛亥革命之后的历史洪流,竟有一种空洞的不知所措。
随着与这副身体的记忆融合,袁肃了解到一些目前的情况,严格的说他还不是一个正式军官,而是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深造班的学员,由于进入最后的第三学年,故而被陆军预备大学堂循例派遣到地方部队实习。
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正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陆军大学,做为北洋第一重臣袁世凯培养私人将才的重要摇篮,所有学员自然而然会得到悉心的训练。哪怕之前袁世凯赋闲在家,朝廷这边依然有不少北洋旧部经营这些产业。
正好赶上陆军部举行第三次秋操,于是袁肃与另外几名学员被调配到参与秋操的各路部队中见习。他现在的身份是第二十镇第七十九标参谋处见习参谋副官,可以说是这批派到地方部队实习学员中军衔最高的人。
这并非因为袁肃有过人之处,相反是因为他是一个投机者,在清末这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自己既与革命党人积极联络,又对保守官僚毕恭毕敬,故而从学堂乃至军旅都混得左右逢源。除此之外,他还时常对外吹嘘,自称是袁世凯曾祖父袁耀东庶出一脉,至于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不过外人听来倒是确有几分噱头。
尽管现在的袁肃对自己的前世颇有鄙夷,可对比一下二十一世纪的险恶人心,又觉得这是情理之中。更何况恰逢乱世,不说为了出人头地,哪怕是最基本的生存也都需要精心工计。
此时,袁肃带着这队士兵前进的方向,正是滦州东北方向的安山镇。此行的目的是奉第七十九标标统岳兆麟之命,向安山镇大户征收革命经费。
要是放在两个月之前,这一定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可是武昌起义点燃了全国上下的革命火苗,才短短一个月的光景,大半个中国的省市都已经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革命已然成为最主流的趋势。
再者,附身之后的袁肃依然发挥了前世投机的特性,他向岳兆麟建议,哪怕全国上下革命烽火浓烈,也不宜将事情做的太露骨,虽是征收革命经费,但对外可将其称为“保境军资”,不仅名目堂皇,更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正因为这个折衷的建议,让岳兆麟省去不少后顾之忧,欣喜之余便将这份“肥差”交给袁肃负责。不管是真革命还是假保境,乱世之中浑水摸鱼之事如同家常便饭,只要交到上头的是大数,个别军官私收小数合情合理。
山路渐渐崎岖颠簸起来,马蹄踩在碎石块上,突然将原本昏昏欲睡的袁肃惊醒过来。
“梓镜,你可好?”
跟在袁肃身后的一名军官打马赶了上来,语气关切的问道。
“无甚,马蹄绊了一下而已。”袁肃勉强打起精神回答道。
“这一趟就不应该让你来,岳标统实在强人所难,你枪伤才养了小半个月,天寒地冻的让你带伤到处跑,万一养不好伤口那可会留下终身隐痛。”年轻的军官一副认真的样子,说话时也是一
作者:闽南愚客
第一部分:滦州
第1章,滦州郊外
已经是入冬的天气了,滦州一带早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震惊宇内的武昌起义在一个多月前发生,给这个原本寒冷的冬天带来数不尽的火热。
但凡能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不难想象,大清国的江山总算让人给被撼动了。
然而,即便革命烈火燎原之势,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可烧到直隶时不知不觉竟弱势了不少,毕竟是靠近近畿的地方,纵然清廷的气数已近强弩之末,但总有几个实力派的身影笼罩在这里。
在滦州东南荒郊的山路上,一支身穿蓝色新式冬装军服的新军小队正慢慢悠悠的前进着,队伍前面是六骑骑兵领路,马蹄和脚印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一道逶迤的痕迹。一眼看去,领头的骑兵全部身穿着新军军官服饰,其中两人还披着厚实的狐裘披肩,可见职衔不低。
至于跟在骑马军官后面的士兵,粗略算去也有三十多人。队伍整体上显得松松散散,士兵们一个个将双手交叉插在袖筒里,缩着脖子埋着头,就像是午后散步的乡野村夫似的,一副心不在焉的迈着步子。
袁肃正是领头的六名骑马军官之一,只是此时他整个人显得神志恍惚,脸色异常惨白,微微躬着身子,让脸颊尽量躲在狐裘披肩的领子后面,彷佛大病缠身似的。
倒不是因为他受不了这苦寒的天气,而是在一个月前发生的“滦州兵谏事件”时,被一名情绪激动的革命士兵开枪误伤,子弹正中肩窝,险些就伤在心脏要害上,抢救了大半个月才保住性命。枪伤未愈,伤口又渐起炎症,因此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事实上,从袁肃再次醒来的时候开始,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袁肃。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刑事警察,在一次周末聚会时饮酒过多,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没想到醒来时居然穿越到了一九一一年,附身在这个同名同姓的新军军官身上。
虽然穿越造成的落差在袁肃心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冲击,不过好在经过五、六天时间的休养,总算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只是身负重伤,精神脆弱,他浑浑噩噩也不知道接下来路的该怎么走,面对辛亥革命之后的历史洪流,竟有一种空洞的不知所措。
随着与这副身体的记忆融合,袁肃了解到一些目前的情况,严格的说他还不是一个正式军官,而是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深造班的学员,由于进入最后的第三学年,故而被陆军预备大学堂循例派遣到地方部队实习。
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正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陆军大学,做为北洋第一重臣袁世凯培养私人将才的重要摇篮,所有学员自然而然会得到悉心的训练。哪怕之前袁世凯赋闲在家,朝廷这边依然有不少北洋旧部经营这些产业。
正好赶上陆军部举行第三次秋操,于是袁肃与另外几名学员被调配到参与秋操的各路部队中见习。他现在的身份是第二十镇第七十九标参谋处见习参谋副官,可以说是这批派到地方部队实习学员中军衔最高的人。
这并非因为袁肃有过人之处,相反是因为他是一个投机者,在清末这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自己既与革命党人积极联络,又对保守官僚毕恭毕敬,故而从学堂乃至军旅都混得左右逢源。除此之外,他还时常对外吹嘘,自称是袁世凯曾祖父袁耀东庶出一脉,至于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不过外人听来倒是确有几分噱头。
尽管现在的袁肃对自己的前世颇有鄙夷,可对比一下二十一世纪的险恶人心,又觉得这是情理之中。更何况恰逢乱世,不说为了出人头地,哪怕是最基本的生存也都需要精心工计。
此时,袁肃带着这队士兵前进的方向,正是滦州东北方向的安山镇。此行的目的是奉第七十九标标统岳兆麟之命,向安山镇大户征收革命经费。
要是放在两个月之前,这一定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可是武昌起义点燃了全国上下的革命火苗,才短短一个月的光景,大半个中国的省市都已经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革命已然成为最主流的趋势。
再者,附身之后的袁肃依然发挥了前世投机的特性,他向岳兆麟建议,哪怕全国上下革命烽火浓烈,也不宜将事情做的太露骨,虽是征收革命经费,但对外可将其称为“保境军资”,不仅名目堂皇,更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正因为这个折衷的建议,让岳兆麟省去不少后顾之忧,欣喜之余便将这份“肥差”交给袁肃负责。不管是真革命还是假保境,乱世之中浑水摸鱼之事如同家常便饭,只要交到上头的是大数,个别军官私收小数合情合理。
山路渐渐崎岖颠簸起来,马蹄踩在碎石块上,突然将原本昏昏欲睡的袁肃惊醒过来。
“梓镜,你可好?”
跟在袁肃身后的一名军官打马赶了上来,语气关切的问道。
“无甚,马蹄绊了一下而已。”袁肃勉强打起精神回答道。
“这一趟就不应该让你来,岳标统实在强人所难,你枪伤才养了小半个月,天寒地冻的让你带伤到处跑,万一养不好伤口那可会留下终身隐痛。”年轻的军官一副认真的样子,说话时也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